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几种典型缺陷,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处理对策,从而优化继电保护性能,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典型缺陷;处理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步伐。由于智能变电站运行模式较为复杂,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影响着智能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进行优化,确保智能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几种典型缺陷
1.1 智能化水平低
当前我国智能变电站大多是通过对原变电站进行改建和扩建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设备数量较多,而且设备资源消耗量较大,这在无形中会导致变电站智能化水平降低,无法达到智能变电站建设时的要求。各种设备之间都有着智能化连接端口,但因为设备及连接线多是由不同厂家生产的,这就导致设备运行过程中,端口和连接线之间存在不兼容的问题,这就影响了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安全,另外对设备和连线之间不兼容现象进行检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1.2 智能站对交换机的依赖程度较大,报文传输质量较低
一般来说,GOOSE组网传输数据流量还比较小,有些智能站为了充分发挥光纤通信优势,采用SV组网或者SV、GOOSE、MMS共网技术,每秒传输的数据量较大,对交换机的数据处理能力要求较高。但现阶段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变电站长期运行稳定性还有待考量,过程层网络星型连接方式的交换机网络冗余性较差,交换机的运行维护措施也相对简单不够完善。
1.3 电磁设备受环境影响较大
当前电子式互感器在智能化变电站的诸多零件中都开始广泛应用,这就导致这些电磁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极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样就使电磁设备测量准确性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了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这对电磁继电保护设备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智能变电站运行时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同时当前变电站中所使用的一些电气设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并不建议使用新型的电磁式继电保护设备,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部分就地安装的变电站使用设备,由于受到技术的制约,一些技术端口还无法用到,这些大量的端口存在不仅会对工作人员实际连线带来困难,而且还会造成技术资源的浪费,这就与智能电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不相符。
1.4 采样传输的稳定性与同步性尚不能满足智能变电站的需求
传统变电站交流二次回路采用电缆,只要保证回路连接正确可靠就不会出现采样同步异常的问题。智能变电站引入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以IEC 81850-9-2或者IEC 60044-7/8的格式输出报文,报文传输的失步或者异常有可能导致保护误动或拒动,采样值的同步性与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采样值报文具有稳定的传输延时,合并单元以及其他保护装置具备完善的告警及闭锁机制。
1.5 新的检修机制和设备操作方式的改变带来一些隐患
智能站保护装置检修机制发生变化,装置检修压板置位时,除了屏蔽后台软报文外还影响着保护动作、就地显示和打印等功能,如合并单元置检修会闭锁相应保护,智能终端置检修会影响跳闸功能。智能化的保护装置大量采用软压板并支持远方遥控操作,一方面软压板的遥控操作降低了操作的正确率且可视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也为设备定检安措执行带来一定难度。
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缺陷的处理对策
2.1 加强就地化间隔保护
在智能变电站中,当需要进行继电保护设备安装时,需要将其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的附件,这样可以充分地遵循就地化原则,不仅可以有效地缩短事故发生时继电保护设备反应时间,而且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所带来的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当前新型一体化微机线路铺设时,通常都需要与变压器保护措施同时进行,并结合现场被保护设备的合理配置,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平稳性,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另外,当前新型保护装置通常采用的都是电缆采集数据的方式,利用数字化处理时不仅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分配和调配时能够充分地借助于计算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保证继电保护设备的启动,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2.2 站域保护功能的应用
站域保护就是在同一网络支配下,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调动全站信息,在收到来自危险的微机信号时,计算机能够及时的开启传统的后备保护,而且由于整个过程全部采用电信号的方式来传递信息,所以后备保护动作的时间很短,能够满足智能变电站的灵敏性要求,还会实现电路的实时保护功能。
2.3 优化站内设备,减少不必要的端口
当前我国智能变电站中所使用的较多电气设备都是进口国外的一些知名企业,这些设备在技术上虽然十分先进,但由于生产过程中是依照本国变电站为模型来进行制造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选购过程中要注重技术的先进性、结构的复杂性、设备的兼容性和单位能耗等诸多问题,在确保设备质量的同时,还要确保智能变电站内部的设备实现优化配置,尽量地降低设备的复杂程度,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端口,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对设备的操作,而且与智能变电站节能环保的要求也相符。需要针对当前我国智能变电站初期的实际水平,来对站内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节约。
2.4 建立健全继电保护管理制度
继电保护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有效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手段之一。首先,需要对继电保护出现的故障、处理方法、继电保护运行、定期维护和检修进行实时跟踪,并根据这些情况制定防范措施,及时改进和升级电力系统。其次,建立惩罚和激励制度,由于自身工作错误所造成的继电保护故障要对其进行惩罚,而对积极参与电力系统创新和改革工作的人员进行奖励。通过加强对继电保护故障的管理和检测,进而提高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在运行中会出现智能化水平低,智能变电站对交换机的依赖程度较大,报文传输质量受到制约,电磁设备受环境影响较大,采样传输的稳定性与同步性尚不能满足智能变电站的需求,新的检修机制和设备操作方式的改变带来一些隐患等缺陷,要消除这些缺陷,需要加强就地化间隔保护,应用站域保护功能,优化站内设备,减少不必要的端口,建立健全继电保护管理制度,从而优化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性能,保障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翟相鹏,吴晓蕾.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典型缺陷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2015(4):17-19.
[2]韩海山,王莉.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优化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198.
[3]李霞.浅谈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优化配置[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4(09):68-69.
[4]谭文明.智能化变电站相关继电保护技术应用探究[J].科技传播,2014(06):163-163.
[5]王婷.智能变电站相关继电保护技术应用探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4(21):181.
[6]邹素花.电气继电保护常见故障维修分析[J].科技展望,2015(25):88.
[7]闫东峰,孙军鹏,张晓娟,陈旭.关于电气继电保护的故障及其维护技术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24):180-244.
[8]金福强.电气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技术分析[J].北京农业,2013(15):286.
[9]张哲彬.电气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技术分析[J].电子制作,2015(10):222.
[10]李晓龙,王佳.电力继电保护的故障及维修技术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9):130.
论文作者:李博臻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设备论文; 技术论文; 报文论文; 缺陷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