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福利国家的道德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欧论文,道德教育论文,中国论文,启示论文,福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3)08-0160-03
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发生的国际社会变化中,北欧各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道路,在国际上取得了相应的成功,而且北欧各国的发展历程表明,完善的教育制度以及高素质的国民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福利国家的道德教育,对中国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完善社会道德机制,提高社会整体水平,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北欧国家的概况
2012年4月,联合国与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共同发布全球幸福报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报告提出了一套国家幸福指数(Bhutan's GNH Index)体系作为测评全世界各国国民幸福程度的指标,其中包括稳定的经济收入、良好的人际关系、高就业率和高质量的工作、相互信任和尊敬的社会生活、身心健康、供养家庭、良好的教育等。报告显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大多在北欧:丹麦、芬兰、挪威依次占了前3席,瑞典名列第7。北欧(本文主要是指瑞典,挪威,芬兰和丹麦)一直以现代福利国家著称,主要是以经济高度发达、高税收和高福利为主要特征,并且具有高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国家的特点不仅是建立正式的机构来提供福利,而且要在国家中福利的客观状况或者是主观上感觉到生活质量。“1955年,英国牛津词典第一次吸收进了‘福利国家’一词,它被定义为一个组织的很好的政体,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得到他应得的生活费,他尽可能使所有人都得到最有利的条件。”[1]一个福利国家必须具备的因素是,在公民及家庭遭受职业事故,疾病,老年和失业的情况下,政府要通过立法来保证他们维持生计的收入以及提供其他的帮助。
二、北欧诸国的教育
北欧现代福利国家的成功不仅是以经济发达,社会自由,福利优厚而闻名,高素质的国民教育更是北欧竞争力的源泉。早在19世纪初各国均立法规定所有公民必须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追究包括家长和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在50年代,北欧就创立了一个特殊的“北欧文化委员会”,1972年,永久性的文化合作秘书处成立,总部设在哥本哈根。而且几乎各国的教育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是免费的。
在各国的社会福利中,教育服务是社会福利的一个主要部分。北欧各国的教育特色大同小异。芬兰的教育始终追求平等,即不管受雇状况和家庭情况,国家都保证每个公民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对平等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瑞典的教育注重团结合作,最大的特色就是注重提高整体社会的水平,更重视不让社会出现落伍者,而不是培养个别天才。丹麦的教育归结为“一个都不能少”,丹麦从小学至大学都实行免费教育。但接受教育不一定都在学校里,受教育者有选择接受其他教育的方式的权利,甚至有的孩子可以在家里接受教育。挪威最重视的是终身学习,挪威实行的是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直至大学教育的终身免费教育制度,而且挪威非常注重为成年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三、北欧福利国家的道德教育
北欧各国的教育制度,在国际上已经是非常领先的了。这不仅是因为全国高度重视教育,而且更是国家以强大的财政支持为保证的。比如,丹麦在1998年的教育和培训方面的费用在公共事业中约占全国GDP的7%。在北欧的教育中,道德教育被提到了非常显著的地位。
1.学校的道德教育
北欧各国一直重视学校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而且在道德教育内容上主要强调民族和国家的传统价值观。北欧各国由于是社会民主党长期执政,推行的是社会民主主义,强调民主、平等和公平,所以各国的道德教育也大都以这种社会价值观为基础,主要内容有反映个人要求的心理品质的目标,还有反映国家要求的公民品质的目标。他们并不以专门的课程来教授道德观念,而是把价值观作为许多科目的潜在内容,以课堂教育形式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像宗教教育,历史,社会科学,艺术,外语等都是作为道德教学的载体。“在学校中,一般都提倡对有争议的价值问题进行讨论,而且在许多科目中都存在着有价值争议的问题。”[2]讨论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有机会获得自我表达的知识,技能方式和方法。1980年瑞典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全国课程规划》中规定,学校德育要发展学生的坚韧、宽容、合作、权利平等、利他主义等符合民主社会所必需的价值观,并提出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作为全部教学的任务,使学生能自觉为他人和自我的最大利益而行动,做一名符合瑞典社会要求的公民。
2.社会的道德教育
北欧各国不仅重视课堂教育,也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在解决社会与个人问题上所起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如经常组织讨论如何公平对待并能真正帮助移民。还有一些非课堂的教育形式,进行无意识的德育渗透。像校园环境的建设和社会仪式,以及通过职业咨询、心理咨询活动,对学生思想施加影响和引导。亚当·斯密曾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社会习惯会影响人们道德判断的价值标准,而在北欧国家,良好的社会习惯风尚对公民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北欧的富裕和公平从表层的物质生活到深层的精神内核,从日常生活习惯到社会风尚的形成都有所体现。在北欧,社会和谐安定,风气很好,监狱很少,犯罪率很低,基本上没有盗窃行为,而且人们非常敬业,精神可嘉。北欧各国也比较重视道德实践,比如,芬兰的大学道德教育突出合作与参与的导向,鼓励学生参与国际政治、社会事务、公共福利、环境保护、慈善事业等活动。
四、北欧福利国家的道德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1.丰富道德教育的方式
我国的道德教育主要采取的是公开的理论灌输和说服教育,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教学的大纲和形式,几乎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政治色彩浓厚。而北欧各国虽然也重视课堂教育形式,但更多的是渗透的方式,注重社会习惯风尚的建设和道德实践的熏陶。文化是道德的载体,道德教育决不能局限于校园,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为此也必须优化社会环境,加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而不只是停留在课堂教育的基础上。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一方面重视通过各种正式的科目的教学为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发展提供广泛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十分重视学校精神环境的建设,为所传授的道德价值观提供强化和应用的机会。这才是符合道德发展的规律的。
2.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
和北欧福利国家相比起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处在初期阶段,同时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想要建立像北欧国家一样普遍性的福利保障体系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福利国家包括有大量的国家控制和通过公共部门实施财富再分配的成分,通过调节所得税和提供公共服务,如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行之有效的。我们要制定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合理的保障水平,适当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北欧各国的教育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果,是和国家的财政支持息息相关的。一个国家在教育上的花费和投资,总体来说反映了该国给予年轻一代多少投资和准备了多少合格的劳动力和人口,反映了该国对于各级各类教育的价值判断和功能定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和社会治理结构。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要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这也是对公民高素质的教育的要求,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充分发挥大众媒介和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北欧国家的媒介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高,他们形成的媒介舆论对防止社会不良现象起着重要作用。北欧各国对媒介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主要是国家媒介政策影响着地方的媒介政策,国家广播电视以及各大报纸行业对内容都有严格的规范,比如“芬兰广播电视公司YEL把节目分成两类:适合16岁以下观看的与不适合的,后者必须在晚上9点以后播出,并且必须在报纸的电视节目表以及电视节目指南中用‘F’标注。”[3]对于不适合儿童观看的节目,节目预告中也必须指出。作为一个国家公众广播电视台。它有一系列明确规定,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着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确定。我国对大众媒介的管理相对来说比较自由,虽然我们也有类似的相关规定,但是往往形同虚设,加上现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接触网络的年龄普遍提前,我国可以充分地利用大众媒介的手段,无形的进行道德教育。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需要主流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挪威,一个人利用其职务去帮助亲人和朋友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但是在中国,不去帮助亲人或朋友被认为是不道德的。道德不仅仅是教育出来的,也是信仰出来的,是示范出来的,如果主流社会没有信仰,没有道德,那么整个社会必然没有道德。高度的社会认同感也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非常明显的成果。
五、结语
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理想的习惯、价值和态度,克制行为和为个人行为负责,懂得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礼貌和道德标准,掌握生活所必须的知识,信仰国家的思想意识,最终每个人都是良好的公民,而且国家形成独特的民族特点。尽管期望通过道德教育改变社会标准是不现实的,但至少可以使一些标准受到挑战。道德教育终究会成为一把很好的双刃剑,给当代社会标准和行为带来一种批评性的、挑战性的信息。而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建设小康社会时也会不断地遇到很多道德问题,这就急需加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不仅要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更要注重道德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利用好道德的导向作用,这样才能很好地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一个文明和谐富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