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山东莱州 261400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胆囊恶性肿瘤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胆囊恶性肿瘤患者B超检查的影像学特点以及诊断正确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B超诊断,72例胆囊恶性肿瘤患者中有62例为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诊断正确率为86.11%;误诊10例,误诊率为13.89%。结论:采用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时,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鉴别诊断信息,使得诊断更为准确。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B超诊断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特点是恶化程度高,侵袭能力强以及病程发展迅速等[1]。由于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早期诊断较为困难,预后较差,通过手术治疗胆囊癌5年的生存率极低[2]。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加强对胆囊恶性肿瘤的影像学分析评价,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早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变得更加刻不容缓。现对我院72例胆囊恶性肿瘤患者的B超血流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B超的诊断价值。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2例胆囊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都经过B超诊断以及手术、病例证实。这些患者在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和腹痛,并且其中有54例患者有胆结石、胆囊炎病史,病程为1-3年,平均病程为1.24±0.36年。其中男性有32例,女性有40例,年龄为45-74岁,平均年龄为61.25±3.07岁。
1.2仪器设备 采用GE Vivid7 及EUB 7000 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0-5.0MHz。
1.3方法 嘱咐患者在检查前要禁食8小时以上。在检查时采取左侧卧位、半卧位以及平卧位,对于一些患者需要饮水取坐位。沿胆囊长轴或短轴扫描进行常规扫描,观察胆囊形态、大小、囊壁厚度以及囊腔内有无异常回声,并且还需要观察患者胆道、肝脏、胰腺及肝门区淋巴结是否有肿大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来显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胆囊恶性肿瘤诊断结果
本组72例胆囊恶性肿瘤患者有62例为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其中41例腺癌,7例平滑肌肉瘤,14例鳞癌,诊断正确率为86.11%;误诊10例,其中胆囊结石4例,均为腺瘤;肝癌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3例,误诊率为13.89%。如表一所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一 患者B超诊断结果[n(%)]
项目 诊断正确 误诊
患者(72例)62(86.11%)10(13.89%
2.2胆囊恶性肿瘤B超检查特征
在62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中,有17例患者的B超显示胆壁呈不均匀知行明显增厚,内壁不光滑,腔内胆汁无回声区减少或消失;有20例患者的胆囊正常形态消失,轮廓不清晰,与肝脏的分界线不清楚,并且腔内胆汁液的暗性区也消失;有45例患者的B超显示胆囊壁有局部增厚,可见形态不规则呈蕈状或点团状的实性稍强回声团自囊壁突向囊腔,不移动,多数基底部较宽;其中有8例瘤种位于胆囊底部,由胆囊底向外侧突出生长呈较强光团回声反射;有5例恶性间皮瘤,呈中低不均质回声团声像。并且其中有22例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13例患者肝内出现转移病灶,干们去以及腹腔大血管旁可见淋巴结肿大回声。
3.讨论
胆囊恶性肿瘤在中老年人中最为常见,并且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腺癌最为多见[3]。由于胆囊恶性肿瘤在早期没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并且经常有结石的掩盖,对早期的诊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当患者出现右上腹不适、腹部肿块、阵发性腰背部疼痛、黄疸以及向右肩放射痛等明显临床症状时,大多数已经进入中晚期了,耽误了及早治疗的时机,并且中后期的胆囊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率比较低,并且术后生存期也很短。因此,加强对胆囊恶性肿瘤影像学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表现分为5种类型:(1)实块型,腔内胆汁液的暗性区消失,呈实性团块状回声;(2)厚壁型,胆囊壁呈不均匀性增厚;(3)小结节型,病灶较小囊壁表面不平整;(4)蕈伞型,胆囊壁形态不规则呈蕈状或点团状的实性稍强回声团自囊壁突向囊腔;(5)混合型,胆囊壁的增厚伴有乳头状肿块突入囊腔。按照医用超声声像图的分类标准,对典型的胆囊恶性肿瘤利用B超诊断并不困难,但是对于不典型的病例诊断还是存在很多困难,应该对遗漏的可能性给予更多重视。
目前临床中对胆囊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还不是很明确,公认的影响因素包括炎症感染、局部机械性刺激、个体易感差异以及代谢紊乱等。相关研究表明胆囊恶性肿瘤还与下列因素有关:(1)中老年人是胆囊恶性肿瘤的易感人群;(2)胆结石和胆囊炎这些机械损伤以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会使胆囊的黏膜上皮细胞出现增生,造成胆结石和胆囊炎患者会演变成胆囊恶性肿瘤;(3)胆囊腺肌瘤样息肉是引起胆囊恶性肿瘤的最危险因素。并且本研究的结果也符合上述报道[4]。B超对胆囊恶性肿瘤的诊断率较高,尤其是在胆囊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胆囊恶性肿瘤在早期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因此临床中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然而,B超检查中的声像表现能够为胆囊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目前临床中超声是诊断胆囊癌的首选方法,在进行检查时,要仔细观察声像图,寻找各种可靠的依据,包括胆囊区域是否被肿瘤替代、肝脏有无浸润以及区域淋巴结是否肿大等。要对症状不典型,老年患者,慢性胆囊炎患者以及实验室检查不明确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对于可能的危险因素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于及时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时,诊断正确率为86.11%,误诊率为13.89%。并且B超诊断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鉴别诊断信息,使得诊断更为准确。因此,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能够为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并且可以对病变发展进行动态监测,安全性高,费用较低,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雅静.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研究[J].中外医疗,2015,03:187-188.
[2]沈燕玲,陈镇标,蒋敏姬.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02:33-34.
[3]蒋辉.老年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及误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06:136-137+161.
[4]胡玉兰,王育勤.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及B超误诊病例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9,04:22-23+64.
论文作者:栾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2
标签:胆囊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患者论文; 原发性论文; 回声论文; 率为论文; 胆囊炎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