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管理职能是发展档案事业的根本保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行政管理论文,职能论文,事业论文,档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档案工作十分重视。1956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之后,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对档案工作又提出“恢复、整顿、总结、提高”八字方针,又于198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从此我国档案事业结束了无法可依的历史,档案事业步入了依法管理的新阶段。在机构改革中,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撤消了其他一些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但仍然保留了国家档案局,将其与中央档案馆合并,一个机构挂两块牌子,履行全国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中央档案机构改革方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后,一直发到县级,要求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在地方机构改革中遵循《档案法》的规定,参照中央的做法,加强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机构、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编制等,以利于档案事业的发展。简言之,以上足以证明档案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具体说就是按照《档案法》职权程序进行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奖励、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以及宣传、教育、定级升级达标活动、业务指导等行政管理工作中具体实施《档案法》及国家法律等。
20年来大连市沙河口区档案事业之所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前未有的成绩,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区委、区政府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档案法》及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指示,档案意识高,把档案工作作为“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一件大事来抓, 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一次性投资100万元(市政府投资50万元)建成一座1082平方米的6层档案馆办公楼,为全区档案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年前的1978年,当时全区只有一个专职档案员,10套木制档案柜,办公、库房在一起共10平方米的房间,档案不分全宗,按三级管理法,只有文书档案一种,不足6000卷。20年后的1998年,已发展为有93个全宗,拥有文书、会计、专业、声像档案等不同门类载体的综合档案馆。目前,已进馆档案26500卷。各种编研资料23种,约26万字。仅1995 年至1998年统计,来馆查阅人数为943人次,2259卷次。 利用档案创造经济效益150万元。目前, 档案馆已配备了各种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如:电脑、打印机、空调、复印机、去湿机等,并且安装了13列密集架,解决档案库房不足问题。
由于区委、区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档案行政管理工作,于1986年按照省政府(85)25号文件精神,成立档案局。从此沙河口区档案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历史最佳时期,区档案局馆全体同志经过四年的辛勤劳动,克服了人员少、经费不足等多种困难,1992年达到了省二级档案管理标准,1994年又跨入省一级档案管理先进行列,三年上了两个台阶。同时,区机关、街道、企事业、学校相继开展了定级升级达标工作,截止1998年底全区共有48个单位达到国家、省、市级档案管理标准,使沙河口区的档案事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全区的经济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在1995年机构改革中曾一度取消了档案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给全区的档案工作带来许多的困难,当区委、区政府领导发现这一问题后,及时于1996年恢复档案部门行政管理职能。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验到:档案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替代。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实施《档案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档案工作的规定办,档案事业就发展,就有成绩,否则,档案事业就会停滞不前。因此,只有加强档案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才是发展档案事业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