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图书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_亚马逊电子书论文

我国电子图书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_亚马逊电子书论文

我国电子书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子书论文,质量管理论文,现状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电子阅读设备的逐步普及,电子书市场迎来了发展良机,2012年,我国电子书(不含电子书阅读器)收入获得了巨大增长,达到31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343%[1]。然而,在电子书销量急剧扩张的背后,还隐藏着许多制约电子书市场良性运行的障碍,其中,质量问题就是制约其发展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1 电子书质量存在的问题

       1.1 编校质量让人诟病

       2012年3月,人民出版社与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对各类电子书内容产品进行了一次质量抽查,结果显示,电子书样本的平均差错率达到了6.02/10000[2],远远高于传统纸质图书的差错率。事实上,编校质量差已经成为电子书销售平台的读者屡屡诟病的问题。尽管这些电子书平台销售的都是正版电子书,然而编校方面的问题屡见不鲜,如标点错用、文本不齐、缩进参差、目录体系不规范、错字连篇、排版粗糙、标注无法正确显示、乱码以及从纸本图书带来的知识讹误等,传统出版领域“无错不成书”的说法在电子书领域似乎得到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1.2 内容质量令人堪忧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所公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的2.35本增加了0.13本;此外,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7.25本,比2012年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6.74本上升了0.51本。然而,阅读率的提升却无法掩盖电子书阅读品味和质量不高的现实。过去人们在谈论图书质量时,主要是在谈论图书的编校质量,即差错率或印刷质量的问题。然而,除了编校质量外,内容质量才是衡量图书质量高低更关键的指标。当当网、亚马逊、京东商城以及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等电子书销售平台存在着盲目跟风、粗制滥造的电子书,很多内容平庸甚至低俗、充斥着色情暴力,这些作品纷纷登上这些平台的畅销书排行榜。正如一些专家学者所言,阅读可以是无益的,但必须是无害的,任何国家和地区,对于文化商业行为都有这样那样的法律法规,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其所销售或提供的商品,不能毒害人的心灵[3]。这些品味低下、恶俗的电子书不仅丧失了其应有的文化传播价值,损害了电子书产业的社会形象,甚至严重地危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3 阅读体验不尽人意

       尽管传统出版商和技术提供商都瞄准了电子书市场这块大蛋糕,纷纷开展电子书出版和销售业务,然而,综合各电子书销售平台的读者评论看,大多数读者对其购买的电子书的阅读体验表示不满。电子书阅读体验不佳主要由以下几方面造成。首先,不合格的编校质量和内容质量对电子书的阅读体验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给读者留下了制作不精良、审核不严格、阅读不舒适、视力疲劳甚至无法阅读等负面印象和效果。其次,各平台标准不统一,导致读者购买的电子书无法在自己习惯的设备中阅读,这也极大地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目前,我国各大电子书厂商的电子书格式不一,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电子书阅读设备、软件和个人电脑客户端,无法实现跨平台阅读,给读者购买和阅读电子书带来了较大不便。

       2 我国电子书质量问题的成因

       2.1 无法与专业的把关环节有效衔接

       除了原创文学作品外,传统出版机构出版的纸本图书的电子版是各大电子书销售平台最重要的产品来源。根据原新闻出版总署2012年12月19日发布的关于《网络出版服务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在网络上出版其他出版单位已合法出版的作品,其内容由原出版单位提供的,网络出版服务单位需验证原出版单位的出版许可证,并由原出版单位承担内容审查责任。这就意味着电子书的质量,应该由传统出版机构和电子书销售平台共同来把关,其中,传统出版机构的责任更重。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作为原出版单位的传统出版商还不具有数字出版思维,不愿向平台提供一份易于转换的、与纸质图书内容一致的数据源。

       2.2 缺乏统一的格式标准

       传统出版机构提供给电子书销售平台的数据源格式不统一,各电子书平台标准也不统一,这都会对电子书的编校质量产生巨大影响。很多传统出版机构交给电子书销售平台的文档既有方正排版后产生的FIT格式的文档,也有纯文本和WORD格式的文件,那些出版日期较早的图书甚至只是提供一份PDF格式的扫描件,而PDF转档后的文本文件错误率高达20%,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平台的编校难度和成本。为解决数字阅读内容格式纷乱的现象,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3年2月28日以方正的CEBX技术为基础,发布了统一的《数字阅读终端内容呈现格式》行业标准,旨在帮助电子出版企业用统一的格式出版电子阅读内容。然而,这一国内标准不符合国际标准PDF格式,也不符合国际数字出版论坛(IDPF)标准EPUJB格式,因此被很多数字出版从业者批评为“没有太大的实践意义”。问题的关键是排版软件这一源头。各出版社使用的排版软件各异,其中很多在转档时就不允许转为其他格式,而且除非强制制定适合电子书产业发展的统一的格式标准,否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无法真正对电子书质量和阅读体验起到保障作用。

       2.3 编审环节的缺失

       尽管《网络出版服务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网络出版服务需要“除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外,有适应网络出版服务范围需要的8名以上具有新闻出版总署认可的出版及相关专业技术职业资格的专职编辑出版人员,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的人员不得少于3名”,“有从事网络出版服务所需的内容审校制度”,“实行编辑责任制度,保障网络出版物内容合法”,“必须实行出版物内容审核责任制度、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等管理制度,保障网络出版物出版质量”,“在网络上出版未经出版的作品或与原出版内容不一致的,网络出版服务单位必须实行出版物内容三审责任制度”。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几乎没有电子书销售平台真正按照规定建立起了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很多平台三审制形同虚设,只是聘请了几个具备编辑职业资格的人员挂职。亚马逊、多看阅读、当当网等大型电子书销售平台成立了专门的质检部门,对转换格式后的电子书品质进行检查,并请校对公司进行校对;而很多小型平台则出于成本的考虑,完全摈弃了人工校对,只采用机器校对的方法。严格、完善的编审环节的缺失,是造成电子书质量问题的至关重要的原因。

       3 提高我国电子书质量的解决对策

       3.1 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奠定电子书质量管理基础

       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图书的质量标准:内容差错率不得高于1/10000的标准,经检查属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差错率在1/10000以上5/10000以下的,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改正重印后可以继续发行;差错率在5/10000以上的,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然而,电子书却没有相应的质量管理规定,《网络出版服务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中仅要求“网络出版物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要求,保证出版物质量”,而未明确给出一个可以量化的严格的电子书质量标准。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连质量标准都没有,电子书的质量评估、管理和审查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要加强我国电子书的质量管理,提高电子书的质量水平,首先就要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事实上,电子书和传统图书的内核都是知识文化内容,仅仅是载体和阅读形式不同;同时,因为传播渠道更加便利,传播速度更快,传播面更宽,电子书的质量问题比传统图书的负面影响更容易扩散;因此,政府和出版商必须制定与传统图书一样甚至更高的、严格的、可量化的质量标准。

       3.2 树立数字出版思维,规范电子文档制作和管理

       数字化出版已经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很多传统出版企业相继成立了数字出版部门。然而,组织机构的建立并不代表数字化思维的建立,很多传统出版企业从业人员未考虑向数字出版的延伸,未考虑保存完整的电子文档,以便给电子书的编辑制作创造一个便利的环境,从源头上保障电子书的质量。因此,要提高我国电子书的质量水平,还要传统出版单位真正树立数字出版思维,不要将数字出版看作简单的版权售卖和转让,而是从内容的策划、编辑加工、排版阶段就考虑到后期电子书制作的问题,与电子书销售平台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并对编辑部门、数字出版部门和印刷厂等相关业务部门和机构给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制作和保存易于转换为平台所需格式的电子文档,完整保存相关图片以及图表等数据资源。当然,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政府加强对数字版权的管理,免除传统出版企业对盗版等的后顾之忧。

       3.3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电子书质量保障机制

       相对于传统图书而言,电子书还是一种较新的文化商品,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和方法。尽管2013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与相关机构合作,在电子书内容质量、内容编校、流程控制以及电子书行业准入退出机制等方面制定了相关规定,然而相比传统纸质图书行业对质量保障体系和机制作出的明确、细致的规定,电子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尚未完全成熟,也未强制实行。电子书和传统图书在质量管理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其核心都是对内容的管理,又有区别—前者还包括印装质量的管理,比较容易量化和监控;后者则包括阅读体验质量的管理,难于评估和控制。因此,尽管传统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有很多可供电子书行业借鉴之处,却不能全盘照搬。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还需要结合电子书的特点,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适合电子书行业的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

       3.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电子书编辑素质

       电子书编辑是电子书质量的直接责任人,要将电子书质量提升落到实处,就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电子书编辑的素质。电子书的编辑任务相对传统图书而言更为复杂,只负责文字加工、排版加工的传统编辑是无法胜任的[4]。电子书编辑既要负责内容的审核加工,又有功能和数据质量的检测,同时还要抓住纸本书的版式设计内涵,用电子化的方式加以呈现和表达。这就对电子书编辑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掌握电子书排版设计技术和网页制作技术,能够对相关素材进行处理;又要具备传统出版编辑的“书感”,寻找到数字载体与内容的最佳结合方式,并完美地呈现出来。然而,当前电子书行业入职门槛低,编辑队伍以没有出版从业经历和职业资格的新人为主,专业素养和编辑技能缺失,无法真正承担起对电子书的内容、版权、版式等进行制作、加工、审核和设计以及对高品位的电子书阅读环境进行建设的职能。这一方面既要注意引进有着丰富出版经验的传统纸书编辑,又要引进熟悉电子书功能开发和设计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对电子书编辑队伍进行以职业素质提高为导向的培训。

       3.5 从读者的角度提升阅读体验

       与传统纸质图书相比,阅读体验也是电子书质量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如果读者能够从阅读电子书当中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不仅其本人将会成为电子书消费的拥护者,还会影响到身边的亲朋好友,鼓励他们加入到电子书阅读中来。相反,如果电子书给读者带来了糟糕的阅读体验,读者就会热衷于向更多人分享其负面感受,心安理得地选择盗版,从而影响电子书付费阅读市场的形成和发展[5]。因此,要提升电子书的质量,加强电子书的质量管理,就必须提升电子书的阅读体验。多看阅读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可,就在于其定位为“精品阅读”,真正做到了以读者为中心,关注细节,不断提升其阅读体验。多看阅读对电子书功能的设置不是靠想象,而是有效地利用几十万的用户,帮其做测试、找bug、反馈他们的体验,并基于这些体验设置电子书的功能;其特有的排版引擎技术能够每周征集用户的意见;多看阅读坚持做产品的升级,在用户的意见、反馈以及反复验证中逐渐获得进步。[6]阅读体验的提升不仅为多看阅读积累了大量的忠实读者,提高了竞争力,还带动提升整个行业的质量水准。

标签:;  

我国电子图书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_亚马逊电子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