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辨治失眠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探讨论文_李建山

仲景辨治失眠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探讨论文_李建山

天津市武清区徐官屯街卫生院

摘要:通过对失眠病症的原因、病理的研究和分析,探究仲景辨治理论治疗失眠的原理,并对仲景辨治失眠的方剂进行研究,探究仲景辨证治疗对正邪、气血、虚实、六经等理论的内涵,并以这些理论为指导进行用药,在临床治疗中能够获得明显效果,体现了仲景辩证理论的精神,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仲景辩证治疗;失眠;临床应用

睡眠时间占了一个人全部生命的三分之一,其是生命得以长期维系的必要条件。正常的睡眠能够使人体获得休息、潜藏阳气,为来日的体力活动储备足够的能量,使得人体在未来的一天有充沛的精力,能够应付一日之劳[1]。然而,由于目前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很多人出现了失眠的状况。失眠作为一种疾病,也是一种症状,在诸多疾病中也伴随出现。失眠的表现就是不能进行正常的睡眠,一般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状态难以维持、早醒等,由于不能进行正常睡眠,使得失眠的人在日间感到困倦,影响正常的工作、活动,影响生活质量,甚至会因为精神不集中造成危险事故,对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产生危害。

西医主要采用催眠镇静药进行治疗,但是这类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治疗失眠的作用,由于药物的依赖性比较强,副作用大[2]。中药治疗失眠具有一定的优势,张仲景采用辩证理论对失眠进行治疗,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研究失眠的辨治规律和特征,开阔了中医治疗失眠的思路,提高了临床治疗失眠的应用价值。

心神和睡眠

关于睡眠的学说,《黄帝内经》全面的阐述了三种学说,分别是阴阳学说、神主睡眠学说和卫气运行学说,这三种学说不是相互独立的,是相互关联的,其共同组成了中医的睡眠理论。神主睡眠学说体现了中医理论的整体睡眠观点,其认为睡眠是人整体生活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形式。《庄子?其物论》中指出“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说的就是人在清醒时,灵魂在心中并指挥人体的思考和运动,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感应;人在睡眠时,将灵魂内敛,隐藏起来,对外界的刺激感知能力下降。张景岳也有“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的说法,所以,心神不安是失眠的主要原因。

心主血脉,心之阴血、阳气充足,若是能够与身体的其他脏器和谐相处且不受外邪侵袭,就能使心神不受到干扰。若是由于思虑过度损耗阴血,扰乱脏器的正常运行或者受到外邪干扰,就会使心功能受到干扰,心神不安,最终导致失眠。

心胃理论

在解剖学上心和胃是相互毗邻的,在经络上也是相互交错的,在气血生成上也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心和胃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中医学更加重视形而上学,在气机运动的协调配合上能够更多地体现出心和胃的相关性[3]。心为君火,下合肾水;胃为阳土,以降为顺。胃位于人体的中焦,是气机上升和下降的枢纽,胃气沉降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心阳能否顺利下降,最终是否能够形成水火既济。如果由于吐、汗、下不当造成胃气、胃阴和胃阳的损伤,形成痰饮、积食和淤血等病症,这样影响胃将胃气下降,就会造成胃功能损伤。胃使心阳下降的能力也就会有所降低,心阳长期不降,转化为体内的邪火,导致人体心神不宁、神志不清,出现失眠、烦躁的症状。

失眠原因及临床处方分析

在张仲景的著作当中,陈述了多种由于器官功能紊乱造成的失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汗之不当,气血两伤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第71条指出:“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而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其中主要说明太阳表证,发汗不当或者由于日间耗费体力、出汗过多,导致体内津液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太阳表证来说,应该采取发汗的方式进行治疗,然而若是发汗的方式不恰当,就会导致体内的津液受到损伤,胃气和阴气就会受到损伤,胃失和降,使心阳下降的功能也会受到损伤,所以,若是不采取措施或者采取的方式不恰当就会造成君火逆上,导致人体出现不眠、烦躁的症状[4]。对于君火不降比较轻的患者,可以中和胃气,化生津液,适当饮水,不必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自行调节即可;若是胃燥重者,可以采用仲景药方中的白虎汤、叶氏益胃汤和人参加白虎汤来滋阴润燥,使得燥热的胃气得以恢复,自然而然,心阳就会下降和肾水相交,心神烦躁的症状自然而然也会消除。

邪热内扰,腹气不畅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第79条指出:“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腹部气机不畅、肠腑不通,胃气下降受阻,使得心火不降反而上升。逆上的心火和外来入侵的邪热使得人体烦躁不安,导致失眠症状的出现。所以,将肠腑之气进行疏通,能够使得胃气下降,从而消除人体内的邪热干扰,方能够使心神得到安宁。

燥屎内结,上迫心肺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第242条指出:“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用大承气汤。”该条指的就是当人体内的燥热与糟粕相结,大致腑气不畅,使得人体内的津液遭到耗损,并且由于胃气不降,心火上升,使得心神难安,导致失眠症状的出现。此时,可以选择大承气汤来使燥结峻下,通胃肠之气,则心火自然而然就会下降,清阳自升,人心便会得到安宁。

淤血阻滞,气机不畅

在《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记载:“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对于产妇来说,枳实、芍药具有破气散结的作用,能够起到和血散气的作用,可以安和胃气,能够治疗产妇失眠的症状。

胃阳不足,水饮不停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第139条指出:“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心在胃脘的上部,一旦出现脉搏微弱、体内有寒气的现象,能够推之人体内的胃阳受到损害。胃阳不足,枢转功能下降,心火上升就会扰神明,使得患者出现坐卧不安的现象。对于这种病症可以选用桂枝与芍药的配合,再加上麻黄、附子以及细辛等来使体内阳气得到振奋,自然体内的水饮能够散去[5]。

结束语

目前,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各方面生活压力的加大,失眠在人群中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疾病,并且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失眠会造成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甚至会造成精神抑郁、焦虑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6]。肠脑,在医学上被称为“腹部神经系统”,主要分布在胃、大肠和小肠的组织细胞中,主要负责皮层神经细胞的信息交换,其内部结构和大脑结构完全一样。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一般失眠是使用一些合欢皮、远志、枣仁和柏子仁等安神药物,但是应该在病症的基础上对兼症进行分析,例如由于胃气不降导致的失眠、心火上炎导致的失眠等等,医生应该全方位认识病症,并根据病症进行给药,对人体的神经、胃肠道进行调节,从而使得人体神经处于比较平和的状态,这样才能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从而获得有效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庆勇. 经方治愈严重失眠采撷[J].《世界中医药》.2014年8期

[2]李金海.仲景"去滓再煎"经方治疗失眠1例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年23期

[3]黄咨庆.仲景辨治失眠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中医临床基础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学位年度)

[4]章波,卢建新. 高荣林教授关于失眠的学术观点以及调理脾胃治疗失眠的经验[J].《世界中医药》.2012年3期

[5]苏凯,陈学忠,尹方.研读中医经典,论治失眠经方[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年10期

[6]佟志伟,李权英. 从睡眠异常角度对少阴病"但欲寐"的理解[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6期

论文作者:李建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  ;  ;  ;  ;  ;  ;  ;  

仲景辨治失眠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探讨论文_李建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