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小儿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评价论文_罗淑君

衡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优质护理在小儿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小儿内科患儿216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儿10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将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小儿内科患儿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其对强化临床护理效果及融洽护患关系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小儿内科;护理管理;效果观察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当前人们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尤其是小儿内科治疗患儿,因患儿年龄小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常常希望患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快速治疗,故家长对临床护理的要求也较高,若护士在工作中稍有不慎,即会引发护患纠纷发生[2]。为了探讨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有效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小儿内科患儿108例,患儿治疗期间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取得了较理想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小儿内科患儿216例,其中:男114例;女102例;年龄在0.8—13岁,平均年龄为(5.4±2.8)岁。患儿疾病类型分为:肺炎86例;小儿感冒49例;小儿腹泻38例;小儿高热23例;小儿哮喘16例;肾病综合症4例。入选标准:知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实验患儿及家长。按数字随机表法将216例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儿108例。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关的数据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1)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并根据患儿家长职业、文化等特点,选取适合语言、采用适当方式给予患儿及家长有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以保证治疗与护理工作顺利进行。(2)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情况,对于危重儿间隔15-30分钟巡视一次;对于一般患儿间隔2小时巡视一次。并按医嘱给予患儿进行各项护理操作。(3)将病房内温度与湿度均设置在较舒适范围内,并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定时给予病房通风与消毒。(4)小儿治疗期间,加强安全管理,预防坠床、压伤、意外拔管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1)营建优质病房环境:把海底世界做为主题,采用患儿较熟知的卡通图案装饰小儿病区,尽量为患儿营建较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以缓解患儿对治疗与护理操作的恐惧感。(2)转变服务理念:在给予患儿行临床护理时,推行七心护理服务。七心即:护理操作时应爱心;巡视患儿时应留心;对待患儿时应暖心;护理患儿时应细心;解释问题时应耐心;听取意见时应虚心;宣传教育时应热心。我科把七心做为护理服务主线,将其融入至护理全过程,并且根据住院患儿例数、病情等情况采用弹性排班制,以便为患儿提供更为优质的全程无缝隙护理服务,避免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另外,我科还倡导微笑服务,即护理人员在行临床护理时,要将微笑服务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真诚的微笑不仅可缓解患儿恐惧感,而且还可让患儿及家长充分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与支持,从而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3)提高护理技能:根据我科护士护理能力具体情况,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多种学习方式,安排护士外出学习或组织科内讲课,旨在让护士及时掌握新信息、新技术,以夯实护士的理论基础。另外,我科每月均行一次护理操作考试;间隔半年行一次护理技能大赛,评选出明星护士,目的在于提高全科护士护理技能。

1.3 评价指标

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为我院自行设计,其包括:护士仪表、服务态度满意度;护理技术满意度;护士沟通能力满意度;健康宣教满意度等。患儿出院前,责任护士负责将调查表发放患儿家长,患儿家长只需在满意与不满意选项上划勾即可,由患儿家长采用不记名方式自行完成填写。

根据小儿内科不良事件登记表统计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输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百分率为计数资料表示方法,率比较行卡方检验,均数±标准差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均数比较行t检验,将a=0.05确定为检验水准。

2 结 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3 讨 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将以患者为中心做为护理内涵,并在强化基础护理、深化护理专业技能基础上,以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水平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3]。由于小儿科患儿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其心理与情绪均较难自制,因此,在治疗期间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常有哭闹、拒绝治疗等表现,从而对护理操作与治疗实施均会产生不利影响[4]。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缓解患儿负性情绪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观察组病例,通过营建优质病房环境、转变服务理念等措施,不仅消除了患儿不良情绪,提高了患儿治疗依从性,而且也得到了患儿家长认可与理解,为患儿临床治疗与护理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另外,通过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等措施实施,不仅保证了患儿治疗安全,而且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学习热情,提升了其责任心,避免或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故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而且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小儿内科患儿治疗过程中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可有效缓解患儿及家长负性情绪,并且利于融洽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春霞,莫满秀.优质护理在小儿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09(6):102-102.

[2]蔡小芳,郑文超,刘玉梅等.小儿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效果初探[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67.

[3]杨茵茵.优质护理在小儿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2284-2285.

[4]唐虹.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母婴世界,2015,17(4):275-276.

论文作者:罗淑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在小儿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评价论文_罗淑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