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旅游业功能的转变与定位(三)_旅游产业论文

论我国旅游业功能的转变与定位(三)_旅游产业论文

试论我国旅游业产业功能的转变和再定位(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业论文,试论论文,功能论文,我国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我国旅游产业功能的新定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提高,旅游产业的功能也应该随着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变化。现在,我国经济虽然还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经济实力已远非昔日可比,到2006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066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而同时,旅游所换取的外汇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2006年,该比重降到了3.19%。因此,现阶段旅游产业的主要功能已经不再也不应该是为国家吸取自由外汇了。因此,根据现阶段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形势,果断转换旅游创汇导向,与时俱进地调整旅游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和指导思想,调整出境游发展的产业政策,就显得极为重要。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有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针对当前形势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旅游产业应该发展或者加强一些其他的功能。

1、旅游业对缓解国际贸易摩擦的作用

2006年中国出境游客有3452万人,每人平均购物消费额为987美元如果指导性的引导我国客源流向我们的主要贸易顺差国家,这必然对贸易顺差有一定的抵消作用。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也因为在与贸易伙伴的贸易中长期处于顺差状态,导致了贸易伙伴的极度不满,而作为产品出口国的日本而言,如果贸易伙伴给日本产品设置重重障碍,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当时的日本政府面临如何既不减少产品出口又能改善同贸易伙伴关系的严峻问题,日本政府最终采取了鼓励国民出国旅游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制定不仅改善了日本和贸易伙伴的关系,日本产品继续占领世界市场,而其贸易伙伴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日本的国民由于大量的出国旅游,不仅身心得到了放松,自身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素质,同时也使得日本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得到了加强,日本的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旅游业对我国城市建设的作用

目前,中国正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城市作为人类居住的一个重要场所,其环境的优劣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而通过旅游的开展,可以对城市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它囊括了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改善以及城市营销等各方各面。旅游对城市建设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其有形的经济影响,更多的则是对城市社会和谐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城市竞争力等方面的无形影响。

3、旅游业对我国就业的作用

据国家发改委就业司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劳动力供给增量达到峰值,供给总量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较低,劳动力需求难以大幅增长,劳动力总量仍然严重供过于求。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而日益突出,增加了就业工作难度。当前,国家正在开拓多种渠道解决这一困难,笔者认为,发挥旅游就业潜力,扩大旅游就业效应,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世界旅游组织发表的报告指出,旅游直接就业与带动间接就业的比例为1:5,旅游业整体上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创造就业岗位的潜力很大。在2002年10月召开的“发展旅游促进就业工作座谈会”上,国家旅游局和国家计委共同提出了《关于发展旅游扩大就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今后10年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年均新增70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和350万个间接就业岗位的目标。2007年9月13日-14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在四川省成都市共同召开了“全国发展旅游促进就业工作会议”,总结通过发展旅游促进就业的经验,可见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旅游产业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根据近几年资料估计,我国旅游业的直接从业人员与间接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5,若考虑旅游间接人员的增长量,那么全部旅游从业人员的增长量将占每年新增就业人数的17 7%。由此可见,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和支柱,旅游这一“朝阳产业”已成为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的一条主要渠道。

4、旅游业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通过在乡村发展被称为“无烟产业”的旅游业,可以在更好地保持“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基础上,充分使得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在乡村地区,旅游业主要是以乡村地域及与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景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目的是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学习等需求。这种旅游形式被称之为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培育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以及加强和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和乡村经济繁荣与文化融合。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得到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比如,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来开展。

近年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建成的两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国家旅游局倡导创建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达359个,遍布内地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据测算,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

标签:;  ;  ;  ;  

论我国旅游业功能的转变与定位(三)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