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现状调查_英语论文

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现状调查_英语论文

新课程下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现状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研究论文,英语教学论文,新课程论文,现状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0年秋季,甘肃省全面实施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给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其中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就是一个突出的方面。高中与初中相比,在知识深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结果多数学生感到难以适应,教师束手无策,导致在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提前,适应期延长。造成这一局面主要是初高中过渡不顺畅所致。因此,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将有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有助于塑造高素质的学生个体,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理论依据

(一)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贯穿自小学至高中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体现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一名学生通过十年左右的英语学习,应当达到不同学习阶段相应的水平要求。小学毕业时达到二级要求,初中毕业时达到五级要求,高中毕业时达到八级要求。初中毕业时只有达到五级水平才能和升入高一的六级要求相衔接。

(二)教学目的重新定位

教育部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为英语学科的教学目的重新定位。《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策略的培养摆在英语课程目的的首要位置。把语言教学的目的定位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

可见,英语衔接教学以知识为载体,挖掘在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智能领域的育人功能,以能力和思想方法为核心,以知识运用为表现形式的学习理念构成了素质教育的显著特征,是英语衔接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表明,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在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同化和顺应的认识结构不断再构建的过程,是在新水平上对原认知结构进行延伸、改组而成的新系统。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积极自觉的认知活动来激活大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同化与顺应),才能实现在内化中再建构。英语衔接教学是通过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主动学习,在不断同化和顺应中提高英语的综合素质。

(四)适当学习条件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Bloom指出:绝大部分学生是“可造之才”,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转引自郭元祥,2000:22)。

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寻求使学生掌握英语的有效教学方法,增强其学习兴趣,辅助其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现状及初高中英语教学之间的差异,揭示其平稳过渡的规律,指导高一新生尽快地适应高中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自甘肃省陇南市某县两所中学(一所是独立高中,另一所是完全中学①),共计620名学生,高一新生320名,初三学生300名。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辅助以个别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高一年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和初中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的设计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内容围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主动性、适应性、习惯、策略、评价等方面分别制定了若干调查项目。两份问卷的部分调查项目相同,部分项目选项为多项选择,不同之处在于:有些调查项目分别是针对高中生和初中生设计的,如:“你是否适应高中英语教学?”“你在初中学过音标吗?”这样以便能从初中、高中两个角度全面地观察和了解学生在衔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研究过程

为了使调查数据更加客观,课题组分别在独立高中与完全中学的高一年级随机抽取了三个班级,发放问卷320份,收回285②份,有效率89%,随后在初三级抽取了六个班,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5份,有效率98%,测试时间大约为30分钟,所有问卷当场收回。研究人员将每张有效问卷的结果录入计算机,用Excel软件进行了统计。

四、结果与讨论

(一)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1.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感知

初中阶段,英语学习中觉得有时容易有时困难的学生占49.4%,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占50.6%,升入高中后,既喜欢学习新的内容又喜欢复习已学过内容的学生占48.7%,认为高中英语教材难度大,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占51.3%。这充分地证明大部分初中生英语基础不够扎实,要求高中教师要处理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过渡,既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又要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2.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适应性

调查数据表明,能适应高中英语教学的学生占22.3%;较难适应或难以适应高中英语教学的学生占26.7%;需要一段适应期的学生占51%。出现上述情况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初中学生的学业水平没有完全达到高中起始阶段学习的基本要求,在初高中知识衔接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二是高中阶段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业水平要求提高了,信息量大和难度高的学习任务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因材施教,顺利过渡。

3.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不能主动举手提问的学生,初中占81%,高中占93.7%;知道自己某方面存在着差距却不努力去弥补的学生占75.5%;承认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努力不够的学生占93.2%;升入高中后,英语学习兴趣减弱,成绩下降了的学生占52.3%。这充分说明大多数学生面对高中英语高难度、高密度的学习要求,没有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主动、努力去适应,而是采取应付和逃避的做法。显然,这需要高中教师在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方面做更多、更细、更有效的工作。

4.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调查数据显示,养成朗读和背诵英语文章习惯的学生,初中占27.3%,高中占14.6%;养成练习英语听说习惯的学生,初中占44.7%,高中占29.5%;养成用英语写日记习惯的学生,初中占24.6%,高中占16.5%;养成阅读英语报刊习惯的学生,初中占16.7%,高中占9.5%;每次阅读时间半小时以上的学生,初中占17.9%,高中占8.6%。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大部分初中学生缺乏外语实践与自学能力,学习自主性较差,学习方法不科学,英语知识面狭窄,只停留在较简单的重复学习之中。升入高中后,随着学习科目增加及学习内容的加深,学生出现了惧怕心理,不能知难而进,在英语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另外,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即学习好的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加浓,学习自信心逐渐增强;后进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习兴趣随之下降,厌学情绪日益加重,甚至导致放弃英语的学习。故教师在讲授好新课的同时,应指导和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能力。

5.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

调查数据显示,高一新生中,32.5%的学生多数音标读不准确;41.4%的学生不能科学地记忆单词;82.5%的学生不能掌握五种常用的基本句型,甚至分不清句子成分(主、谓、宾等);课外能坚持名篇背诵、英文报刊阅读、听英文歌曲和新闻、浏览英文网站的学生分别为6.25%,6.7%,19.3%和7.1%;能坚持写英文日记或作文、课堂习惯记笔记、课后及时总结的学生分别为17.5%,29.1%和23.2%;阅读中遇到生词能查字典、上下文推测、跳读的学生分别为28.8%,35.6%和26.6%;机械记忆单词的学生,初中占32.3%,高中占28.4%;不重视总结归纳学习的学生初中占78.4%,高中占63.9%。上述结果证明,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地运用英语学习策略。因此,高一教师在做好初高中语言知识衔接的同时,要指导学生使用恰当的学习策略,改正不良学习习惯。

6.学习评价

55.4%的初中学生认为在英语学习中,老师的表扬和鼓励非常重要;64.2%的高中生希望教师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因此,教师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鼓励,少批评,改变以书面测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增加形成性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不断矫正自身问题,优化学习策略(赵淑红,2001)。

(二)学生访谈结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初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差异,笔者在自己所任教班级中抽取了六名学生(成绩好、中、差各2名)分别进行了个别访谈,结果整理如下:

1.高中英语适应性

成绩好的学生表明能适应高中阶段英语学习。中等生和后进生表明不能适应或难以适应。通过进一步的沟通,中等生和学困生认为长期接受初中英语教师的中文授课方式使得他们很难一下子适应高中英语教师的英文授课。由于担心自己的基础差,一开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在课堂上会担心老师叫自己回答问题,不敢抬头。

2.高中英语学习内容

所有访谈的学生认为高中最大的变化是词汇量多、语法多、文章篇幅长、作业量大。这充分地说明初高中英语跨度较大,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渡过难关,适应高中英语学习。

3.对高中英语教师的建议

受访者希望老师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还希望老师成为他们的挚友,课内外多和他们交流,为他们提供学好英语的方法,采访中学生还流露出他们喜欢哪门学科的老师,就喜欢哪门学科,也愿意在哪门课上多花时间,多下工夫。

五、思考与启示

(一)促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改进学习氛围

英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愉快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开放、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缓解师生间的紧张情绪,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相互学习的良好学风。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孜孜以求的精神以及真诚待人的心意也能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积极地展现自己英语学习的成果。

(二)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好习惯能使人享用一辈子”(转引自郭超强,1997:16)。高一新生正处于半成熟的发展时期,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容易接受老师的意见,因此有利于教师对他们进行学习习惯的改造。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诸如朗读、预习、记笔记、完成作业、写日记、阅读课外书报,正确使用工具书、整理错题等等,逐渐改掉初中被动地“跟着教师学”的习惯,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的学习。

(三)注重学情分析,加强基础知识的查缺补漏

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好初高中英语语言知识的衔接。善于从新课的需要出发,巧妙地将初、高中语言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以句型为基点,进行句型、句式、时态、语态的转换练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五种基本句型(邵艳红,2010)。另外,教师还要补充语音、词汇、语法、语篇阅读等方面的内容。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进度,又能让后进学生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同时满足部分成绩优异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教师转变角色,实施任务型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担任引导者的角色,而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任务型教学法是新课改倡导的方法,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小组活动或结对练习上。在交流活动中,学生语言输入、输出的机会大大增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形式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完成任务的积极性(龚亚夫、罗少茜,2003:35)。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模拟在学校及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从事各种活动,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和发展语言能力。任务型教学能把语言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尽管初、高中英语的要求和教学方式有所变化,但都是以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前提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灵活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有效地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过渡。

(五)指导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Cyxomjnhcknn(转引自党群芳,2008)曾再三强调,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故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系统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具体要做到:第一,指导学生确立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第二,指导学生运用记忆策略,科学地记忆单词、短语、语法知识、拼写规则和固定搭配等;第三,给予学生具体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策略,如听说策略、词汇策略、语法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以及正确使用工具书、寻找规律、分析和归纳的策略等。

(六)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评价要注重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故教师要确立多元化的评价思想,改变以往“一卷定终身”的评价方法,应从学业内容和非学业内容两方面进行评价。学业内容评价以英语学科所应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为主,实现专项考试与综合考试相结合、平时测验与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以课标为指导,以细化的评价目标和标准为依据,在命题上力求体现趣味性、灵活性、交际性和实践性。非学业内容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愿望、兴趣、主动性、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情感体验,学习心理等,通过学生自评、教师点评、谈话、小组互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反思自己,改进学习行为,体现新课改素质教育观的优越性,即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感受、品格的综合体现和性格的完善。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是新课程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充分考虑初高中学生学习的不同特点,做好初高中学生学习的过渡。从实际出发,探索出符合新升入高中的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识规律的有效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从而推动和促进整个高中英语教学。做好初高中的顺利衔接对在新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英语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既有初级中学学段的学校,又有高级中学学段的学校。

②因部分问卷被学生带走,故高中阶段问卷的回收率比初中阶段低。

标签:;  ;  ;  ;  ;  

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现状调查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