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孝忠 乔宝菊
摘要: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离不开英语文化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文化意识培养,是符合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本文针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引入跨文化意识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程;文化意识培养;探究;提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师已经认识到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往往被忽视。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师需要进行研究的领域。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渗透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更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语言学家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其中,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语言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他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文化知识的渗透,从而导致学生语用能力薄弱。因此,英语教学必须注重文化教育的渗入,教师不仅要教授语音、语法和词汇,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而且还要使学生了解讲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如何看待事物,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表现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与词语有关的文化;与篇章有关的文化;与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与非语言交际有关的文化。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除了犯语言的错误外,更容易犯文化的错误,而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严重。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既教授语言,又传播文化,而且不仅仅是传播西方文化,也包括宣扬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
1.词汇文化的差异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素,是语言赖以存在的支柱。文化差异在词汇层次上体现的最为突出,它的因素包括:词的涵义、成语、典故、委婉语、禁忌语、敬辞和谦辞、非语言交际等。例如龙(dragon)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表示“吉祥”、“权势”,“望子成龙”、“龙腾虎跃”,反映出“龙”字在中国文化中的社会、文化意义。但在西方它代表邪恶,人们视为凶猛的妖怪,不祥之兆。可见,词语的褒贬不同会给理解和交际带来很大的偏差,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词语用法时,要向学生说明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词的字母意义,而且还要知道它的褒、贬意义,避免在使用上犯错误。
2.语用能力的差异
语用能力是一种能正确地理解和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经常会发生故障,语言学者把这种故障称为语用失误。语用失误现象多表现在语言使用不得体上,这种结果是因为学生不了解英语语用原则,或者是因为学生缺少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的了解。如中国人对他人的赞誉回答时谦虚地说“哪里哪里”,但英语习惯是“Thank you!”。到车站或机场接外宾,中国人习惯说“旅途劳累!”英语应该说“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How was your trip?”。可见,有时有些回答从语法的角度上来看是正确的,但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就觉得不自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语言符合英语语法规则、语义规则,但却可能不符合英语的文化背景。
3.思维模式的差异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方式不同必然影响到语言的表达形式的不同。人们常用东西方文化对比的方式来说明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如中西饮食的差异、说话方式的差异等。表达个人观点时,中国人总喜欢拐弯抹角,“是”时不说 “是”,却说“不是”。“不是”时不说“不是”,却总说“是”。最有趣的是,中国人如果像那老外那样直来直去地说出自己的观点的话,则会被认为“没有城府”,是要吃亏的。事实上,中国人的处事哲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话到嘴边留半句”。因此,在老外看来,中国人表达意思时,总令他们费解。西方人属于分析思维,逻辑思维;东方人属于综合思维,形象思维。中国人喜欢曲折的中国花园,而西方人喜欢直线条的西方花园。东西方对文章的偏好也充分体现了两种思维的特点。因此,思维方式不同,语言文化也不同。
三、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1.教师要首先具有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意识的培养,更应具有跨文化意识。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师绝大部分都只是靠个人学习和经验积累才习得一些跨文化知识,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更没有直接接触过西方文化。因此,要多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尽可能地派英语教师出国进修,让他们直接接触西方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应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除精通英语的语言形式外还应熟悉西方文化知识,语用原则方面的知识。教师个人要经常阅读一些有关英语国家内容的书刊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进行英汉语言及文化比较研究,培养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认知能力,处理好语言与文化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关系。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学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手段。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内容蕴含着丰富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教师可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将这些文化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语言环境,可通过媒体、网络、电影电视等资源,创设情境,采取灵活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较,提高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敏感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吸收异国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跨文化意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同时也要重视对教材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如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该巧借这个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如在 Christmas Day 那天,和学生们一起庆祝圣诞节,举行圣诞节Party等,从而使学生对英美国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3.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渗透文化意识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仅靠课堂教学是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掌握外语的需要的。因此要鼓励学生自主的在课外丰富英语文化积累的意识,比如查找生活中商标品牌以及广告、路标、旅游景点等的英语说明。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进行具体的语言实践,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我们在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展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沙龙等,尤其是学生自编的英语课本剧、英语电影模仿秀等,让学生来扮演其中的角色,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真正来感受英语的文化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英美文学作品,如:《双城记》、《百万英镑》等优秀的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异国文化,从而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4.查找资料,编写课程教材
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图片等,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通过报刊阅读,让学生感受语言学习乐趣。我们先后给学生印发了许多相关的英美文化材料,如精选英语格言警句、英美日常习惯用语、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比较、 英美餐桌礼仪、英美国家的主要节日、英美习俗各种日常用语等等,开拓学生视野。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重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学生只有掌握了语言和文化知识,才能在实际交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龙门学校 737100)
论文作者:姚孝忠, 乔宝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中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4
标签:英语论文; 文化论文; 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意识论文; 跨文化论文; 教师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中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