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时代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知识管理论文,理论基础论文,时代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35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634(2004)12-1495-05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知识管理已成为图书情报学界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这种关注是基于学术界对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科两者研究对象本质认识上的一致性,即对知识的挖掘与整理、组织与序化以及传递与利用。然而目前的研究仍处于一种自发零散与无序的状态,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升华与实践指导。因此,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深入探讨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科体系研究以及重新定位图书情报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知识管理
1.1 知识管理的定义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目前主要有5种意见。①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的管理;②认为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资源或人力资源的管理;②认为知识管理是对知识及与知识有关的资源的管理;④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信息管理策略;⑤认为知识管理既包含信息管理,又包含对人的管理。
虽然学术界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我们倾向认为知识管理不是一种空洞和虚无缥缈的管理理念,而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实实在在的资源管理。也就是说,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实际上就是知识资源管理(knowledge Resource Management,KRM)。它是对组织内部的知识进行挖掘、组织、编码、传播、共享、应用等管理活动。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对显性知识的管理。由于显性知识是信息的深加工产物,所以这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对信息资源的管理。②对隐性知识的开发与管理。由于隐形知识作为认知过程而存在于人脑之中,“人”既是隐性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知识的创造者,因此这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对“人”的管理,即“智力资源管理”。
1.2 知识管理论的内涵与本质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经济的原动力。它包括3个主要要素:①知识管理的核心——人;②知识管理的工具——信息技术;③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与实现途径——知识创新。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无论是在实践领域还是理论研究领域,知识管理的应用研究可归纳为3个方面:①图书馆学情报学语境中的知识管理(KM1);②商业活动中的知识管理(KM2);③组织论语境中的知识管理(KM3)。不管是哪一领域中的知识管理,其理论体系主要由知识生产管理、知识组织管理、知识传播管理、知识营销管理、知识应用管理、知识消费管理以及智力资源管理7部分组成。
知识管理源于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其出发点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并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组织竞争力的关键。人们对知识管理本质虽有不同的认识,但有一点是基本一致的。即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方法、技术或管理方案。它是基于知识的业务重组及组织机构优化管理的目标,一方面更多地继承了人本管理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同时吸收了信息管理中技术论和资源论中的核心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它又跨越了传统的信息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期望在两者之上建立起一种新的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所以,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创新管理,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论的核心。
2 知识管理论——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
知识管理论是图书情报学知识论中集大成者。它广泛摄取了知识基础论、知识交流论、知识组织论及知识集合论的精髓,创造性地将其基本功能融于一身,从而达到知识创新之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组织与知识集合均属于知识管理活动过程中的环节与分支,知识管理是图书情报学知识论中的核心。基于上述对知识、知识管理以及图书情报工作实质变化等各方面的认识,笔者认为,知识管理时代图书情报学理论基础中的知识论的实质与核心就是知识管理论。
(1)从实践上看,图书情报工作的实质是知识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图书情报服务是知识服务的一部分,图书情报工作人员是知识管理者的中间力量。
在传统观念中,图书情报工作的实质一直被认为是文献的收藏与提供利用。但随着波普尔“世界3”理论的诞生以及“知识说”的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图书情报工作的知识化特征。彭修义先生首次提出了“图书馆工作与情报工作其实是同一性质的工作,都是关于知识的搜集、整理、研究、运用与传递的工作”。在以后的知识交流论及知识组织论中均有大量论述赞同这一观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结论就是“图书馆内部活动的实质是知识组织”。就连国内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权威专家黄宗忠教授也极力推崇“图书馆员从事的工作本质上是知识管理”这一论断。
应当指出的是,图书情报部门的知识管理与企业的知识管理是有区别的。企业的知识管理主要是以“人”为中心,注重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而图书情报部门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显性知识资源的管理,即对客观知识的组织与管理,实际上也就是使客观知识世界中的“知识流”有序化的过程。其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融信息管理(IM)、信息资源管理(IRM)与知识资源管理(KRM)并存的知识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在该体系中,KRM是核心,占主导地位,IRM是KRM的一个层面,而IM则是整个体系的基础。
从图书情报服务来看,传统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与服务体制正面临着信息环境与知识经济的强大冲击与严重挑战。长期以来,图书情报服务一直只停留在文献(信息)资源的物理层面上,这种状态既没能满足用户的深层次的需要,也没能提高图书情报的学科地位。因此,随着知识管理时代的来临,图书情报服务的导向与定位也必须随之提高一个层次——知识服务,即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
知识服务具有知识浓度高、信息含量广以及技术手段新颖等主要特征,它有效地将基于分析和基于内容的参考咨询服务、专业化信息服务、个人化信息服务、团队化信息服务以及知识管理服务等模式进行动态选择与组合,从而达到提供知识(信息)密集型的产品与网络信息服务之目的。与“知识服务”概念相仿,也有人提出了“知识导航”或“知识领航”这一全新概念。同时认为知识领航是图书情报学科为知识管理所做的具体的知识传播服务、图书情报学永恒不变的宗旨是促进知识成长,提供知识服务。由此看来,在知识管理时代,传统的图书情报服务只是知识服务的一部分,并将逐步被纳入到知识服务体系之中,而知识服务则是图书情报服务内涵与层次的深化。它既是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也是知识管理时代新型学科的衍生地。
正是因为图书情报工作的实质及其服务定位的变化,从而使得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将以“知识管理者”或“知识领(导)航员”的全新身份出现。而且随着知识领航及其服务的应用发展,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将不断成为知识管理者的中间力量。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知识管理时代的工作要求。
随着图书情报工作知识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知识管理正日益成为图书情报工作的主流,从而为图书情报学科中知识管理理论的建立与完善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与方法论基础。这是知识管理论得以最终成为图书情报学科理论基础的先决条件。
(2)从学科发展趋势来看,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科的影响,将决定图书情报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而使得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重点必然从文献领域的物理层次转向知识领域的认识层次。
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工作在实践领域中的共性已逐渐为大家所认可,但有关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科影响的研究,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处于探讨阶段,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笔者认为,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科的影响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科内涵的影响。②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科范围拓展与理论覆盖力的影响。③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科体系的影响。④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科研究内容的影响:包括对图书情报本身的核心研究内容以及图书情报研究力量在知识管理科研项目的参与度等方面的影响。⑤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教育的影响:包括师资队伍及课程体系的影响。⑥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科发展战略的影响。
面对知识管理的影响与冲击,图书情报界应转变思想观念,主动适应知识管理的要求。而首当其冲的,则是图书情报学科自身理论研究重点应从文献的物理层次转向知识的认识层次。因为只有在知识层面上不断地量化,才能为图书情报学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只有在知识层面上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构筑起经得住时代考验的图书情报学理论体系。
目前的研究状况表明,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学科的“影响力”及“影响度”均在一天天加剧。人们正热衷于探讨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科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积极寻求双方在学科建设的结合基点,并以此来构建图书情报学科的创新体系及其发展战略。这无疑对于深化图书情报学科体系研究以及重新定位图书情报学科的理论基础与核心研究内容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导向意义。
(3)从理论基础本身的涵义与作用来看,知识管理论完全符合作为图书情报学科理论基础的客观条件。
所谓理论基础,是指学科理论创建的根基,即发生学意义上的逻辑起点。它是由一些抽象、具体的理论观点组成的关于某门学科的先导思想。这些先导思想一方面起着哲学与某门学科相互联接与沟通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对这门学科具有启发、指导作用,而且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具体说来,理论基础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①深刻揭示研究对象类现象的本质,并正确地反映对象事物的客观规律。②正确地指引学科发展的基本途径与方向,为对象学科奠定认识论基础。③有效地指导科学研究全过程。
对照理论基础的涵义及其作用,笔者认为,知识管理理论完全具备作为图书情报学科理论基础的客观条件。
第一,知识管理在人类社会存在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社会存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类的认知链条,表现为信息→知识→科学→文献→知识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另一个是人类的交际链条,表现为信源→信道(知识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信宿。如果把这两条链条看作成一个坐标系,则知识管理正处于中心交点的位置,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知识的社会化过程中,知识管理在知识生产与知识消费两个端点之间起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第二,知识管理理论揭示了图书情报工作的实际及其本质,进一步明确了图书情报工作的组织原理、基本职能、核心能力、社会定位,给图书情报工作以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为目标的恰当说明。
第三,知识管理理论统领与规范了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内容、研究范围及其学科定位,明确了其研究方向,从而使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更大范围的发展契机。
第四,知识管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无论是在实践领域还是理论研究领域,它都能有效地指导图书情报学科体系研究的全过程,而且极具先导性。
(4)知识管理理论广泛融合了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知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传播学、接受学以及管理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属于一种典型的综合交叉型学科理论,因而具有广泛的渗透性与旺盛的生命力。把知识管理理论视为图书情报学科的理论基础,深刻反映了图书情报学科转型时期的发展需要。
第一,知识管理理论的建立,有利于图书情报学科之间的统一与融合。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同属姊妹学科。虽然我们在一段时间内曾大力提倡过图书情报一体化,但实际上两者一直是貌合神离。随着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情报学既在学科上与大众传播、计算机科学、通信、管理和信息系统不断交叉,又在产业上同信息技术、信息服务、通信和社会各应用领域相交叉,因此需要从大学科的更高层次对图书情报学重新加以规范化和系统化。1996年前后,在“情报”改“信息”之争中,学术界曾对图书情报学科的名称规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先后出现了“知识信息资源科学”、“文献资源学”、“信息系统管理学”、“文献信息管理学”等名称,但最终也没能达成共识。知识管理论的建立,正好深刻反映了图书情报学科转型时期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图书情报学科的统一与融合。在知识管理背景下,有人提出了“知识体系科学”(Knowledge Architecture Science)这一全新概念,并以此来描述图书情报学科的融合成果。事实上,在本人看来,用“知识资源管理学科”来描述这一成果似乎更贴切一些。而更重要的是,融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知识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为一体的“知识资源管理学科”必将成为知识管理时代的主干学科。在这里,我们无意去取消“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只不过新兴学科的诞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新陈代谢也是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图书情报学在知识管理时代的创新发展也是大势所趋,最终也必将产生新兴学科。依笔者之见,提出并研究“知识资源管理学科”这一概念体系,有利于全面规划知识管理的学科研究,同时也为图书情报学科开辟了一个更能反映其本质与实际的、并使其能发挥更大价值的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对目前的学科研究与发展也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在这里,“知识资源管理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群体。它主要研究知识资源的搜集、选择、整序、存储、交流、传播、服务、利用及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其典型的代表性学科可概括为:①知识组织系列:如知识标引、元数据等;②知识交流系列:如交流学、知识计量学;③知识传播系列:如传播学、新闻学、编辑出版与发行学;④知识服务系列:如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咨询学等;⑤知识经济系列:如知识经济学、知识产业学;⑥知识管理技术系列:如知识库、数据库、知识系统等。
第二,知识管理论的建立,明确了图书情报工作的核心定位,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图书情报人员自身的素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全社会提高对图书情报事业的认识,从而不断促进图书情报工作的向前发展。
第三,知识管理论的建立,有利于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标准的确定。知识管理背景下,人们普遍认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是对知识信息进行组织并提供利用的学科。过去由于我们没有找到知识和信息的表示方法和测度单位,也不具备对知识信息进行处理和组织的技术条件,因而只能借助文献单元来间接组织知识和信息,这就是图书馆的分类编目。但到如今,随着人们对知识与信息的认识与研究加深,“信息组织”、“知识组织”等名称与课程已经不再陌生。与此同时,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各类全文检索系统、多媒体系统、超文本系统和超媒体系统,从各种不同侧面展示信息结构与知识层面,为知识信息的组织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而知识信息单元又可以按用户需求在网络上高速传输,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文献组织的单一模式,形成了知识信息组织、传输、利用的新格局。因此,知识管理时代图书情报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教育使命除了培养新一代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图书情报人才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支知识创新型人才队伍,以适应知识管理时代人才市场的广阔需求。
(5)科学的理论基础的选取与确立,必定为学科本身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条件。因此,从学科创新的角度来看,将知识管理论定为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为图书情报学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从宏观上来看,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其宗旨是要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能力。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学科建设也同样如此。更重要的是,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是学科创新的基点与前提。图书情报学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①它必须是一个发展的有机体,既有发展的动力又有发展的空间。②社会需求及新技术的出现不断促进其发展。我们认为,图书情报学还是一个充满生机、社会需求日增,并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中的学科。因此,图书情报学的可持续发展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知识创新主要包括理论创新、技术方法创新及制度创新等内容,而对于学科的创新发展而言,首先必须考虑两个基本点:①学科的继承性;②学科发展的质的飞跃。图书情报学科的创新发展也同样如此。从图书馆学到情报学的发展是人类处理知识的学问从粗到细、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传统的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成册的文献,而情报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以自然方式表达的文本信息。而今天,人们希望图书情报学的创新发展能够处理在文献和文本信息当中的知识。知识管理论的建立,正好为图书情报学的学科创新提供了理论及技术上的支撑。再加上信息时代信息需求的驱动、信息技术的驱动、学科融合的要求以及行业建设的需要,从而使得图书情报学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创新发展成为必然。我们认为,图书情报学创新发展的灵魂就是知识的组织与管理。也就是说,只有把握住知识的组织与管理这根主线,才能最终实现图书情报学的创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图书情报学的学科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