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朱啸林

配网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朱啸林

(国网鄂州供电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0)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手段被广泛地应用到电力系统中,对电力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不断地创新和改革中,电力系统的配网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转变,确保了整个配电网络的可靠运行。本文对配网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策略与应用原则。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电力系统;应用

一、简述配网自动化的技术要求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入配电网络系统当中,自主应用于电力系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电力管理系统,也就是配网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的支柱,它能在电力系统的基础运行上进行网络信息的供给,通过相关的信息数据管理对电力系统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与检测,高效智能地管理电力系统。

配网自动化技术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内容一般有三个部分,第一是配电线路自动化,在配电线路过程中,对于线路的电压和功率等基础配置都有良好的信息交互管理检测体系,大多用于数据采集、分析和检测,能对配电线路的运行有着优质的调控作用。第二是变电站自动化,它的具体内容是将微机监控、保护和运动装置的功能统一起来,大大地简化了变电站的硬件装置,为运行管理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第三是配电系统自动化的通讯技术,能够让电力系统中的配电在各方面都可以得到信息,及时对信息作出传递和反馈,使得配电网的各项环节都能有秩序、有条理、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二、电力系统中配网运行的现状

(一)建设滞后,相对技术应用不高

如今,各个行业对电能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大力改建,电网在结构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但是,改建工程大部分都投入到了输电网络,对于配电网络的投入相对较少。以至于配电网络的发展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基层的配电网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电网落后的情况严重,无法满足地方供电的需求和供电质量。由于资金投入和技术发展不平衡,国家对配电网投入资金不足等原因,无法对配电网系统进行全面深入改革,导致配电网的建设依然滞后,技术无法充分应用。

(二)配网设备改善更新时间过长

在配电网中,利用的电缆线路会经常出现一些问题,由于施工不规范、质量不达标、自然因素的风化腐蚀、自身老化和不当的外力等等一些原因,会让电缆线路出现断裂损坏、短路等故障问题,造成地区性的断电和停电。然而,在电路发生故障的时候,电力抢修的工作人员还要对故障地点和故障因素进行查找,以及进行维修的工作时间会比较久远,这种情况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给和运行造成严重威胁,也对新经济发展时代下的用户会造成困扰和损失。

三、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有效的数据监测系统

硬件支持系统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市场的监测,它有一个主要的功能是科学地收集整理数据,然后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数据的结果,以现在和之前的数据为电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具体的分析,能够相对低预测到某一个地区的电力情况或者某一时段的电力负荷的需求和变化情况,同时也能预测某一个地区的各行各业电力用度和时段的变化趋势和分布。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对用户的用电管理进行监测监督与修复,设置好相关的数据对用户的用电异常可以及时自动化反馈,进而自动化地启动报警系统,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的发展,制止危险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高配网自动化技术软件的可维护性

在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中,软件的要求较高,它需要具备可维护性才能顺应时代技术发展的需要。在此,技术软件的可维护性指的是软件被矫正、被修复以及被完善的难易程度。因为,配电网的电量负荷较大,配网电缆线路的建设,配网设备更新时间过长,因此工作人员对软件的维护工作繁重,配网管理有极大的难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工作人员对软件的维护操作工作困难,因为软件技术要求与时代技术发展不匹配,很难满足实际需要,很容易会遭到淘汰。因此,提高配网自动化技术软件的可维护性是势在必行的,它对电力工程中供电需要和供电安全起重要的作用。

(三)建立新型的辐射型配电网

辐射型配电网主要是在市郊和偏远的农村应用的电网设备,这种设备是以单电源供电,此单电源相当于一个片区电源的总控制开关,以此为中心辐射出去电力供应,形成新型的辐射型配电网。它的控制设备由变电站的总开关作为保护,配电线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级重合器和分段器进行保护,达到电力的自动隔离和恢复的供电条件。由于我国现有的经济能力和条件,配电网的实际情况其实是因不充足的资金,采用大量的分段器来代替重合器。

四、配网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原则

(一)电流控制原则

在电力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如果重合断路器出现合分操作和瞬间故障操作,就会造成配电器的反复分合,容易导致对设备造成损伤,比如影响设备的整体性能或者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不仅如此,如若电力系统中的电流不稳定,设备因此出现故障问题,会对区域的供电连续性和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到区域用电质量。

(二)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在这里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适应配电网技术发展原则,近年来配网的数量和范围增加,配网自动化的发展促进了配网的整体发展;适应定时限保护原则,在不同的电力系统设备中,电流阶梯会与时间阶梯重合,采用这项原则可以有利地保护上下级的安全;城乡经济发展原则,城乡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以及城乡电力系统施工难度不同,要根据综合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逐渐完善原则

在电力系统的规划建设中,首先考虑的是变电站的建设,能对地区的供电提供保证,能够安全地将电力输送到用户的手中。其次,会考虑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自动化设备,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发展。然后是不断地完善自动化技术,推进配网自动化发展进程。

五、结语

配网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应用,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供电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基础保障。我们应该在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对相应的技术上进行改善和创新,增强配网自动化技术。

参考文献

[1]谭艳艳,孙晓磊,骑高峰等.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分析[J].电力建设,2015,21(9):12~15.

[2]沈新龙,薛武斌,陆永山,詹林尚等.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措施[J].南方电网技术,2017,10(10):32~34.

[3]胡朝晖,王丽芳,王方力等.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电气技术与经济,2014,25(18):22~26.

论文作者:朱啸林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配网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朱啸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