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让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对于一所学校来说,生态文明则更侧重体现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构成的关系网之中。师生又与校园构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校园内班级之间、班级与学校之间等又构成类似于社会成员的关系……这些关系组成了“生态文明”系统,构成“校园生态文化链”。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做到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健康成长的生活、催人奋进的文化,以便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整体发展。
一、教育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据此,学校利用走廊、围墙、栏杆等建筑空间,精心打造校园文化链,让校园的每一面墙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利用橱窗、板报、宣传标语、广播等阵地,突出创建文明校园的中心内容,宣传中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利用围墙空间、电子屏幕等,融入安全教育、榜样教育、科技教育、国学教育,体验教育,凸显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校训、校风,形成师生广泛认同的目标追求。围墙文化,衬托出“厚德致广,追求卓越”的厚实且充满生机的校风和“玩科技、倡国学、享体验”的三大支柱特色项目。东面围墙建立的科普苑、西面围墙的“榜样教育”、校门口右侧上坡的两侧栏杆“安全教育”、后门围墙建成“品赏国学经典,打好人生底色”的国学教育;运动场西面栏杆的“社团”活动剪影;综合楼的两侧绿草与鲜花丛中耸立两尊“师生情”与栏杆正面有“八大节”文化、背面有“三字经”文化,诠释着“爱无止息,知行致广”教育理念;还有读者俱乐部的“书吧驿站”、集邮者协会的“红领巾邮局”、小小消防员的“消防站”、道德体验的交汇馆“道德银行”……形成了校园文化链。
二、教育的目标,是满足师生的发展需要
校园文化是一种力量,是支撑学校存在、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我校以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导向,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率先践行“核心素养”,通过课程建设,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儿童个性,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的构建上,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完成了活动课程的“让孩子动起来”——“激发课外兴趣”——“开发学生个性潜能”三阶段推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除了不断弘扬已坚持20多年的一年八大节和传统的“节日课程”外,将以往的“3+1活动课程”(3思品类、学科综合类、体能训练类,1特长达标类)重新提炼整合,设立了四大类36个社团,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树立“让学生人人有特长,提倡多特长”的观点,营造“合格加特长”就是标准的实验小学学生、就是好学生的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小法庭”、“小小编辑部”、“小小辩论会”成为学生们收获知识、展示自我的舞台。
学校文化的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校园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校园人的发展。校园文化可具化为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下学校的一切活动,可物化为学校的一草一木所折射出的学校精神特质和育人氛围。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校园文化链”中的班级文化的构建与创新,通过“营造互助友爱、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形成有特色的充满活力的班级和团(队)文化”,创生具有新理念、新精神、新制度的“校园文化链”,是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
三、教育的韧性,是不断激活动的力源
“办人民满意教育”,说到底就是要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质量。只有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只有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学生素质提高、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健康发展,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教研工作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引擎,教研就是要激活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教师的专业潜能,通过科学的管理机制激发教师深层次的内在精神动力,让广大教师找到从事教育工作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我校在实操过程中,尝试架设“六大平台”创生教科研“文化链”。
首先,培植首席教师,搭建“专业引领平台”和“互动交流平台”。其次,着力校本研训,搭建“校本研究”与“校本培训”平台。最后,倡导网络教研,搭建“QQ(微信)连线”与“博客联盟”平台,解决时间与空间被限制的问题。
四、教育的结果,是实现学校的不断前行
思想层面,作为百年老校,自1994年以来,我校始终持续坚持以“面向全体学生,办规范加特色学校;着眼全面发展,育合格加特长学生”为办学宗旨,面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情况,统一认识,开拓创新;恪守“科研兴校,特色办校,质量树校”为不变的理念,强化以新实施课程为突破口的素质教育,扎实有效地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健康有序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学校积极整合国内外办学经验、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现代气息、典型个性的素质教育特色,使百年老校展现勃勃生机。
特色方面,我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资源育人功能作用,组建文化社团、俱乐部、论坛等形式,着力构建学校“一团两站三社四队五部一基地”的特色教育体系(雏鹰艺术团;实小网站、雏鹰广电站;雏鹰文学社、雏鹰书画社、个性学生研究社;田径队、鼓号队、腰鼓队、礼仪队;小读者俱乐部、英语俱乐部、球类俱乐部、“小博士”俱乐部、科技俱乐部;社会实践基地)逐步形成品牌特色。
良好的校园文化,既是教育成果,更是教育力量,它对学生的影响是稳定渐进的。我们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就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链建设。我们坚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实行文化链正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发展的最佳战略性选择。
论文作者:陈敬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学校论文; 校园文化论文; 文化论文; 俱乐部论文; 学生论文; 围墙论文; 特长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