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键词: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讨论高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首先通过“设疑”、反馈、学生提问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还应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注重课堂互动,在师生的互动中,往往会产生智慧的火花、创造性的想法、超越课前预定的目标。
数学课改讲兴趣讲探究讲生成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学习的效率,是摆在我们广大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讨论高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它不仅可以降低师生不必要的精力和物力的付出,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果。那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学习的效率,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思考,有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一、讲勤奋更讲兴趣我们一直要求学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学生在学校的学习,除了讲责任就是讲义务,从小就背上了“学习”这一沉重的负担。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游戏爱好者,因为被游戏中环环相扣的谜团而困惑和通过自己努力把谜底揭开(取得胜利)带来的成就感所吸引而毫无怨言地几天几夜不停息时,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学习”就那么没有吸引力呢?我们承认做不到游戏的那种程度,但是这多少给我们一些启发,引导我们去思考,我们的教学是否可以更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勤奋、刻苦得到更多兴趣的引领。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教学设计必须讲究“设疑”,就是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驱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二,及时反馈,新知识的学习给学生带来哪些认知方面的变化,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能够解决那些原来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简化那些原来处理比较繁琐的问题?一句话,就是带来了哪些好处?例如(1)学习了集合的有关知识后,就可以把问题简洁地表示出来,以前是一个一个地认识事物,学习了集合以后,可以一类一类地认识事物;(2)需要几张光片可以确定患者体内钢针的长度?学习了三视图后,就可以通过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确定;(3)学习了向量知识以后证明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就非常简单等等。
第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某些情况下被视为学生对老师的挑战也是弥补老师甚至教材的不足)。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带来几方面的好处:(1)思考,因为只有思考才能生疑;(2)矫正,错误的认识通过辨析才有机会得到纠正;(3)愉悦,在感受与体会数学研究的历程中感知数学的魅力。
讲兴趣并非否定勤奋,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的勤奋是快乐的、持久的。许多事业上有一番成就的人都是从兴趣开始的。
二、讲接受更讲探究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接受式学习就是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的学习,探究式学习就是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阅读自学的学习。作为学生,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就象前进中人的两只脚,交替向前。但是,无论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还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新课程改革中都应当更加重视探究式学习。
知识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在学生的头脑中“生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是有一定的知识准备的,不可能是一张白纸。因此,无论是接受式学习还是探究式学习,都不会是无条件的。新知识的接受、新问题的探究与学生原有知识准备的正相关度越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学习效果就越好,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是(1)如何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2)如何最大限度地将新知识的学习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其实,新教材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几乎每一个单元后面的习题部分都有几道探究性的问题,这其实就是在接受基础上的探究。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探究性问题对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拓展其数学视野、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大有好处。
有接受才有探究,在接受基础上的探究,就像站在了巨人肩膀上飞翔。从这个层面上理解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对于搞好我们的数学新课程改革是有益的。
三、讲预设更讲生成不少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状况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即使有互动也必须是按照老师预先设计好的路子走,一旦学生“走歪了”,马上给“纠正回来”。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们认为,教学当然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一堂充满活力的课离不开深思熟虑的备课——预设。但是,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课堂上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及认知方式的不同,同样的问题就有可能产生不一样的理解,就有可能超出我们预设,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要善于捕捉并区分其中的信息。最为关注的是,必须在课堂上及时处理的那种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师生的互动中,往往会产生智慧的火花、创造性的想法、超越课前预定的目标,学生的灵机一动、节外生枝、别出心裁都可以催生出一个个活生生的教学资源。因此,具体的教学实施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预设基础上的生成,切不可照本宣科。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谁也阻挡不了前进的步伐,我们应更多关注课堂教学,关注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学习。
论文作者:黄利东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知识论文; 基础上论文; 互动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