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两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学论文,科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科学探究与化学教学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家通过科学探究,不仅锻造了自身的科学能力和科学品格,而且还丰富了人类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把科学探究引入学科教学,就是以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理论为指导,给学生提供模拟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使他们通过探究活动实现掌握科学概念、形成探究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等诸方面的有机统一。
由于科学探究在科学的独特教育功能,“以探究为基础”已经成为国际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基本理念之一,故国际文凭组织(IBO)在中学课程计划中明确指出:“探究性活动是科学教育的基础”。我国教育部最近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增加了“研究性课题”的内容。新编化学教科书除增加“研究性课题”以外,还采取了以下三个层面的措施:(1)“绪论”就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训练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等直接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引用爱因斯坦推崇的名言“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以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2)“碱金属”、“卤族元素”、“元素周期律”等章节的编写采用“事实—分析—推论—实验验证—结论”等程序,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典型范例。(3)通过设置“讨论题”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情境。其具体安排包括:在重要规律得出前,插入“讨论题”,让学生有一个探究过程:在有关实验后插入讨论题,让学生完成从现象到结论的推理分析过程;对原有概念进行重新定义前插入讨论题,让学生自己扩展认识提出建议等。因此,化学教学应该顺应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潮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指向,将探究这一教学策略,贯穿在学科教学的全过程。
二、化学教学中探究教学的示例
根据探究过程中理性方法的差异,本文将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分为逻辑型、假说型、数学型和类比型等四种基本形式。目前,逻辑(抽象)和假说这两种模式在化学教学中使用比较普遍,其典型教学示例也很多。本文仅就数学型(示例1)和类比型(示例2)的探究教学各列举一个示例。
示例1 碱金属密度的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 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2)事实材料
元素 LiNaK RbCs
0.534 0.97 0.86 1.532 1.879
(ρ/g·cm[-3)
(3)构造数学模型 从表面上看,碱金属的密度随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加呈增大趋势,但钾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其实,碱金属单质可以看作是由碱金属原子紧密堆积而成的,因此它们的密度(ρ)应与相对原子质量(Ar)成正比,与原子体积的大小[(4/3)πr[3]]成反比,即与原子半径(r)的3次方成反比。各碱金属元素原子的Ar/r[3]值见表2:
元素 Li Na K
Rb
Cs
相对原子质量(Ar)6.941 22.99
39.10
85.47 132.9
原子半径(r/nm) 0.152 0.186
0.227
0.248 0.265
Ar/r[3] 1976
3573
33435603
7141
因此,碱金属单质的密度(ρ)与(Ar/r[3])的关系为:ρ=2.67×10[-4]Ar/r[3] ①
(4)检验 用①式计算得各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密度(ρ,单位:g·cm[-3])如表3:
元素 Li
Na K RbCs
密度计算值
0.5280.95 0.89 1.4961.906
密度实验值
0.5340.97 0.86 1.5321.879
绝对偏差 0.0060.02 0.03 0.0360.027
比较①式的计算值和教科书所给的实验值可以发现两者非常接近,其平均绝对偏差约为0.024,只占密度平均值的2%左右。
(5)结论 碱金属单质的密度(ρ)表面上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实际与相对原子质量(Ar)成正比,与原子半径(r)的3次方成反比。
(6)应用(略)
示例2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1)提出问题 过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2)事实材料
①Na[,2]O+H[,2]O2NaOH
②Na[,2]O+CO[,2]Na[,2]CO[,3]
③2Na[,2]O[,2]+2H[,2]O4NaOH+O[,2]↑
(3)类比并提出假设 Na[,2]O和Na[,2]O[,2]与H[,2]O反应,都有NaOH生成,但后者有O[,2]生成而前者没有。因此,可推测Na[,2]O[,2]与CO[,2]也能发生反应,除生成与Na[,2]O和CO[,2]相同的反应产物Na[,2]CO[,3]外,还有O[,2]生成。
(4)实验验证 Na[,2]O[,2]能与CO[,2]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结论 假设成立,Na[,2]O[,2]与CO[,2]的反应为:
2Na[,2]O[,2]+2CO[,2]2Na[,2]CO[,3]+O[,2]↑
其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6)应用(略)
探究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把握起来难度相对较大,而且耗时较多,特别是以学生独立进行为主的自由探究。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不能忽视教师对学生探究的导向作用。只有处理好探究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才能在化学教学的时空范围内,充分发挥科学探究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