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康复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观察论文_王婷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康复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规范化康复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干预后的Fuge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规范化康复训练,可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恢复期;规范化康复训练;护理

规范化康复训练是一种规范化的康复护理模式,本次研究为了探讨规范化康复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对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规范化康复训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卒中,病情稳定进入恢复期后其一侧肢体运动功能出现障碍,被证实为偏瘫。此次研究征得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且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采取单盲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共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42~83(63.17±18.62)岁;观察组共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41~85(64.82±17.9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此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做好患者的心理、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并对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进行指导。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康复训练,以神经生理疗法Bobath理论作为指导依据,对患者展开规范化的康复训练,具体如下:①翻身训练:患者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已经基本稳定,此时,应鼓励患者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初期可帮助患者摆放良姿位,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练习,在翻身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轻缓动作。②桥式训练:在患者发病后2周内指导患者进行桥式训练,采取仰卧位,双腿保持屈曲状态,双足置于床上,帮助患者缓慢抬起臀部,保持暂时性固定姿势后再缓慢放下,反复进行。③坐位训练:在患者发病后3周内指导患者进行坐位训练,坐位角度应严格控制,循序渐进,逐渐加大坐位时身体与床面角度。④站位训练:在患者发病后3~4周内指导患者进行站位训练,一开始可在床边扶床站立,逐渐过渡到扶拐站立、无支撑站立,并采用减重支撑装置对患者进行站位平衡训练。⑤步行训练:待患者可进行无支撑站立后,可对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先对患者的步行姿态进行规范,再鼓励患者缓步行走,逐渐加快步伐,最终可过渡到上楼、下楼训练。⑥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待患者可缓步行走后,患者家属辅助患者进行穿衣、梳洗、如厕、个人卫生清洁、用餐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其中,肢体运动功能评估工具为Fugle-Meyer评分,总分为0~100分,包括上肢功能(66分)、下肢功能(34分),得分越高,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越好[1];日常活动能力评估工具为Barthel指数,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效果越好[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表现形式为例、百分比,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表现形式为平均值±标准差,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Fuge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Fuge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等评分(,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尽管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治疗后的致残率仍然较高。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最为常见的一种后遗症,临床表现以单侧肢体运动功能减弱为主,往往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做好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十分重要。

规范化康复训练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实施分阶段训练,在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指导,通过有计划性、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可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逐步恢复,不同于常规康复护理,规范化康复训练更加重视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的康复,而并非仅仅是发病后的早期康复护理[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了规范化康复训练,其指导依据为神经生理疗法Bobath理论,对患者展开规范化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翻身训练、桥式训练、坐位训练、站位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各个阶段的康复训练内容不同,从恢复期早期阶段的床上翻身训练逐渐过渡到桥式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再到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促使患者逐步适应康复训练的形式和内容,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在此过程中逐步得到恢复,避免患者因训练方法不合理而导致不必要的肌肉损伤[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的Fuge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P<0.05),而观察组干预后的Fuge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尽管常规康复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但其康复效果不及规范化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规范化康复训练,可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敏,宗萍.规范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1):19-21.

[2]莫怀飘,杨梅芳,陈卫玲等.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规范化康复护理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407-409.

[3]季立轩.规范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3):225-226.

[4]戴文娟,张春英,曾国勇等.规范化康复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377-378.

[5]殷平.规范化康复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6):133-134.

论文作者:王婷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2

标签:;  ;  ;  ;  ;  ;  ;  ;  

规范化康复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观察论文_王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