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市场回顾与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油品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原油市场回顾
国际原油市场,由于90年代世界经济一直处于萧条时期,石油需求增长缓慢,每年石油供求基本持平。直至1994年,世界石油需求仍然不旺,油价持续低水平徘徊,导致欧佩克以限产来刺激油价回升。预测199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6%,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将全面复苏,对石油需求将会增加。而欧佩克确定的日产量2452万桶至1995年底将保持不变。据国际能源署预测,1995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大幅上升,日均需求为6930万桶左右,比1994年增加110万桶。世界油品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将呈平均8.1%的年增长率增长,其中西欧和日本可能更快些。如果伊拉克石油解禁恢复出口,则世界油品市场仍将是供大于求。否则,世界原油市场将维持现状。
1994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4亿吨。据预测,1995年原油产量将达1.5亿吨左右,增长7.1%。在今后的几年内,我国原油生产将维持低速增长的局面,也可能出现产量萎缩。这是因为多年来的开采,使东部油田已步入开发后期,储量不丰,产量难以大幅上升;而且,新开发的西部油田投资大,投产周期长,运距也长,在短期内难以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因而管道原油生产难以与高速增长的国民经济相适应,只好采取进口措施方能基本满足国内油品需求。而且,国家根据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将逐年减少南方沿海炼油厂的管道原油供应量。北方油田所生产的管道原油将主要供应东北炼油厂和华北炼油厂。
对国际油品市场而言,由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在今后两年中,预测原油和成品油的海运量可望呈现持续增长,特别是远东国家和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的石油需求量不断增长,其海运量增长的幅度可能更大。
二、海洋原油预测
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海洋原油,早已投入商业开发和生产阶段。海洋原油的开发和利用,对改变我国北油南运的传统运输流向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预测,我国海洋原油产量的高峰期将出现在1997年,以后将逐年递减,除非有新的海域区块油田被发现。
我国海洋原油生产的具体海域与产量情况见表1。
表1 单位:%
注:海洋原油产量内销占70%,外销占30%。
三、成品油市场动态
自1994年3月国家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出台以来,由于实施成品油产销直接见面,取消了各大行政区石油销售公司的资源配置权,加上进口油、“边贸油”宏观调控失灵,走私油打击乏力,使成品油市场一直处于极不稳定的多变状态。当前,成品油市场的特点是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例如去年第四季度成品油落实了的需求总量还不及资源产量的83.3%。为此,中国石化总公司决定以销定产,减少沿海炼油厂成百万吨原油的加工量,即相当于减少成品油资源余额总量的48%。但是,各地石油公司对非法进口油品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仍然深为忧虑。如果非法进口油品堵不住,则国内成品油市场仍将变幻莫测。
根据统计资料,参照1995年各项经济预测指标,选用指数平滑法测算今年广东、广州(不包括市管辖内的四市二区)、深圳特区成品油需求量。广东全省油品需求总量为492万吨,比1994年约增长8%。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单位:万吨
因广东能源资源贫乏,只有发挥依靠近海、毗邻港澳的良好地理位置、国际油品市场信息反馈迅速的优势,创造了进口油品的有利条件,在国内油品供给不足时,从境外进口,以确保油品市场的供需平衡。虽经多方努力,全国成品油资源供求总量力争基本平衡。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1.地区资源不平衡。虽然全国油品资源供求总量趋于平衡,但因国家幅员广大,地域辽阔,又受到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所制约,地区间的不平衡矛盾十分突出。例如西北地区的汽油和柴油都是供大于求;而中南、华东地区则汽油、柴油等都紧缺;华北地区却汽油有余。
2.油品品种不平衡。多年以来,虽然中国石化总公司认真抓了油品生产结构调整,严格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炼油厂进行生产。根据实际需求测算,国内市场汽油与柴油需求比例为1:1.5。目前,中石化总公司所属炼油企业汽油、柴油的生产比例已经调整到1:1.35。但是,全行业的比例仍然只有1:1.22。从市场实际需求来看,还是汽油多、柴油少。
3.港(站)疏运矛盾突出。特别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矛盾是:大连港成品油中转能力不足。例如大连寺儿沟,安排装船计划往往超过港口实际能力达25%左右,使油船排队等待作业的时间过长,影响了船东效益。铁路也有同样情况,特别是西北地区更甚。
4.西北地区产销协调不力,油品价格混乱,冲击了市场。近几年来,西北地区成品油一直是供大于求,主要是交通不畅,产品外销困难。为了占领市场,一些炼厂不惜成本,纷纷采取降价倾销措施。例如新疆东调的汽油每吨实际售价为定价的87.8%,柴油为82.6%。在目前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条件下,西北地区油品加大降价幅度,一方面影响了炼厂自身的效益;另一方面,低价油品流向东部和四川,对东部、特别是东北进关油品形成了冲击波,干扰了整个成品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