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子区坊城街道卫生院中医科 山东省潍坊市 261200
摘要:目的:探析胆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针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胆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即针灸组与联合组,各组44例。针灸组患者予以常规针灸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针法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予以统计比较。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高于针灸组患者的68.2%,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胆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针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中西医结合;针法;临床疗效
突发性耳聋指的就是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耳鼻喉科病症[1]。在中医学理论中,突发性耳聋属于“暴聋”范畴。在以往临床治疗中,多采用传统针灸治疗,尽管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疗程较长,患者依从性较差。为此,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8例胆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分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针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胆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即针灸组与联合组,各组44例。针灸组患者中,女24例,男20例;年龄在26~54岁之间,平均为(44.6±4.9)岁;病程在1~28d之间,平均为(10.0±1.5)d。联合组患者中,女23例,男21例;年龄在24~56岁之间,平均为(45.1±4.7)岁;病程在1~28d之间,平均为(10.0±1.3)d。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资料予以统计分析,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予以对比。
1.2 方法
针灸组患者予以常规针灸治疗,即取耳门穴、完骨穴、听会穴、率谷穴予以针刺,操作如下:取患者坐位,对耳门穴、听会穴予以常规消毒,取25mm毫针予以垂直进针,深度约为20~25mm,不行提插手法;之后对完骨穴予以常规消毒,取40mm毫针于偏向耳道方向刺入25mm左右,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对率谷穴予以常规消毒,取25mm毫针于耳廓方向刺入20mm左右,行提插手法,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个穴位均留针30min,每次行针间隔15min,连续治疗1个月。
联合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针法治疗,针法治疗同针灸组一致,在此基础上给予甲钴胺口服,3次/d,0.5mg/次;龙胆泻肝丸口服,3次/d,1丸/次,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升超过30dB;有效:患者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升在15~30dB之间;无效:患者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升不到15dB。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治疗总有效率[2]。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数据输入SPSS 21.0版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用百分比形式表示,并对数据进行x2检验,如果P<0.05,说明两组患者对比具有明显差异。
2.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高于针灸组患者的68.2%,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突发性耳聋属于“暴聋”范畴,肝胆功能失调是暴聋的主要原因。龙胆泻肝丸成分作用:龙胆草、黄岑、栀子具有泻肝胆实火功效;当归具有养血活血功效;生地黄具有养阴清热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功效;木通、泽泻、车前子具有泻热下行功效;甘草调和诸药[3]。众药联用具有开郁通窍、清胆邪热的作用。
在临床治疗中,取耳门穴、完骨穴、听会穴、率谷穴,针刺可达到疏调少阳气血的效果,深刺可发挥促进局部微循环的功效,加快神经功能恢复,以此改善局部供血供氧情况,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针灸组患者,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与有关文献报道[4]十分相似,进一步说明,中西医结合针法治疗胆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
总而言之,胆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针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勇,姜永珊,姚娓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48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1,43(9):34-35.
[2] 李漫,沈红强,白桦等.中药及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100例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0):853-856.
[3] 姜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火上扰型暴聋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4] 廖威,戴嵩,王振海等.中西医结合针法治疗胆火上扰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14(7):12-13.
论文作者:王洪儒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患者论文; 突发性论文; 针法论文; 针灸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两组论文; 火上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