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革命导师思想政治工作与科技的互动_科技论文

论革命导师思想政治工作与科技的互动_科技论文

革命导师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与科技互动关系的论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动关系论文,思想政治论文,论述论文,导师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87 (2000)08—0031—03

关于科学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革命导师都作了大量的论述。在面临世界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浪潮冲击的当前,学习和研究他们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与科技互动关系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科技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关系,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促进科技进步服务。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技与人类精神文明互动关系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一贯重视对科技发展及其社会意义的研究。通过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得出了科技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的结论(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 375页。)。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才刚具雏形,称为宣传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与科技的互动关系更没有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时代课题,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与科技互动关系的直接论述。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技与人类文明尤其是精神文明互动关系的论述,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科技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科技与人类精神文明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科技作为社会变革“有力的杠杆”,推动着精神文明各领域的变革。科技革命“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1957年版,第 281页。),这必然渗透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每一领域。所以, 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等上层建筑的确立和发展,都是有力的推动。首先,科技进步是先进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制度诞生的开路先锋。对此,马克思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注: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67页。)。”恩格斯指出:“火器的采用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到变革的作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6—207页。)。”马克思还指出,“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8页。)。其次, 科学对哲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恩格斯指出,“自然界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现代自然科学为这种检验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与日俱增的材料”(注: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62页。);“推动哲学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像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注: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 222页。)。另外, 科学的发展对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也有重大的影响,它使人们获得了对宗教斗争的胜利的武器。总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技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诸领域的变革,使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得到解放。这与今天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科技进步通过推动精神文明诸领域的变革而对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起到巨大的增力作用。

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强调科技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论述了精神文明对科技发展的方向与程度的重大影响和反作用。其中,关于宗教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恩格斯曾指出,宗教迫害自然科学的研究,使科学被禁锢在神学之中。今天,思想政治工作要批判新的有神论,为科技顺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必须认真掌握、宣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揭露、批判历史上宗教迫害科技发展的论述。精神文明中的哲学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作用于科学家的理论思维的方式实现的,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先进的哲学能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辩证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就是典型例证。恩格斯说过:“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注: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2页。)康德不自觉地运用辩证法揭示了太阳和一切行星由旋转的星云团产生的过程,打开了自然观的第一个缺口。如果自觉运用辩证法沿着这个方向坚决地继续研究下去,自然科学会进步很多。但是,在当时,“哲学能够产生什么结果呢?康德的著作没有产生直接的结果,直到很多年以后拉普拉斯和赫舍尔才充实了他的内容,并且作了更详细的论证,因此才使‘星云假说’逐渐受人重视。进一步的发现使它最后获得了胜利”(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50页。)。可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科技工作者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将对科学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马克思、恩格斯善于从科技成果中汲取思想养料。

马克思、恩格斯注重从科技成果中汲取思想养料,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就是以吸收、概括19世纪自然科学的基本成就和最新发展为基础的。为了理论研究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曾深入到自然科学的许多学科进行具体的研究,为我们树立了重视科技、学习科技、注重从科技中汲取思想养料的光辉典范。马克思一生坚持数学的学习,为了写作《资本论》,他系统地研究过技术史,并写了许多本笔记。恩格斯的研究也广涉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他总结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撰写了著名的自然科学著作《自然辩证法》。今天,我们要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武器,做好科技迅猛发展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像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那样,注重学习科技知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以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

二、列宁对科技与政治教育工作辩证关系的论述

列宁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明确提出了“政治教育工作”和“政治工作”的概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创造了比较完整的政治教育和管理体系。“灌输论”是他对思想政治工作最突出的贡献。关于科技与思想政治工作互动关系的思想,也是他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

(一)科技与政治教育、思想文化建设并重。

列宁重视科学技术,认为科技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他说,“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注:《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页。 )。而科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没有科学技术,是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的。列宁指出,电气化是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机器大工业的密切结合,是即将建立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列宁亲自主持制订科学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电气化计划》。列宁还注重引进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注:《列宁文稿》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94页。)。为了实施这些计划和公式,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列宁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其中包括宣传教育即思想政治工作。列宁一贯强调进行国民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整个教育工作中,我们都不能持有教育脱离政治的旧观念,我们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注:《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3页。)。列宁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并在晚年经过科学抽象和理论升华,把他的关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思想概括为“文化革命”。总之,列宁在领导建设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时,科技与思想文化建设、政治教育工作是并重的。他认为科技是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而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文化建设是使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民众,使社会主义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工作。

(二)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

列宁强调坚持先进理论的重要性,他曾说,“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注:《列宁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2页。)。党只有首先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 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才能真正担负起教育群众的职责。这个先进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历史上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思想的批判的总结,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这一理论,并将其作为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武器,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列宁教导我们:“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注:《列宁选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48页。)“必须懂得,只有受了现代教育, 他们才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如果不受这样的教育,共产主义仍然不过是一种愿望而已”。(注:《列宁选集》第 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 350页。)这不仅是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也对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三、毛泽东关于科技与思想政治工作互动关系的论述

毛泽东一生重视科技,关注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其他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深刻认识到科技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思想,领导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创立和发展,并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命题,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生命线”作用。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在吸取近代旧唯物主义哲学家和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的基础上,对科学的历史作用和社会功能作了新的概括,即科学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注:《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页。 )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包含有自然科学,大家要来研究自然科学,否则世界上就有许多不懂的东西,那就不算一个最好的革命者。”(注:《毛泽东文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0页。)建国后, 毛泽东等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从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出发,更加重视科技的社会作用。当时正值世界范围内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之时,党中央通过对现代科技新进展的了解和掌握,越来越发现现代科技对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决定性意义,从而提出了“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毛泽东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注:《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围绕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各方面的条件,有一系列的论述,内容包括:一、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促进艺术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方针;三、有关知识分子问题的论断,即认为知识分子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这些方针、论断、思想的贯彻,都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保证作用。因此,在新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曾说,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又是统率,是灵魂。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微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

四、邓小平对思想政治工作与科技互动关系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一贯坚持科技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密切联系、共同发展的观点。一方面,他高度评价科技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并阐明它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他又极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强调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来保证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少受破坏,少走弯路。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有关发展科技、教育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和实践中,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思想政治工作为科技发展服务。

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为其发展服务。邓小平指出,如果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科技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正因为这样,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加快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决策的同时,就提出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战略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的关系,表明思想政治工作为科技发展服务大有可为。科技发展的基础是教育,这个关系科技繁荣、民族昌盛的百年大计——教育,不仅包括科学文化教育,还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邓小平在提出“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第40页。)的正确论断的同时,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把理想和纪律教育放到重要的位置。他指出,一方面,“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历来有这样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学校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革命化”(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5页。)。这就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他还进一步指出,“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政治觉悟越是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4页。)。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激励因素。

(二)科技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科技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首先表现为:科技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物质基础。邓小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万能的,单纯的思想教育是不能取得成功的,还必须密切结合科技发展一道去做。因为人们思想观念更新变化的最终决定力量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科技的发展程度。邓小平说:“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讲艰苦奋斗,都很必要,但只靠这些也还是不够。最根本的因素,还是经济增长速度,而且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逐步地好起来。”(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5页。)邓小平还指出:“物质是基础, 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就会有大变化。我们对刑事犯罪活动的打击是必要的,今后还要继续打击下去,但是只靠打击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翻两番、把经济搞上去才是真正治本的途径。当然我们总还要做教育工作,人的工作,那是永远不能少的,但经济发展是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工作就好做了。”(注:《邓小平文选》第 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9页。)这段话非常明确地表明,经济建设是中心。在经济建设提供的基础之上,思想政治工作就容易做,否则,思想政治工作就会丧失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所以,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公式:“科技——经济(物质文明)进步——(精神文明)思想政治工作”。

科学技术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还表现为:科技进步对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渗透和推动的作用。其一,科技发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更新。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吸取现代科技成果来丰富、完善自身。邓小平指出,为了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人,必须“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4页。)。 这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善于吸取现代科技成果,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所赋予的培养现代人的要求。其二,邓小平重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邓小平高度肯定在科技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对社会的思想、道德、观念、信仰的影响。

(三)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重视学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者应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重视学习科学技术。在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和不同意识形态间斗争尖锐复杂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应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努力学经济、学管理、学科学技术。这一任务,邓小平早在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就提出来了。他指出,“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不能长期安于当外行,要站进去,逐渐成为内行。我们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政治水平,又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研究和掌握科学技术工作的客观规律,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 99页。)。

科技工作者要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邓小平认为,科技人员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不仅在发展科学、教育事业中直接站在第一线的前沿,而且在思想政治品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发挥着表率作用。科技人员自觉地按照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做事和做人,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感染和号召力量,是在起表率作用。在科技人员中养成好的学风,不仅促进科技发展,多出成果,而且对社会风气也能起带头作用。所以,邓小平号召科技工作者要用自己丰富的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扎扎实实地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帮助广大人民用科学武装自己,自觉破除迷信,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1985年3月, 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即席讲话,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重申了培养“四有公民”的必要性,并且强调这“四有”中,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公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贯内容,邓小平在科技工作会议上谈“四有”问题,意味深长,它表明了党对科技人员的殷切期望,他们应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表率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肩负重要责任。

收稿日期 2000—7—1

标签:;  ;  ;  ;  ;  ;  ;  ;  ;  ;  

论革命导师思想政治工作与科技的互动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