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阅读模式的思考_读书论文

中小学教师阅读模式的思考_读书论文

对中小学教师读书模式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教师论文,对中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朱永新先生曾提出关于阅读价值的重要论断: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阅读对于人的精神成长、对于民族的整体素质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作为引领和培养儿童健康成长的教师来说,读书更显得至关重要。

为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从2007年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阅读工程,确定了30所阅读工程试点校进行试验探索,并在全区层面开展了教师读书、荐书活动,引领教师们分享读书感悟,交流教育智慧,在全区教师中先后开展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一本书”“读书与教书”等主题征文和研讨活动。各学校也将校本读书活动纳入校本培训、专题研究范畴,成为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中小学教师读书活动规模和形式各异,在许多学校同时展开。学校由教科室负责组织,将校本研修与教师阅读相整合,将阅读内容与研究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模式。

下面就几种读书活动的组织方式、价值及功能等进行具体分析和思考。

模式一:个性化读书荐书模式

此种模式以知春里中学、太平路中学等为代表。即在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中,参与的教师作典型发言,介绍自己喜欢的书,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和体会,与其他老师分享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

此种模式的优点是开放性较强,教师可以独立选书,呈现自己个性化的读书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起到开阔视野、同伴引领、推荐读书的作用。此种方式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期待性高,对同事都推荐什么书,有一种悬念,产生一种期待,进而引起重视,认真聆听,独立思考。

此种模式的不足之处是,难以进行深入的交流,是一种典型的泛读模式,而且,可能因为每个人喜欢读的书或者推荐的书各不相同,导致“自说自话”,缺乏核心内容,难以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这种模式适用于初期组织读书活动的情况,先把老师们的兴趣调动起来,开卷有益,自主选书。如果长期组织这样没有深度的读书活动,只是平面的浅层次的交流,难以实现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共振。读书活动的吸引力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会逐渐下降,难以持续深入开展。

模式二:全校同读一本书模式

此种模式以101中学、清河中学、翠微中学等为代表。比如,每个学期末,学校都为每位教师配发书籍,安排教师假期阅读,写出读后感,上交到教科室。教科室对全体教师的读书征文进行评选,好的征文刊登在校刊上,或者召开校内的读书交流活动,并推荐到区里参加阅读工程征文评选活动。

此种模式的优点是交流范围最广,人人有可交流的共性话题,互相交流读后感,能够使每位教师对一本书的认识多元化、立体化,交流深入、持久。此模式另一个特点也是期待感强,大家留的是同样的“家庭作业”,每个人写完自己的读后感,也期待看到别人的读后感,大家见仁见智,在一个平台上交流,语境统一,还可以印证一下他人与自己的感悟有什么异同,每位老师都能加深对于一本书的理解。

此种模式的不足是个性化关照不够。阅读是个性化很强的事情,受个人阅历、价值观念、学科背景、既往经验、阅读能力等影响,规定全校老师都读一本书,可能导致有的老师不喜欢学校配发的书,想去阅读别的书,但是,无法获得许可。另外,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欢学校推荐的书,更不可能都产生共鸣获得阅读的快感,所以,这种方式也需要完善。

模式三:领读式专题阅读模式

此种模式以北外附校为代表,就是每学期由校长或其他老师推荐一本经典的教育学专业书籍,多次通读一本书,每次选一个专题阅读,领读人带领大家读上几页,然后一起围绕论题展开交流和研讨,各位教师针对某个专题中涉及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想。

此种模式的优点是:参与的教师能够进行深入、持久的交流,具有显著的学以致用价值,是一种典型的精读模式,长期坚持,对于个体和读书会员团体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都会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比如,读完“发问”这部分内容,就可以把从书上阅读到的内容和讨论中达成的共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每人就“发问”做一节研究课,关注自己课堂的提问发生了什么,与读书前相比做了怎样的改变,还可以通过教学录像关注自己的发问,进行自评、分析、诊断、找到特色和不足,也可请同伴或专家去听课。以参与者的姿态出现,主动学习,引发学习灵感的碰撞,把读书真正变为“有效的学习”。

此种模式的不足是:每次讨论的问题比较单一,思维的系统性和观点的系列性不够。另外,难以照顾到阅读层次不一的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主要是导读人深入思考,用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诠释所选的专题内容,而其他教师难以认识到每次所选专题在整本著作中的位置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难以建立对于一本著作的完整的理解,难以实现思想的提炼。

模式四:独立阅读与合作讨论的读书会模式

此种模式以清华附中的读书会为代表,属于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一种模式。其基本组织方式是每学期开学初由读书会领导者安排一学期要读的书籍,并确定每本书的导读人,频率是每个月读一本书。这种模式要求导读人要深入、全面、细致地读这本书,并写出导读提纲,包括:对整本书的总体评价和概要介绍、对作者的介绍和对每一章的重点内容介绍。导读提纲提前两三天发给大家,每次读书会举行时,先由导读人导读40分钟到一个小时,再分小组讨论和汇报。每个小组讨论以3-4人为宜,根据每次参加人数确定分组数量,各小组围绕着一些核心问题(由导读人确定)讨论约30分钟,再由各小组推举的发言人向全场做5分钟左右的汇报,总结刚才小组讨论的核心观点,一般各小组汇报时间总共为20分钟。最后,大家对讨论到的话题或观点有什么想法,可以互相给予回应。

此种模式的优点是教师阅读量大,每个月读一本书,一年能够交流10本书。轮到自己导读时,必须精读某一本书,遇到别人导读时,可以泛读,然后将自己的读书体会与他人交流,也能促成深入阅读。从组织方式来说,导读人是引领者,其他人也都是重要的参与者,没有纯粹倾听的人,人人要在独立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参与讨论,小组讨论和分组汇报相结合,实现充分交流,挖掘全书精髓,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一两年坚持下来,参与者都感到自己有明显的进步。从读书会属性来说,由于不是学校要求的,而是教师本人自觉主动参与的,从兴趣出发,远离了读书的功利意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会更强,选择了一条自主发展的阅读之路,也是跨越式发展之路。

此种模式的缺点是:意志力不强的老师难以坚持。由于没有人督促,也不与考评联系,也不是学校官方推动,全靠教师自发、主动参与,有时有的老师就被繁忙的工作所累,而放弃参加读书会。参加过读书会的成员加起来应该有二三十人了,但是每次也就有十几人参加,每次参加的人员参差不齐,能够全程参与、始终如一坚持的人为数不多。

模式五:网上教师读书沙龙模式

海淀区教科所开辟了利用海淀教师研修网进行网上读书讨论的活动方式,成立了教师读书沙龙。具体的组织方式是:预先吸纳一些愿意参加活动老师,提前发出通知,公布要读的书籍和讨论的话题,参与的教师按照规定时间上网,一起在“会议研讨”发言区输入文字讨论的一种方式。参与者既可以根据设定的问题提前写好文本,到了讨论时间粘贴到网页上,也可以随时把要发言的文字敲打上去。十几个人在网上热烈讨论,一边发表自己的观点,一边还可以看别人的观点。最后,形成一个讨论全过程的文本资料。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交流者互相不见面,能够使自己的思想不受他人的影响,使读书的心灵感到更安静、思维更活跃,借助于文字表达自己的理解内容和观点陈述,有助于提高文字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跨校进行交流,不受空间限制,免去了路途中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另外一个优点就是来去自由,上线方便,在规定的讨论时间里,时间的自由度灵活一些,没有离开现场的尴尬。还有,这种方式可以提前做充分的准备,同时,现场还可以做即兴的发挥。

这种模式的不足是:每个人都面临着一面“冷冰冰”的电脑屏幕,见不到真实的交流者,感到有一定的距离感。另外,互相激荡、互相启发可能不够,每个人都只顾得打上更多的字,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使独立思考不易深入。

以上总结了目前海淀区学校中教师阅读的几种基本模式。无论哪一种读书模式,都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教师阅读是一个永恒的工程,教师阅读的重要性怎样评述都不过分。据海淀区中小学教师阅读状况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老师认为,阅读和反思是影响自己专业成长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认可度均达到了60%以上。

当前学校开展教师阅读活动,有的是学校科室部门牵头组织,有的是由党支部或工会负责,也有的是由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爱读书的老师发起的。海淀区教师读书活动正在中小学校园方兴未艾。笔者将密切关注校园读书活动的发展动态,积极参与到各校的读书活动之中去,与老师们一起走一条通过读书实现专业成长的发展之路。

标签:;  ;  

中小学教师阅读模式的思考_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