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关于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思考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关于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思考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读《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奠基人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总书记在不久前举行的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他特别强调:“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我们党从1921年成立时起,就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特殊的国情实际出发,冲破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迷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开创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

国内著名的中共党史学专家,东北师大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郑德荣教授在其新著《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书中,对毛泽东在“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的突出贡献,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见解。

郑德荣教授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工作,早在80年代初期,他和黄景芳教授合著的《毛泽东思想史稿》就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其后,他主持撰写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论纲》、《延安时期与毛泽东思想》等著作出版后,也都好评如潮。他发表在《求是》、《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上的几十篇关于毛泽东思想研究的论文,以其全新的视角,独到的见解和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大大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郑德荣教授经过长期的潜心研究和宏观思考,又推出了《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部力作。

该书是郑德荣教授承担的“八五”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为三篇十七章,比较系统、全面地考察与分析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理论贡献,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与规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集中成果与支持理论等深层次理论问题。纵观全书,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该书以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的关系为切入点,系统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该书著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真谛在于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固有属性和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同时,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所指出的:“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是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的奥秘就在于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宝库。由于各国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条件,革命的主客观力量都存在差异,千篇一律地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和别国经验,是不能引导革命取得胜利的。该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的考察,指出:毛泽东首先举起“反对本本主义”的旗帜,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发表《实践论》、《矛盾论》,从哲学上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领导延安整风运动,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风;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树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因此,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手和奠基人。这是该书的画龙点睛之笔,也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

第二,该书在学术界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的涵义进行了科学阐释,这对于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该书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三层含义。其一,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中国实际;其二,是在理论内容上“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其三,在语言形式上,要以新鲜活泼的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代替洋八股和教条主义,以民族形式来表述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应该说,这一阐释是很有见地的。

第三,该书提出了一些有别于传统观点的新见解,如学术界向来认为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起消极阻碍作用。该书不囿陈说,依据翔实的历史资料,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轨迹的透视,实事求是地指出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既起过消极作用,也起过积极作用,是双重效应,需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汲取其经验和有益思想的同时,又逐渐摆脱其控制的独立自主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他如关于反对教条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的历史特点的论述;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毛泽东思想的渊源之一的论述;关于毛泽东的中国国情观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表现的论述,关于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的概括,等等,都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总之,该书主题鲜明,逻辑严谨,论理深刻而周详,文笔流畅,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可读性,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

此外,《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书所论述的问题,既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也是当前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实践问题。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也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书,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宏观研究方面的拓荒之作,而且也是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重要的理论参考书。

标签:;  ;  ;  ;  ;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关于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思考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