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建筑业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推进行业改革方面,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密集如雨。而伴随行业变革而来的,是新的发展机遇,建筑行业新生态在“大破大立”中逐渐形成,行业“深度洗牌”的风潮已经来临。
关键词:新形势;建筑工程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背景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2016年的建筑业,最恰当的莫过于“变”。行业内部来看,“变”突出表现在从国家政策、行业需求结构变化带来的建设模式、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改变,由此形成的行业新生态,要求建筑业企业从思维模式到行为模式也必须随之改变。从行业外部来看,“变”表现为政府加快转变职能、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主动之“变”;部分企业难以摆脱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在改革大潮中疲态尽显的被动之“变”;不少企业抓住改革“红利”,顺应行业发展形势,积极主动抢占先机的应势之“变”。
伴随行业变革而来的,是行业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变”+“机遇”=“势”。2017年已经来临,梳理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规律、探寻行业转型的新机遇,对于企业在“十三五”期间更好地把握改革大势、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筑企业面临的新形势
1.1资质改革有序推进 行业秩序逐步规范
1.1.1以“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为改革方向、以“轻审批重监管”为管理理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6年连续发布了《关于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的通知》、《关于启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的通知》、《“对取消8个工程设计专项资质征求意见”的函》,并在浙江、甘肃和安徽三省开展建筑业企业和工程监理企业资质“智慧”审批改革试点。从这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建筑资质审批将逐步强化“人”的作用、强化“业绩”的作用,对行业的管理,也将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逐步转变。
1.1.2资质改革给建筑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让传统挂靠模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业内人士都知道,传统建筑企业的扩张,往往建立在资质挂靠模式的基础之上,被挂靠企业长期以收取“管理费”的形式生存,不仅造成了项目管理的混乱,给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而且被挂靠企业本身管理能力逐步蜕化,核心竞争力随之丧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资质改革强调以市场化为导向,追求规范化发展,为行业企业长远发展净化了生存的土壤。
1.2政府对PPP的大力推介,建筑行业迎来空前热潮
2015年PPP代替政府融资平台,成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重要融资模式,各级政府对PPP项目推介力度空前,PPP投资新机会凸显。
2017年7月28日,财政部PPP 中心发布全国PPP 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7期季报:全国入库项目共计13,554个,累计投资额16.36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项目2,021个,投资额3.3万亿元,落地率34.2%,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
2015年,国家部委、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PPP政策文件、部门规章,促进和规范PPP运作。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建筑企业,政府与建筑且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建筑企业的投资风险减小,建筑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1.3营改增带来的又一猛烈冲击
2016年3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部纳入营改增试点,至此,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制度将更加规范。这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税体制的又一次深刻变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营改增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赋税,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建筑工程企业在营改增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与冲击。
2新形势下,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战略
2.1企业管理者应坚定信念,积极转变心态,完善企业管理迎接挑战
资质改革带来的最大利好,是行业发展秩序进一步规范,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建筑业企业品牌化发展的时代正在到来。在“十三五”期间,把握好这一大趋势,积极顺应改革潮流、加快转型步伐,企业才能在未来竞争中胜出。
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一系列的改革是国家为了经济正常发展经过全面考察后,推出的一项项具有积极市场调控意义的政策。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企业应积极地支持国家政策,不要被过渡期的低迷所困扰。建筑企业在内部管理上,要积极转变旧观念,抓住机遇,把当前的冲击当作完善企业管理的动力,通过调整、优化、升级、转型,使企业组织框架更加科学、管理流程更加高效、管理制度更加精细,能够充分体现权、责、利相统一,向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现代化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迈进。
2.2加强与政府沟通,为企业发展争取更多保障
在国家深化改革,建筑行业空前热潮的背景下,建筑企业不能一味的被动听指挥,不能盲目跟着政府跑,要有自己的长远发展规划。对有意向的项目,首先应通过法律手段对PPP项目的合法性加以确认,要切实进行可行性研究,根据项目融资方案及投资回收周期等进行项目风险性分析,对风险分配、风险收益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要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政府财政收支,建立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全方位考虑潜在的风险,依托相关政策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建筑企业参与政府项目时,要与政府建立契约关系,形成系统化约束,防止领导换了政策就变了的潜在风险;督促政府出台统一的银行担保制度,把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纳入保险体系;特别是PPP项目时间长,有的长达几十年,为有效应对政府相关财税政策变化的影响,提前与政府就PPP项目的实际情况确立相关规章制度,防止财、税率的不合理变动等。
营改增改革后,企业可能还会面临国税、地税的相互协调协调、税务申报地确定等难题,因此,建筑企业要实时关注最新的政策动态及实施条例,与税务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了解掌握改革试点的相关信息,强化企业涉税事项管理,充分利用税务机关的各种资源与力量,以帮助企业解决涉税事项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及基础。
3.3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能力,改善建筑行业的投资环境
建筑企业要积极转变观念,利用政策的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企业融资能力。例如在国务院通过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中就提到,“鼓励以设立产业基金等形式入股提供项目资本金,支持项目公司成立私募基金,发行项目收益票据、资产支持票据、企业债、公司债等拓宽融资渠道”。建筑企业要优化融资的方式,变被动融资为主动融资。如积极寻求与规模、实力较大的大型国有企业进行合作,以增强资信,借助大企业的信用及信誉获得抵押贷款,引入用PPP产业基金或引导基金等新型融资平台,以债券融资等等。
除此,政府可以针对PPP模式下的建筑企业制定帮扶政策,与PPP模式下的建筑行业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关系,分担企业风险,有效改善建筑行业投资环境,提高PPP模式对建筑行业的吸引力
结语
《2017-2022年中国新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表明,建筑行业从长远角度,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行业,因为房屋的更新和建设,以及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配套设施的要求的提高,都推动着建筑行业的延续和发展。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要拨开繁复的改革迷雾,看清转型的真实脉络,在这场“变”+“机遇”中迎“势”而上,以协调发展的理念,以标准化、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依托,超前谋划、积极应对,使建筑企业在改革的巨浪中顺利平稳过渡,为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腾飞插上有力的翅膀!
参考文献:
[1] 孙璟璐;PPP模式撬动建筑行业新机遇[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7(03)
[2]徐允;论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 ;2017(03)
[3] 高波,范旭东;论PPP模式对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 [J] ;中外企业家;2016(08)
论文作者:陈锐,谭红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企业论文; 建筑论文; 政府论文; 行业论文; 建筑业论文; 项目论文; 建筑行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