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教育论文

儿童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教育论文

儿童文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儿童文学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北京市东城区教科研工作者和幼儿园教师对儿童文学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革。我刊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科研成果介绍给大家。

目前,儿童文学教育(以下简称“儿文教育”)已被各取所需的做法肢解了,儿文教育似乎成了各种教育活动的调味作料。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儿文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只有准确地把握儿文教育的特点及规律,才能使儿文教育既保持自身的系统性和独特性,又能同其他各种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我们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儿文教育存在的问题;(2)“整合式儿文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实施;(3)儿文教育方法、手段的发展与革新。本文就其中的(1)、(2)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第(3)方面见本专栏的其他文章。

一、儿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1.偏重于认知和教育。文学具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的功能,这些功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然而,我们的儿文教育不甚注重它的审美和娱乐功能,只是把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儿文作品学知识、学道理、学语言等。在强调认知和教育的同时,忽视了对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就陷入了一个误区:忘却文学最本质的功能——审美愉悦。

2.缺乏系统性。儿文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体系,并应据此选材和实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个作品在此领域里用来学习认字,而在彼领域里用来学习动物知识。“各取所需”,把儿文教育搞得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

3.模式化的痼疾。长期以来,儿文教育逐渐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模式,如故事教学中有固定的“三部曲”,听几遍、问什么都有固定的程序。诚然,这些程序并非没有道理,也有其可取之处,然而一味地按程序教学,不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不根据孩子的反馈及时调整形式、手段,不根据作品的特点灵活地运用教育技能,就会影响幼儿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课内与课外割裂。幼儿园的儿文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集体教学,二是日常生活中的故事讲述和诗歌朗读。前者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后者是分散、随机进行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儿文教育一般未列入计划,时有时无,常被教师作为打发时间的权宜之策。目前这两者常常各自为政,没有关联。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前者能否很好地承担儿文教育的任务呢?集体教学的情况是:小班1~2周才有一次,每次15~20分钟;中班、大班最多每周一次,每次20~30分钟。所以幼儿一学期中靠集体教学只能学几个故事、几首诗歌,实在满足不了幼儿对儿文作品的需求。

二、“整合式儿文教育”的指导思想

针对儿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整合式儿文教育方案”的实验研究。在实验中,我们非常强调儿文教育的独特性和系统性,在活动安排和活动内容两个方面予以整合,并将教育重点落在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上。该方案在实验班实施了两年后证明是可行的,它能不同程度地解决儿文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三、“整合式儿文教育”的实施

1.我们的“整合式儿文教育”的整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活动安排的整合。我们将集体教学和日常文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成“儿文教育活动”。一般来说,小班每周进行2 次左右,每次15分钟;中、大班每周进行3次左右,每次20~25分钟, 一日中任何适宜的时候都可安排进行。

二是活动内容的整合。我们根据需要在一个活动中综合安排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学作品,它们之间有的有直接关联,有的不一定有直接关联。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例1.先讲故事《小羊过桥》,再朗诵诗歌《小白兔过桥》。前者从反面进行谦让教育,后者从正面进行,这样做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例2.先猜狼、山羊、松鼠的谜语,再讲故事《我知道》。谜底恰好是故事中的角色,结合自然、相互映衬。

例3.先复述故事《小马过河》,然后在整个活动约剩三分之一的时间时另讲一个小故事或续讲一段中篇故事,这样的安排会使活动显得丰富多彩。

当然,并非不可以有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那样的安排,只是不要局限于某一种形式。

“整合式儿文教育活动”有以下的特点:

一是目的性强。我们首先确定合适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材、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灵活地执行计划,如可以根据上次活动实现目标的情况,调整下次活动。

二是弱教学性。活动的教学性弱于传统的儿文教学,从形式到教法都趋向轻松、自然。例如,幼儿可以围坐在教师身边,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学的程序和时间的限定,随时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方式、手段等。

从表面看,这样安排较过去的儿文教学增加了教师和幼儿的负担,其实不然。这是因为“整合式儿文教育活动”是弱教学性的,教师讲述时可以持书进行,所以教师备课的负担较轻。此外,活动形式也较灵活、自由,整个活动向审美娱乐倾斜,不向幼儿提过多的认知要求,因此幼儿很乐意接受,并不觉得负担过重。

2.实施建议:

(1)在安排中、大班每两周的儿文教育活动时,可以安排2次左右的以复述故事为主的活动,2次左右的以朗诵诗歌(或散文、 谜语)为主的活动,其他活动以欣赏作品为主。小班酌情安排。

(2)每月可为幼儿选择各种体裁的儿文作品,如故事、诗歌、 散文、谜语、绕口令等,其中的故事包括童话故事、生活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笑话等。

(3)大班每月可安排2次左右的创造性儿文教学活动,主要形式有:续编或改编故事(儿歌)、看图编故事、看手势编故事、创造性表演故事等。中班第二学期开始可以每月进行一次。大班还可以进行综合性主题文学活动,即围绕某一个文学作品,结合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途径展开活动,如以某个故事为中心,开展欣赏、复述、表演、制作、绘画、音乐、常识等活动。一般每学期可进行两个主题活动。

(4)每月可在语言角投入1~2个复述故事的背景图及指偶, 供幼儿进行娱乐性的复述练习。还可在表演角投入1~2个复述故事的表演用具,如木偶、指偶、头饰、化装用具等,供幼儿复述故事时进行表演游戏。

(本课题的研究在北京市第七幼儿园实施时,得到该园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 :北京市东城区“儿童文学教育”课题组成员:北京市东城区教科所李培美、北京市第七幼儿园佟林、戴聪颖、北京市第三幼儿园周安。本专栏中的《故事教学的设问》由李培美和戴聪颖撰写;《七色花——大班儿童文学教育活动设计》和《我知道——大班儿童文学教育活动设计》由李培美撰写;《故事讲述中的“关键中断法”》和《幼儿家庭藏书展览——大班主题活动设计》由周安撰写;《故事教学中的手势运用》由佟林撰写。

标签:;  ;  ;  

儿童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