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芳 安徽宿州市泗县山头小学 安徽 宿州 2343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非常重视传统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渗透,小学语文教育要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的结合,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小学生的思想品质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 传统文化 有机结合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085-01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因此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有效地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小学教育者的文化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引导者,教师是实现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连接的桥梁,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营造传统文化的教育氛围,采用多种手段促进小学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作为小学教育者要自觉主动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做到在日常教学中游刃有余的渗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观艺术展览,举行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促进小学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
二、将传统文化蕴于校园建设中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灵魂,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校可以在校园建设和班级建设中渗透传统文化,如:在校园内一些古典雕塑,校园布置上增加传统文化标识;在班级布置中可以使用水墨画、书法、诗词、文言、警句等内容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每天都在无形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在日常的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厚重的传统文化,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就对教师学科知识、文化素养、教学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我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会让学生去全面地了解北京春节的文化特点,感受它在这样一个日子里的文化气息。同时让孩子们到当地的中老年人那里了解本地春节的特点,与北京的春节加以对比,然后用习作的形式让学生写出我们本地春节的特点,感受本地春节的文化氛围。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再如:《和田的维吾尔》一文,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我引导学生从维吾尔人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几个方面去研读感悟。为了让学生知道馕为何物,我还专门拍摄了新疆人制作馕的全过程(就在我们泗县西关桥有个卖馕哦),把视频带到课堂播放给学生们看,孩子们一目了然。我还从网上找到一些新疆的舞蹈视频让学生观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受到了新疆文化的熏陶。无形中对维吾尔人增添了几分敬重,激发了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赞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知识的海洋里,教师鼓励学生扬起探求的风帆,才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现代教学中,虽然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必要的时候,老师要拓展、启迪、陶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四、利用古诗词贯穿于教学
我们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词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培养阅读能力,而且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如:如教学陆游的《示儿》一诗时,我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即将去世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再比如:“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是唐代画家颜真卿的《劝学》,它告诉莘莘学子们读书要刻苦,要勤奋。不要等到头发花白再去后悔少年时没有好好读书。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是说学习贵在勤奋刻苦,永无止境,是每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
充分利用教材中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事实上,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有不少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篇章。比如:古诗词、古代散文、小说等等。这些文章都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一手资料。语文老师需要进行充分挖掘其深刻内涵。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启迪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慢慢地懂得什么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五、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了解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人们的价值观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教学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的《竹石》时,我联系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了解新闻里常说的“苍蝇老虎一起拍”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清正廉洁的重要性,做人不能贪得无厌、坐享其成,要清清白白做人的道理。另外结合语文课本中的名言警句,如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这样让学生追根溯源上下求索,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还陶冶了情操。深刻领会了为国为民、舍生取义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民族精神是代代相传的,作为炎黄子孙更要发扬光大。中国文化内容丰富,仅有课内阅读是不够的,教师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总之,让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小学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需要选得精、学得透、悟得深,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让我们的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杜娅,浅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12)。
论文作者:陈桂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文化论文; 维吾尔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爱国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