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城镇污水治理模式探索论文_郑对霞

我国小城镇污水治理模式探索论文_郑对霞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海南省海口市 572600

摘要:小城镇污水治理存在认识不足、资金缺乏、模式落后等问题,针对现有治理模式提出改革建议,争取能够为小城镇污水处理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小城镇;污水治理;对策建议

我国小城镇管道系统落后,排水普及率较低,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的现象比较严重,水污染威胁居民健康。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污水排放量也增大,污染程度加剧,小城镇的污水治理有益于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随着污水处理厂的发展,受到小城镇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污水处理的设施建设也发生了变化。以农产品废水为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水污染形势更加严峻。为改善小城镇生活环境,提升建设水平,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协力共进,本文就小城镇污水处理展开研究。

一、小城镇污水治理现状

1、粗放式管理

小城镇经济薄弱,受到经济承受力的局限,在发展中大多选择简单高耗能的生产方式,科技附加值偏低,产品管理模式滞后也导致水耗较高,污水排放与日俱增,造成诸多环境问题。受基础设施滞后的条件限制,小城镇发展的管理不到位,生产生活污水混排,排放的废水以生活用水为主,雨污混流的系统常伴有地下水进入,造成小城镇污水中工业废水比重小的特点比较明显。

2、超标排污显著

排污企业的法制观念淡薄,污水治理采用简陋设备,处理量低于产污量,治污设备无法稳定排放,因经济利益驱使,污水处理设施空运行,不加化学药剂,无法达到预期的治污效果,造成超标排放。某些污水治理技术在经济上不合算,为降低成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人为闲置处理设施,造成超标排放。

3、污染成分复杂

小城镇受市场调节,具有企业规模小、布局乱的特点,小城镇企业产品多样,污水成分非常复杂。受市场冲击的影响,社会需求量大导致污水排放量倍增,造成小城镇污染物成分复杂,水质波动大。

二、小城镇污水处理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

小城镇建设只重视生产发展,忽视环境的保护,污水处理厂被认为是只投入不产出的事业,缺乏必要的投入。城镇规模、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对污水治理产生了制约,造成公用设施建设不足。对城镇规划的认识模糊,导致污染源失控,污水处理滞后于经济发展,造成了污染日益严重。小城镇污水任意排放,依靠粗放式发展,缺乏污水处理的重视,治理力度较小,缺乏资金投入,都导致了水污染的严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缺乏资金支持

污水处理属于市政建设,资金来源于财政投入,小城镇基础薄弱,很难争取到专项资金进行污水处理,有限的资金较之于工程而言是杯水车薪,污水处理厂的资金筹集难度更大。小城镇排污体制不完善,税源不充足,筹措资金运行污水处理厂非常困难,因此,污水治理任重而道远,解决资金问题势在必行。

3、运行模式落后

就全国来讲,小城镇一般经济实力较弱,科技水平较低,城镇管理不够健全,在进行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和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处理工艺的选择原则应该是技术要求一般,管理要方便简单,机械设备少,维护工作量小,不一定强要自动控制;在建设资金受到限制时,可以采用“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安排,总体布置中留有发展用地;设备选型,可选用国产设备;项目建设一定要坚持建设标准,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切忌盲目追求低价中标,以避免投标人“因陋就简”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污水处理由政府部门承建,小城镇引进先进技术的成本较高,排污企业人浮于事,管理模式存在弊端,停运偷排频发,日常监测也无法实施有效管理。此外,政策法规不完善,污水处理费用的征收采取“一刀切”模式[1],地打击了治污企业的积极性,资金来源仍存在挪用现象。

三、小城镇污水治理的模式建议

1、提高认识水平

小城镇水资源质量的下降为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小城镇的水体受到污染,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污水处理的认识,保证工作顺利开展,进而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采取健全法制的手段,实行经济处罚,根据法规和政策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对污染严重的流域实行分阶段计划,对排放总量控制,以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使再生水进行合理利用,还要制定优惠政策和强制性措施。小城镇要根据法律法规,结合当地情况,充分考虑开发建设的需求,围绕循环经济组织调查论证,制定出可操作的污水治理计划,在小城镇建设中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是城镇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根据排水出路确定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就污水处理来说,如不考虑投资能力,单纯从经济上分析,规模越大,其单方造价、运营管理费用都比小型污水处理厂显得经济。但是大集中就要求建设相对大的排水系统,包括中途泵站。当前小城镇普遍缺少资金,应根据城镇近期的投资能力,适当缩小排水系统,用较少的资金先把系统完善起来,尽快使其发挥投资效益。随着城镇的发展,再逐年修建一批经济型污水处理厂,这样总体上来得更经济可行。将水污染防治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不断完善防治规划,指导小城镇污水处理工作。

2、努力筹措资金

积极探索资金筹措模式,发挥社会力量建设污水处理厂,根据环保政策设计利润空间,发挥市场规律,利用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充分调动社会财富,发放专项债券,给予利息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减轻财政负担,提高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改进市场条件,运用法律和科技监督排污单位的行为,研究现代技术实行环境监理,增大监测频率,及时处罚排污者。还要增大科技投入,加强综合管理,小城镇增大科技投入,建立技术合作与援助联系,完善污水预警信息的预测,会同其他部门加强综合管理[2],保障污水利用与环境安全。

3、创新治理模式

小城镇的污水处理模式应采用BOT和TOT相结合的模式,对项目实行总承包,在期限内进行经营,收取费来赚取利润。从自身利益出发,保证污水处理厂处于良好状态,解决运行问题。将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运营管理,通过经营收回回报,将已有设施转让给投资者,吸引外资,减轻财政负担,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效率。小城镇根据本地特点,按照水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地降低排污负荷,要走高科技的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行文明生产,加大技术改造,发展无污染的技术,不断提升清洁生产水平。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是指小城镇污水处理不宜片面强调大集中的处理方式,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城市总体规划、污水收集系统的实际情况,以及出水排放和污水再生利用的去向适度集中。对城镇布局分散和适宜就地成规模回收资源再生利用的地区,应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适度分散的处理方式。城镇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应不仅是水污染控制的需要,同时也为开辟城镇第二水源提供了基础条件。在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应根据本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情况,把污水处理与利用结合起来考虑,统筹规划对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建设做出安排。对资源性缺水地区如此,对水资源较充沛的地区也应如此。实行污水再生利用,首要的是分析当地水资源利用结构,确定再生水资源利用方向和利用水量,把再生水资源纳入本地区水资源开发规划,并据此做出计划安排。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城镇污水再生利用也是削减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在规划控制水环境污染及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时应给予充分重视。

综上所述,就现有的污水治理模式而言,为了实现未来污水治理的科学发展,小城镇污水治理模式要顺应经济发展,在宏观调控的指导下,从相关政府的管理职能中剥离,积极寻求当地部门的扶持,集合社会力量来探索污水市场运作模式,结合当地现有的条件来采取多样化的举措来着力解决污染矛盾与资源紧缺的局面,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察忠,王新,费越,李红祥,等.中国水污染控制的经济政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34-36.

[2]韩洪军,徐春艳,刘硕.城市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与运行管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67-68.

论文作者:郑对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我国小城镇污水治理模式探索论文_郑对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