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论文_陈秋玲

浅谈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论文_陈秋玲

广东省兴宁市兴城中心小学 514500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管教与引导,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造成厌学、逃学、沉迷网络游戏,引起成绩不好、行为表现不佳。“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今教育一个比较突出的课题,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心病还须心药治”,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根据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留守儿童存在自卑的现象,班主任要用尊重呵护他们的信心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爱和母爱,有种被遗弃感,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如果有需要父母参加的活动,这些儿童的自尊心更容易受到伤害,失去心理平衡,自卑越发严重。他们会自我感到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自己经常暗示自己较差,产生了消极意识,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常以各种捣乱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视”。其实,这正是他们内心情感脆弱、自我保护意识强的表现,是他们对尊重、理解和信任的一种强烈需要的表现。

上年度我班上的小黄同学,上课开小差,作业不完成,成绩不断下滑。我了解到他父母离异后,互相推卸管教责任。我从学习、生活上给他关心,并多次找他谈心,发现他还有上进心。我要他在班里给自己找一个“小老师”,出乎意料,他不找成绩好的同学,而是找了一个比他还差的小涛同学。这两个人被同学们称为一对“捣蛋活宝”。我想过要反对,可仔细想想,是我让他自己选的,我必须说话算话,让他信任我。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小涛,告诉他小黄选你做学习上的老师,这是件好事。小涛听后先是一喜,后又自卑起来,说不行。我观察到他的表情,鼓励他别推辞,并告诉他说:“小黄信任你,老师也相信你能胜任这一职务的。”“小老师”小涛觉得老师的信任是一种荣誉,为了竭尽全力教好他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不会的尽力弄懂,因为他感到自己不会,教“学生”时学生会不服气,有失面子。同时,我要求小黄既然自己选定了小老师,就要虚心、主动地向老师请教。这时,小黄看到和自己同一水平的小涛进步很快,心灵上产生了震动,就主动地迎头赶上。我趁机表扬了他们,称他们有上进心、有荣誉感,把他俩树为“帮学”的榜样。同学和老师也说:这一对“活宝”现在真变成“宝”了。由此可见,对待有自卑感的留守生要重视用尊重去呵护他们前进的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留守儿童存在行为退缩的现象,班主任要用期待培育他们的决心

许多“留守儿童”长期与祖辈生活,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导致孩子的心理年龄变老,呈现出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使孩子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敢顽强的斗志;又因父母不在身旁,祖辈过分的溺爱,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意志薄弱的留守生往往能说不能做,能做不能坚持,缺乏毅力,这是导致他们在改正错误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的原因之一。所以他们始终处于奋进与行为上退缩的心理矛盾冲突之中。就这心理矛盾来说,前者让他们奋斗、进步,而后者却让他们老样子,结果使留守学生成为想或说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意志薄弱的留守学生在改正错误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班主任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用期待培育留守学生奋进的决心。

三、“留守儿童”有自我封闭的现象,班主任要用爱心唤起他们的真心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情感交流机会,内心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他们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着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往往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对待,一旦碰壁,就认为是受了委屈,别人看不起他们;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认为是存心和他们作对,别人对自己不理解;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事不关己的自我封闭心理。他们在班集体中孤独,容易冲动,爱发脾气,常犯错误,而教师的教育,总拿他们和正常生相比,目光中,心理位置有落差,很难站在留守生的位置上看待他们的过去和将来。这样就造成了留守生和老师心灵难以沟通,更加重了他们内心的封闭和感情饥渴的心理障碍冲突。

对待有自我封闭心理障碍的留守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要真诚地热爱和关心他们,主动接近他们,理解关心他们,为他们提供敞开心扉吐露心声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情感效应”,用厚爱去创设“和谐共振”的最佳教育效果。

班主任工作中,根据留守学生自尊与自卑、奋进与退缩、封闭与饥渴的心理矛盾,需要用炽热的情感去融化他们心灵上久积的坚冰,用慈爱的甘露来浇灌他们的精神之树,用尊重、期待、理解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呵护他们的信心,培育他们的决心,唤起他们的真心,这样才能使他们身心积极健康地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蒋平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15,(4)。

[2]曹加平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6,(1o)。

[3]刘慧君 “留守孩”问题拷问当前学校教育[J].党史,文苑,2017,(11)。

论文作者:陈秋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  ;  ;  ;  ;  ;  ;  ;  

浅谈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论文_陈秋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