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永平 陕西省宝鸡市第一中学 721001
【摘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品格塑造、情怀培养、能力提升的德育主载体,注重谈话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关注学生,关注前沿,不断反思总结,让核心素养落地,促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谈话法 《道德与法治》课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5-174-01
当下,教育目的实现的前沿阵地在于课堂,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的筑梦基地。教师对课堂把握水平和驾驭能力的高低与其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密切相关,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深刻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而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谈话式教学是谈话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体现,是师生、生生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重要方式。教法是教学的工具,是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志。 谈话法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常用的一种传统而又赋予新要求的教学方法,对于渗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念和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欲从理念的启迪和实践的思考两个维度对核心素养下的谈话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进行简要审视。
一、理念的启迪——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首先需要明晰的是,核心素养作为通过众多学科学习和实践培养的学生具备的综合素质,其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并且能够掌握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种能力。它有别于一些传统教育的目的。(如孔子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圣人”和“君子”,董仲舒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统治地位,当然这里不是否定传统教育目的的合理性。)纵观中外教育史甚至人类发展史来看,实践的发展和推进要求理念上要不断创新,而理念的更新往往是源于对实践的深沉思考和科学考量。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实践需要人才,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因而,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教师要真正学会“疏”“导”,让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说话。
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注重谈话法的实际运用,尽可能让学生动脑思考,张口表达。谈话本身就是双方或多方进行交流,沟通思想的常见生活现象。在教学情境中的谈话往往与谈话原本的意义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除了师生关系的存在之外,可能还有诸多我们应该思考的地方。课堂教学是一个综合试验田,根据内容的不同能够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谈话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赋予新的要求。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大都是谈话式教学的大师。孔子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探讨人生,实现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把谈话分为四个阶段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当然,如今教育环境和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谈话法的运用对教师的教育实践提出了新要求,值得研究和探索。
另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目的的实现最首要的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思想上、情感上的认同,而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在课堂上运用谈话法恰恰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所想和困惑之处,从而教师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促成学生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谈话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运用过程中能够使教师传授的知识得到反馈,最大限度地动员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对于渗透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学生学会学习等有重要促进作用。简而言之,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能够让学生参与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分析、判断及语言表达能力。而《道德与法治》课就是对学生进行品格塑造、情怀培养、能力提升的德育载体,将谈话法灵活、艺术的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无疑就是德育与智育的辩证统一,就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缩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实践的思考——谈话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策略
谈话是生活中常见的人与人交流的现象,教学过程中的谈话是师生、生生之间互通有无、增进理解的重要方法。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说:“教育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最神秘的。” 学生和教师就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类人,研究教学过程就必须研究教师和学生。笔者从自身教育实践及谈话艺术的角度认为,要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充分运用谈话法,实现教育的更大效果,更好渗透核心素养理念,就要对谈话的策略引起重视,从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认同,服务学生成长。
1.创设谈话环境——尊重 平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谈话往往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课堂上教师一家之言的局面除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外,很大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尊重学生,没有把学生当学生,没有平等对待学生。这样的结果无疑会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也自然会很“安静”。当然,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对于形成良好师生有重要作用,也推动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在课堂上怎样营造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的氛围,服务与师生交流呢?细节。学生向老师问好时教师回礼中的“请”、教师对不论学习成绩的差异,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指导和肯定、上课时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关爱的眼神……都会对课堂中谈话法的运用起到促进作用。
2.注意谈话方式——幽默 民主
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幽默总能让人产生兴趣,课堂也不例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如果幽默感十足,首先学生会很喜欢这个老师,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喜欢这门课,那么学习效果的好坏就不言而喻了。因而,在课堂师生交流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运用幽默的语言、语气、语调,使得交流变得轻松,提高学习效果。适当的幽默有助于课堂,过度的幽默则会有失课堂的严肃性。同时,要讲民主,主要是教师要讲民主。教师不能以以师自居的心态和方式与学生交流,要讲民主。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也讲到了这个意思。
3.紧扣谈话内容——科学 真实
课堂是师生、生生互动的智慧乐土,教师、学生的谈话内容必然要有确定的主题。一般而言,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话题是教师为促进学生理解而引申的内容。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主导要对交流的话题内容做详细研究和推敲,以免因此影响教学效果和师生关系。另外,有的教师在师生交流过程中为了引导和更好启发学生参与,虚构和捏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案例,表面上好像赢得了学生的前呼后拥,长期如此,会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真实性的质疑。因而,谈话内容需要把握科学和真实两个原则。
4.重视谈话效果——合理 诚恳
教师对谈话和交流的总结、点评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学生能参与与师生的谈话就是源于对内容的兴趣和求知的渴望。教师一定要对学生交流过程的思考诚恳点评,对其结果要给予合理总结。这样做能使学生对思考的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肯定了学生的付出,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再次参与。实际中,往往有的教师与学生谈的很多,很热闹,但结果不注重点评和总结,学生云里雾里,难以实现良好的课堂效果。
在这里,笔者讨论谈话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策略的目的在于更加贴近谈话的本意,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谈话中能积极思考,能敢于表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严永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法治论文; 素养论文; 道德论文; 目的论文; 核心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