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资料工作》2002年引文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引文论文,情报论文,工作论文,资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众所周知,研究期刊文献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文献计量引文分析法。引文分析法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方法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图书、期刊、论文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用或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研究方法。文献间不是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多数研究成果是前人或他人劳动成果的延续和发展,一篇文章引文的多少能够反映出该作者的知识水平,所处的研究环境及其掌握有关资料的系统性情况。论文作者之所以列出其所参考的文献信息,不仅仅是为了强调文章的可靠性而说明其引用文献的出处,而是便于读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同时也说明作者尊重他人劳动,讲究科学道德。《情报资料工作》(双月刊)作为图书馆学情报学国家级学术性刊物之一,其对引文的完备性及格式规范等的重视程度,足以反映出该刊的学术水平高低。本文选择2002年《情报资料工作》(双月刊)作为统计对象,根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对引文各个特征,如引文量、引文文献类型、引文年度分布、作者情况等的统计分析,揭示出论文作者利用文献的规律,为图书情报部门实行科学管理及评价学术团体的学位论文水平提供量化依据。
1、载文分析
《情报资料工作》2002年度共刊载文章为190篇,其中除去社科基金项目动态、学会之页、信息窗三个栏目的文章,刊载学术论文为163篇,平均每期刊出约27篇。
栏目分类及篇数(如表1)表1
从各栏目的篇数统计来看,篇数最多的栏目是“理论探索”与“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篇数最少的栏目是“社科信息事业史”、“文献分析研究”和“社科信息成果评价”。不难看出,图书馆学情报学界目前仍对理论研究较为关注,因为理论的发展是事业的基石,这值得肯定并应继续加强此方面的研究;但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对事业史研究、文献分析研究及社科信息成果评价等关注甚少,这一点应引起同行的重视。
2、引文分析
2.1 引文情况(如表2)表2
项目名称载文篇数有引文篇数有引率(%)引文量篇均引文量
数量(篇)163 155
95.1 1003
6.15
表格中引文量是据每篇论文后参考文献条目统计而成,同一篇论文后的参考文献条目若有相同的,按一条统计;不包括注释条目。表中统计结果显示,有引文篇数为155篇,占载文总篇数的95.1%,篇均引文量为6.15,说明论文作者重视在前人或他人的基础上作学术研究,同时也说明了期刊论文讲究学术规范。
2.2 《情报资料工作》中文高频期刊分布(如表3)表3
从表中可看出,引文频次较高的期刊有: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资料工作、图书情报工作,其研究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界反响较大。该刊引用期刊总数为146种,平均期刊引用率=某刊引用的期刊数/载文量,则《情报资料工作》的平均期刊引用率=89.5%。
2.3 引文年度分析(如表4)表4
年度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数量(篇) 14128
107554119 8
表中的引文年度是引文发表的时间,1995年被引用较少,未在表中列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度6期引文中有9篇来自于《情报资料工作》本身,据即时指标(用来测度某种期刊被利用的速度),即时指标=某一特定年度对该刊发表文章的引用次数/当年该刊发表文章总数[1],则《情报资料工作》2002年的即时指标为5.5%,应该说是很低的,这说明该刊的被利用速度慢。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表中看出,论文所引用的文章集中在2000年和2001年发表的,由此得知,文章最佳利用时期为其发表之后的2至3年。
3、作者分析
3.1 作者年龄分布(如表5)表5
作者年龄段 45岁以上 30至45岁 30岁以下
人数(位)58
102
28
百分比(%) 30.854.3 14.7
2002年《情报资料工作》6期中学术论文作者总人数为209人,其中有2人未提供个人年龄信息。表中数据反映出,30至45岁之间发文的作者占54.3%,应该说他们是目前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主体,45岁以上和30岁以下的作者,他们对于图书馆学情报学事业的发展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2 发文作者职称与学历情况统计(如表6)表6
学历/职称博士副教授、教授、副研究员、研究员馆员/无职称
人数 7
84 78
百分比 4.1%49.6%46.3%
表中数据反映出,提供该刊论文作者总人数209人中,博士7人次,占4.1%,标明职称者84人次,占49.6%,说明《情报资料工作》学术价值很高,同时也表明该刊有较为稳定、较高水平的研究者群体。
四、结论
通过以上简短的分析,《情报资料工作》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领域里学术价值较高、规范性较强的核心期刊,但是仍有不足之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进一步完善《情报资料工作》:
一是在引文规范方面的完善,“作者简介”一项,大部分作者只标注姓名、职称、学历、年龄及性别,很少有标注已发表著作与论文数量;年龄的标注也不规范,有直接标明多少岁,也有标明出生年份的。在此,建议该刊应提高著录与编辑的要求,也可在本刊某期或征稿说明中对稿件予以标准化。
二是在收录文章内容题材上,不要过分偏重理论研究的文章,还要注重实际应用的文章,如:研究事业史的文章、文献分析研究的文章等;同时也应加强本刊对国际研究状况和研究成果的运用,给以很好的借鉴和把握,以便提高刊物的学术价值和质量,从而利于《情报资料工作》的不断完善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