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起点和一个新的体系--目录学述评_文献目录学论文

一个新的起点和一个新的体系--目录学述评_文献目录学论文

新起点新体系——《文献目录学》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录学论文,新起点论文,文献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献目录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在文献的生产和传播中发挥着文化与学术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文献工作之基础、读书治学之门径、科学研究之指南的文献目录学,在当今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中更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在我国,自汉魏六朝时期关于目录的编撰和目录的研究形成一门学问以来,文献目录学日益昌盛,至清代一度成为显学。近现代目录学家承清代遗风,更加注重文献目录学理论的研究和历史的总结。本世纪80年代以来,文献目录学迎来了她的又一鼎盛时期,有关文献目录学的论著不断问世,柯平教授所著的《文献目录学》就是当代目录学领域的新收获。

该书1998年8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2万字, 分十二章。第一章:书目情报理论;第二章:文献信息揭示的基本原理;第三章:文献导读与书评;第四章:提要、综述与述评;第五章:文摘理论与技术;第六章:索引理论与技术;第七章:书目控制;第八章:文献数据库;第九章:书目情报系统;第十章: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第十一章:专科文献目录学;第十二章:文献目录学研究与发展。纵观全书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丰实、观点新颖、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是一部难得的文献目录学新教材。作为该书较早的读者,笔者认为该书有以下几个鲜明特色。

1 体例新

这首先表现在章节的安排上。以往的目录学教材,开篇就讲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状况。这种编写方法对专著来说也许是适合的,但对教科书来说未必恰当。因为对一个刚接触目录学的大学生来说,在对目录学知识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就大讲目录学的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状况,很可能使他们如坠云雾,不知所云。本书作者从事目录学教学10余年,深谙教学规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在编写这部教材时独出新裁,别具一格。全书从文献目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讲起,逐渐过渡到基本理论、方法技术,最后再讲文献目录学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规律,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教学规律,按此组织教学必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例新还表现在文献揭示、报道的介绍上。传统的目录学教科书多按“书目”、“索引”、“文摘”的顺序介绍书目情报编制技术。本书改变了这种编写方法,首先将更受读者欢迎的书评、综述、述评等三次文献置于二次文献之前,详细介绍其编写方法;其次在二次文献的阐述中,将其顺序颠倒过来,按“文摘”、“索引”、“书目”编排。这些顺序上的倒置绝不是作者的随心所欲,而是精心安排的,它反映了这些方法技术在作者心目中的轻重、主次位置。笔者认为,这种编排方法既客观地反映了不同文献揭示、报道方法在整个书目情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文献情报工作中“读者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思想,可谓匠心独运。

2 内容新

文献目录学是为解决揭示、报道文献信息与读者对文献信息需求的矛盾,研究书目情报产生、发展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分为普通文献目录学和专科文献目录学,前者包括文献目录学的基础理论,文献信息揭示,书目、索引、文摘的理论与技术,书目情报系统与服务,文献目录学研究法,书目控制论,文献计量学,比较文献目录学等;后者包括马列著作目录学、人文科学文献目录学、社会科学文献目录学、科技文献目录学及某一专门学科文献目录学等。普通文献目录学与专科文献目录学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现代文献目录学的有机整体。然而,在以往的文献目录学教材中,对普通文献目录学的阐述较多,对专科文献目录学的论述较少,有的甚至不予提及。这种编写方法,不利于学生对文献目录学内容体系的宏观把握。作者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在《文摘目录学》中专辟一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专科文献目录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状况,使文献目录学的学科内容趋于完善。

内容新还表现在对当代文献目录学研究成果的吸收和对图书馆学、文献学、情报学、书评学、索引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借鉴上。如书中对书目情报的概念、理论、书目情报系统与服务的阐述,对文献概念、文献文化的讨论,运用知识转换原理、效用信息原理对文献揭示与报道的本质及原理的阐释,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最具特色是“文献数据库”一章的设置。在人们的心目中,一提起文献目录学,人们很自然地将之与历史、与古籍联系在一起,似乎目录学属于遥远的过去,与现实关系不大。文献数据库、联机检索系统、光盘检索系统等现代书目编制和检索技术的引入,将改变人们对文献目录学的看法,也使文献目录学更富有现代气息。

3 起点高

传统文献目录学均是以书目或目录为逻辑起点,以书目理论为基础构建内容体系的。而书目理论是以文献特别是图书为实践对象,以书目为认识对象,研究书目的形成、功能与发展的理论。无论是书目还是书目工作的研究,虽然概括了以文献搜集、选择、著录、评介,到分类、编排、形成书目的全过程,但是作为一个系统只注意到输入和输出两端,只是对事物表面或现象的认识,没有上升到本质。况且用书目、书目工作,包括系统中的索引与索引活动、文摘与文献活动等,又与目录、目录工作交替使用,极易引起术语混乱。有鉴于此,长期以来国内外文献目录学家都在为文献目录学寻求新的逻辑起点和新的更能解释其本质的学科理论。本世纪70年代,前苏联目录学家提出的“书目情报”概念,使文献目录学家第一次走出了书目研究的樊篱,真正找到了文献目录学的逻辑起点。经过文献目录学家对它的理解和讨论,逐渐形成了专门的理论——书目情报理论。

书目情报理论的出现,对文献目录学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作为文献目录学的核心思想把传统文献目录学引向信息化社会。它的产生标志着传统文献目录学向当代文献目录学转化,它的发展标志着当代文献目录学的真正确立。它对文献目录学家的思想给予极大的影响,把文献目录学家的视线从具体的书目文献引向书目文献中的情报,增强了书目工作者的书目情报意识,导致了研究方法的更新,促进了文献目录学研究和书目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我国目录学家积极投身于书目情报理论的研究与讨论,并先后出版了《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研究》等理论专著。然而,我国高校“文献目录学”教材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吸收却不够及时,从近些年出版的目录学教材看,仍是以书目或目录为逻辑起点,将书目情报理论作为书目理论的一部分,用很小的篇幅予以介绍,说明我们还囿于传统文献目录学教材的编写框框。《文献目录学》则打破了这一传统,开篇即讲书目情报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以此为基点与核心,演绎、构建了一个当代文献目录学的新体系,从而将文献目录学教材的编写从逻辑起点上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从理论体系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4 重实用

文献目录学是致用之学。本书作者在系统介绍书目情报理论的同时,并未忘记文献目录学的实用性特点。书中用了将近2/3的篇幅,详细介绍了书目情报技术与方法,如推荐书目编制法,书评方法,提要、综述、述评的撰写方法,文摘工作与文摘的编写与评价,文摘工具的编制,索引工作及索引的编制,书目工作与书目控制,书目数据库的建立,书目情报系统的开发,书目情报服务的组织与方法等。这些方法的介绍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也许是为了强调文献目录学的实用性,《文献目录学》一书没有介绍文献目录学研究法、文献计量学等内容。但从文献目录学的学科内容上来说,作为一本概论性教材,似不应完全省略。当然,文献目录学博大精深,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包罗其全部内容,从这个意义说,省略一部分内容也在情理之中。总之,《文献目录学》是一部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目录学教材。

收稿日期:1999年1月16日

标签:;  ;  ;  ;  ;  

一个新的起点和一个新的体系--目录学述评_文献目录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