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论文

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论文

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

贺星宇 /长江大学

摘 要: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努力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在新时代学生中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能够明白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劳动最伟大的道理,毕业后进入社会中可以勤奋劳动、诚实劳动、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人类教育的根本,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关键词: 劳动教育 新时代 劳动精神劳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伴随着人民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更高追求,教育逐渐成为大众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其自身专业知识的优异的人才,而且更要求其是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这是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人才发展要求。其中劳动教育是基础,是人类教育之根本,是其他四育外化的表现形式,也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技能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劳动理念上倡导“劳动是最光荣的、劳动是最伟大的、劳动是最美丽的”、“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好的生活取决于劳动创造”等这些爱劳动和尊重劳动的概念。在劳动教育中,要努力建立教育体系,全面培育德智体美劳五育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欣赏劳动、尊重劳动,并能够深刻理解劳动的意义。树立劳动光荣的正确劳动理念,长大进入社会后能够辛勤地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观点”,这都明确的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然而,在现今教育飞速发展的时代,劳动教育却被边缘化。

劳动教育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劳动教育这一理论提出时间较早,最早于16世纪由托马斯·莫尔提出的,从时间跨度上来看发展史较长,从16世纪到21世纪以来,劳动教育一直是在曲折中发展,而在当今社会,劳动教育被边缘化和削弱,逐渐成为一个容易被遗忘和忽视的问题。

国家向农村转移资源,关心的焦点是资源能否有效使用,是否会出现资源使用中的腐败问题。为了防止村干部在使用国家资源中产生腐败,上级在向农村输资源的同时,要求基层治理规范化,主要是严格按程序分配和使用资源,比如项目招标,通过严格程序来评定低保户、办事留痕、检查督办,力求避免精准扶贫中严重的形式主义。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

《辞海》(2000)里将劳动教育阐释为:“德育内容之一。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教育大辞典》(1998)中解释:“劳动教育是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素养方面的教育。”。然而,劳动教育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劳动教育是一项教育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法律及劳动习惯的教育。

马克思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而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能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及意义,尊重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并且学会欣赏劳动过程,尊重劳动果实等。这就是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加强劳动教育重新成为国家教育方针。

二、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形成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来培养高素质人才。劳动是德智体美教育发展的基础,并渗透到四育发展的全过程,德智体美教育最终也要通过实践劳动才能外化于人的行为习惯。同时,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四育基本素养培育之后,走向真正意义的社会劳动中的关键环节。培育劳动精神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只有德智体美劳五育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形成一个完整而健全的教育体系,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加强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精神是新时代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加强劳动教育是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精神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途径。社会及人类的发展始终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必须正视劳动,明白劳动的重要性,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依靠辛勤劳动大力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改善社会生产状况。而学校正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只有通过各部门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才能为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劳动教育是完善五育体系的必要手段

没有劳动,就不会有当今人类社会,也不可能拥有辉煌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初心,是实现中国梦、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需要。

(三)加强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

加强劳动精神、弘扬劳动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需要。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为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必将为中华民族创造出美好的未来。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努力工作、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就必须给祖国的未来——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劳动最光荣的精神,在实践工作中勤劳勇敢、不怕吃苦、艰苦奋斗,早日实现“中国梦”,创造幸福的美好生活。

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是共产党的宗旨初心,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提出劳动者是高尚神圣的,强烈表达了尊重工人的新价值。中共二大、中共三大明确提出把维护工农的利益作为重要目标,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与劳动人民建立血肉联系。

其次,企业也应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其一,提高自身技术。企业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尤其重视密码技术,车锁技术的完善,使其从根本上杜绝后患。其二,加强人员管理,可在重要城市重要交通地段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及时清理废弃车辆,并对使用者进行引导,若遇上不法行为可及时制止。或聘请专业人员对定位装置进行实时监控,若有问题便可及时得到解决。其三,加强警示作用,在使用软件租车前可强制使用者阅读声明,在声明中写明后果和应承担的责任。

三、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化工业大国快速转变,社会劳动分工不断细化,产生了很多新业态,新型职业不断出现,社会职业种类增多。长期以来,劳动一直处于片面化状态,被局限在工农业领域,认为劳动就是生产型劳动,是体力劳动。其实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劳动业态发展的现状。在农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机械化大面积代替了人力和畜力。农村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从原来的起早贪黑、面朝黄土到现在的机械化生产。随着生产劳动的内涵不断丰富,学校劳动教育必须将伴随生产力发展而来的劳动变化与时俱进的发展教育教学,用更加科学、符合实践的现代化劳动理念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塑造学生对劳动的全面科学认知。

(一)生产方式发生变化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剧变。21世纪长大的学生大多数已经无法接触到从事农业体力劳动的机会。下地种田已经成为了一个存在于课本的词汇,锄地、挑水、种田等劳作活动,对于很多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也不再熟悉。上学、在家写作业、参加课外培训,和同学玩耍、家人旅游,几乎是城市孩子的全部生活。不仅是由于高考压力,更多的是因为农业机械化种植的发展,学生能够帮助家里下地干活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城市长大的学生更加没有劳作的机会,生活基本上是上学和参加培训班。因此,生活方式发生剧变的今天,学生越来越缺乏直接参加生产劳动的机会。对整个社会来说,开展什么样的劳动教育、怎样开展劳动教育,是摆在整个社会大众面前的一大问题,必须正视。

(二)生活方式发生剧变

(50)薄壁大萼苔 Cephalozia otaruensis Steph.熊源新等(2006);杨志平(2006)

(三)劳动教育面临新挑战

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发生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温饱问题到小康富裕的巨大转变。随着物质生活快速地发展、提高,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基本上不再存在了,换句话说,几十年的奋斗已经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富裕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很难把自己能够享受优越生活与辛勤劳动必然地联系起来。而且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而优则仕”、读书为本的思想,认为孩子只要会读书就行,身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也全部由父母代劳。导致新时代学生自理能力弱化、劳动观念淡薄。特别是当今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在一部分大学生的头脑中发酵,其中不劳而获的思想严重,一些明星、网红动动手指在网上发条信息就能圈钱的,导致很难让学生把握到劳动与获得之间的必然联系。我们在进行劳动教育的时候,重中之重就是让所有人,不仅仅是学生、老师,必须让全社会都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这个是劳动教育的关键。

中国高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权益保护研究——以俄罗斯市场为例 ........................王晓刚 于立彪 07.92

总之,重视劳动教育是当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教育事业的迫切要求,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正确价值取向在新时代受到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的冲击和挑战,也对劳动教育提出新要求。教育、引导孩子们养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念任重道远。随着习总书记将劳动教育重新加入国家教育方针,新时代劳动教育将会获得最为广阔的教育发展空间!

注释:

①《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②《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8.

面对角色,巩俐不但愿意倾其所有,还特别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40岁那年,已经包揽无数大奖的巩俐,决定冲出舒适区,向更大的舞台发起挑战。那一年,她开始征战好莱坞。但和那些急于在好莱坞混个脸熟的人相比,巩俐依然坚持自己的底线,当剧本不合心意的时候,再有影响力的片子,她都会果断拒绝,其中就包括《007》的邀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上下两册馆藏)[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3]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11).

[4]弓立新.如何认识与开展新时代新劳动教育——专访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J].少儿儿童研究,2019(3).

作者简介: 贺星宇(1995-),女,汉族,湖北钟祥人,硕士研究生在读,长江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标签:;  ;  ;  ;  ;  

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