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朱翠明
【摘 要】 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但当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生产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乡村地区优秀人才匮乏等。对此,我们应加强要素融合,培育城乡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应促进产业融合,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应加强空间融合,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物质基础;应促进政策融合,强化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生产要素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对城乡关系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标志着城乡关系进入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时代。城乡融合把城市与乡村看作是有机互补的整体,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功能互补、产业互补、文化互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格局,从而推动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城市集聚效应显著,因此,城乡融合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增强乡村的竞争力,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均衡自由流动。
要素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城乡融合发展注重的是城市和乡村的有益补充,核心在于人才、资金、信息、物质等发展要素的自由均衡流动。城市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公共服务、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覆盖范围广泛的集聚效应,从而使得生产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而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改变生产要素的单向流动,通过增强农业、农村、农民的竞争力,促使各类要素从城市流入乡村。要素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其重点和难点在于补齐乡村发展的短板,促使城乡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点。
1.2.3 遥感信息提取。鉴于乌伦古河流域地貌类型相对单一,植被指数最大值与最小值较均一且像元值易寻找,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综合了EVI、DVI和DDV等算法的优点,可间接反映地表植被长势和生长量,且与植被覆盖分布密度存在线性关系。该研究采用NDVI进行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信息提取。
此外,学生作为案例教学的最大受益方,其教学效果与所选择的案例类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锻炼程度及综合素质提升程度,无法脱离详细的分析、调查、测试及评价等环节的支持。按评价方法类型,案例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可分为考试测试、调查问卷、一对一访谈及教学过程客观评价。
从表3、表4、表5可以看出,黄石产量最高,艳紫次之,三红五寸参最低;黄石中心柱最粗,莫迪次之,三红五寸参最低。从方差分析表5可以看出,5%显著性比较黄石和艳紫差异不显著,玫瑰红和艳紫差异不显著,但其他3个品种和艳紫差异显著;1%显著性比较黄石、玫瑰红和艳紫差异不显著,莫迪、柏拉图、三红五寸参和艳紫差异显著。
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是要发挥好城市和农村的各自优势,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共生共促的局面。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始终是农村的主导产业,农业现代化是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也是生产理念、生产模式、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此外,要牢固树立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迎合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精细化、高效化、科学化,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二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产业的发展。同时,应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三是提高城市产业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度。在乡村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注重与城市经济的融合发展,既要充分发挥乡村的资源优势,也要拓展城市的产业链条,发展上下游互补产业。
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产业振兴,重点在于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而提高生产力。当前,城市经济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产能过剩、市场低迷、贸易萎缩等困境。因此,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城市拓展市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是农村壮大产业、增强经济实力的需要。
当前,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关键是要落实好国家的相关政策。一是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全面发展进步。二是要发挥好乡村的生态环境优势,增强乡村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三是要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的便利化水平。四是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乡村环境治理工作,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五是要努力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通过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惩治农村的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公正、守法、有序、稳定的社会环境。六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只有补齐这些短板,乡村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才能增强竞争力,改变落后的面貌。
空间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的物质基础
空间融合是城市规模扩张和城市带动乡村发展的表象特征,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城乡发展空间还将进一步融合,但是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位置拉近,而是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文化交流等在内的全方位融合。
我国城乡空间融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走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传统城镇化是快速的规模扩张,主要实现途径是通过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传统城镇化存在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身在城镇而身份在农村”的矛盾,降低了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能够实现人的身份由农民到市民的彻底转换,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我们应通过农业人口市民化,减少农村人口规模,增加人均土地占有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提供条件。同时,因为城市是农村发展的样板,因此要积极推进生态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文明城市、平安城市等的建设,坚持以高标准、高质量引领带动农村发展。二是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我国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短板,从而导致优质人才不愿意扎根乡村。因此,我们应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将投资重点由城市转到乡村。三是促进农村人口合理化集聚。人口过于分散不仅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也不利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适度合理的集聚才是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推进了农村产业的兴旺,我们应顺应农村产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以产业集聚为核心的人口集聚。
政策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
城乡融合发展既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也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首先,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强化规划引领、政策促动、资金支持。规划对一个地方的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强规划的统筹性、科学性和约束性。要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科学合理布局城乡的公路网、电力网、通信网、水利网,重点强化对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使农民获得便利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为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支持;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支持政策,发挥政策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作用,破除乡村发展的资金瓶颈;要强化财政支持,着力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其次,要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资源是最具潜力的自然资源,我们要积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解决农村土地流动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要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要保障农民依法享有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体力量。再次,要强化党委领导责任、政府主体责任,明确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建设、产业布局、转型升级、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回应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最后,要出台系统的政府支持政策,明确指导方向、具体措施、责任和时限,将城乡融合发展具体化、措施化。
【参考文献】
①卓玛草:《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与实现路径》,《经济学家》,2019年第1期。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责编/孙渴 美编/杨玲玲
(作者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
标签:城乡融合论文; 乡村振兴论文; 生产要素论文;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