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黄佰明

绥化市北林区四方台卫生院 黑龙江绥化 152022

【摘 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月~2015年4月收治的眩晕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施治,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3.2%;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眩晕患者采取辨证施治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眩晕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视物不清、视物旋转、眼花、昏暗发黑等。西医定义眩晕为机体空间及平衡功能失调所导致的运动性幻觉,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其病因较为复杂,西医治疗效果不够明显。中医认为眩晕病是由风阳上扰、痰盂内阻等出现脑窍失养、头晕目眩、视力模糊等[1],因此,对于眩晕患者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施治,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3年6月月~2015年4月收治的眩晕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月~2015年4月收治的眩晕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明确诊断,排除意识障碍、精神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观察组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为(48.2±5.8)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2.6±0.2)年,其中高血压患者6例,冠心病患者5例,颈椎病患者5例,糖尿病患者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为(49.6±5.6)岁,病程1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2.9±0.7)年,其中高血压患者8例,冠心病患者6例,颈椎病患者2例,糖尿病患者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口服倍他司汀4mg,每天3次,口服美克洛嗪25mg,每天3次,疗程为4周;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施治,根据患者表现将患者分为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亏虚型及痰浊中阻型。①肝阳上亢型:患者多表现为耳部轰鸣音,心烦意乱、面色潮红、舌红苔黄、脉弦。治则应以平肝潜阳为主,方剂选择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药物组成为天麻12g、钩藤12g、川牛膝9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10g。②肝肾阴虚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夜间盗汗、视力模糊、耳鸣、舌红、脉弦细。治则应以滋肝补肾为主,方剂选择左归丸加减治疗,药物组成为山药12g、知母9g、黄柏6g、熟地12g、枸杞子12g、山茱萸15g。③气血亏虚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晕眩、面色苍白、体乏无力、心慌气短、食欲不振、舌淡、脉细弱。治则应以补脾益气为主,方剂选择归脾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为党参15g、生地12g、川芎12g、当归9g、白术12g、黄芪15g、大枣2枚、炙甘草6g。④痰浊中阻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胸闷气短、视物模糊、舌淡苔白腻、脉滑。治则应以化痰祛湿、健脾和胃为主,方剂选择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为半夏9g、陈皮12g、砂仁9g、天麻10g、白术12g、茯苓12g、甘草6g。

1.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眩晕无发作或发作频率显著降低,持续时间明显减少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眩晕发作频率有所降低,发作持续时间有减少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眩晕发作频率无变化或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3.2%;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在美尼尔综合征、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中常见,西医在治疗上对症治疗较为困难,为中医在病因不确定的情况下采取辨证施治具有明显的优势[2]。中医认为眩晕的病症在于清窍,眩晕在病程转变过程中,将各种症候相互转换。眩晕多和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有直接关系[3]。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亏虚型、痰浊中阻型,真正做到对症施治,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明显高于对照组63.2%。综上所述,对眩晕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红梅,杨霞,司维,等.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9):996-998.

[2]李子君,何天有.五脏虚实辨证法治疗眩晕症临床体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2,08(21):90.

[3]张欣欣.中医辨证治疗眩晕120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104-2105.

论文作者:黄佰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  ;  ;  ;  ;  ;  ;  ;  

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黄佰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