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刘智鹏

河北省黄骅市开发区博爱医院骨二科 061100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研究组接受非融合动态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并对比。结果:对比术前患者ODI指数,以及术前、术后三个月近侧邻近节段ROM,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三个月、术后一年时ODI、术后一年时ROM指数,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疾病可考虑给予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此方式效果更为突出,值得应用。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腰椎不稳;非融合动态内固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人体正常生理状况下运动节段负荷量较大出现异常则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1-2],进而引发相应症状。而引发下腰痛症状较为常见的一种原因则为此疾病,近几年来,此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临床治疗主要方式为手术。针对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来说,仅仅给予髓核摘除术,术后会让腰椎不稳加重,让椎间隙高度发生程度不同的丢失,进而造成神经根管狭窄。此研究用分组方式研讨,意在分析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作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为37岁-64岁,平均为(55.2±2.6)岁,病程时间28d-15年,平均为(2.7±0.4)年;研究组: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为37岁-65岁,平均为(55.3±2.5)岁,病程时间27d-15年,平均为(2.6±0.5)年。两组研讨对象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后实施,患者均知晓此次诊治方式,并签字确认。

1.2方法

患者呈俯卧姿势,给予全麻,腰部后正中切口,减压侧剥离骨膜,对侧用Wiltse方式进入,并将突出椎间盘暴露。把椎弓根螺钉置入到横突中线与关节突外缘连线位置,再把椎弓根螺钉置入。研究组接受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具体方式为:用半椎板实施髓核摘除术,对侧开窗增大减压,把内聚和增生小关节突内侧、黄韧带增厚部分咬除,保留关节突关节外侧1/2。保持腰椎适当张力和前凸位,全部撑开椎弓根螺钉尾部,测量螺钉间距,按照所测量的长度截取聚碳酸酯聚氨酯管。套入到相应位置快速收紧绳索,规定椎弓根和绳索连接部位,常规冲洗切口,置入引流,缝合切口。对照组接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髓核摘除术和研究组一致。

1.3 指标判定

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年,用ODI指数判定其功能障碍状况,测定患者各阶段近侧邻近节段ROM指数,并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剂量资料(t)和计数资料(X2)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分析,表示方式分别为( ±s)、(n,%),若P<0.05,则判定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ODI指数

对比术前患者ODI指数,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三个月、术后一年时ODI指数,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2.2 近侧邻近节段ROM

对比术前、术后三个月近侧邻近节段ROM指数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一年时近侧邻近节段ROM指数,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

表1 对比各阶段ODI指数( ±s)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定临床症状往往较为严重,给予外科方式治疗,存在较大难度。临床治疗主要给予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后仍然有20%的患者疾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3-4],重要原因之一则为腰椎不稳。传统治疗方式则为植骨融合术和各类减压术,此方式虽可解除或缓解腿痛、腰痛症状,术后会发生腰椎不稳、植骨不愈合等并发症。所以,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疾病,给予有效、安全的外科治疗方式,已得到临床各学者的重视。现新型的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方式主要用聚乙烯材料作为芯,中空套干用聚氨酯进行制成,此杆对压缩力有对抗作用。芯与杆用椎弓根钉进行连接,可固定节段。对腰椎过度性活动有限制性,提高退行性椎间盘稳定性,并对邻节段有保护作用。此研究中所使用的内固定系统可允许病灶阶段进行一定的活动,且可为病变节段提供稳性。此结果从ROM、ODI指数上也证实了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的优势性和可应用性。综上,临床治疗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疾病可考虑给予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此方式效果更为突出,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佳宁,宋有鑫,赵丽丽等.后路Quadrant通道下MIS-TLIF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5):395-400.

[2]张楠,奚春阳,闫景龙等.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新型肌骨瓣植骨融合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6,50(3):223-227.

[3]梁成民,崔西龙,于海洋等.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学特点及术式选择[J].中国骨伤,2016,29(7):640-644.

[4]李士荣,于秀淳.三种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4,11(5):58-62.

论文作者:刘智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  ;  ;  ;  ;  ;  ;  ;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刘智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