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武鸣高中 谢显恒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这是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著名教育学者、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提出的一个观点。
根据从教29年来的经验和自己在领导岗位近22年的所见所闻,尤其是作为学校主要领导的亲身经历,我非常赞同张先生的观点。这里所说的“慢”,我的理解是,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平静和平和,工作要细致,要细腻,更要耐心和耐性;需要合理地对待师生的不足甚至错误;需要留足等待师生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一、“慢”贯穿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中
教育是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艺术。武鸣高中已是一所具有107年历史的百年老校,百年沧桑,百年辉煌,其原校址大门正背面分别刻有“走光明之路”、“入德之门”的校训。就是让学生在“德”上有所修养,才能走光明之路。而学生“德”的获取,必需经过长时间地修炼,为此,我校从软硬件两大文化的构建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1.“慢”体现在人文管理文化中
作为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我们老师,整天和孩子打交道,对待孩子,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即使我们心中有不满,有怒火,都应该压制自己,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为此,我们着力培育“以人为本,人文见长,营造人文环境、开展人文体验、丰富人文知识、实施人文关怀、促进和谐发展”人文管理文化。一方面,关注师生生命,强化人文管理。对教师,坚持“事业留人,情感留人”的原则。通过“师徒结对”形式培养青年教师;采取“弹性上班制”给教师自由的空间;采取“鼓励冒尖”的措施积极培优推优;推进“爱心工程”关心困难员工,关注教师工作和生活,配备办公电脑、每年安排体检等。第二个方面,健全师生对话制度。开展学生与校长面对面对话活动;建立校长信箱制度,拓宽师生与校长交流的渠道;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员工的交往活动,引导他们体验感悟人生。学生开展“与教师有约”活动,学生采访教师,学生向老师“放心吐真言”,师生相互了解、情感交流,形成互动力。学生轮流下食堂体验生活,增进学生与工友的情感交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健全心理咨询制度等,开展系列化心理健康教育。第三个方面,开展全校性的阅读活动。开设固定的阅读课,开放学校图书室,开展师生共读、阅读成果展示、阅读感悟交流、阅读征文大赛、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要求老师们每学期读好一本专业书,写好读后感,达到净化思想、提高素质的效果。 2.“慢”体现在特色班组文化中
教育中的“慢”,就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书中提到“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所有反教育的行为都立竿见影。”“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通过营造“班组文化”来培养师生“向上”、“向善”的品质。
班组文化指的是年级文化、班级文化、学科组文化、科室文化等,其核心是激励斗志、凝聚人心、和谐发展。班组文化建设是我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第一,培育励志文化。励志文化是班组文化的核心。班组励志文化以培育年级、班级和学科组名言口号为核心和切入点,以追求卓越、凝聚人心、激励斗志为宗旨,使班组有一个核心价值理念,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支柱,形成敬业、团结、奋发的团队精神和品质,形成内在凝聚力和动力,激励师生承担责任,努力学习和工作。如2015届提出“龙飞凤舞,势如猛虎”的口号,2014届的口号是“”;2013届的口号是“努力拼搏,奋勇当先”;武民17班的口号为“让优秀成为习惯”,民31班口号是“如山沉稳,似水灵动”。学科组口号诸如:“领悟数学天地,超越平凡课堂”(数学)、“与事业同进步”(政治)、“捕获成长基因,培育四有新人”(生物)、“上下四方曰宇空间无限探索无穷,古往今来为宙时光不停育人不止”(地理)、“悉心催化学生潜质,用心还原人生精彩”(化学)、“读书练字写文章,做人做事做学问”(语文)等。这些文化口号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第二,丰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①学生社团建设。学生艺术团队有管弦乐队、电声乐队、少数民族器乐队、唢呐队、舞蹈队、合唱队等;社团有“灵水通讯社”、“摄影协会”、“演讲协会”、“书画协会”、“武术协会”、“音乐协会”、“外语协会”、“话剧社”、“街舞社”、“竹溪文学社”等。这些团队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既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使学生找到了发展良好个性、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平台,得以全面发展。②文化节活动。学校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有知识、征文、书画、原创作品、历史课本剧、智力素质五项全能、水果拼盘、插花、田径、游泳等项目比赛及才艺、广场舞、千人广播操表演、文艺表演和综合文艺晚会等20多个项目。③校园媒体建设。学校电视台“校园新闻”“新闻集播”节目的制作和播放,信息网站、广播站“点歌台”、“校园板报”、校刊校报编著,“校园板报”等,让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④加强校外德育基地建设,为学生体验生活提供平台。每学期组织全校师生徒步到农村基地参观体验,看看农村的变化,了解农民致富经验,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徒步走上二十几公里,既可以磨炼他们的意志和毅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三,打造“激情”文化——就是让全校所有师生燃烧激情。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或文化宣传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打造学生学习的精神特区。从宿舍文化建设看,我们从学生发展出发,把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当作培养学生生活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载体。以一个宿舍的学生为主体,从文化入手,作深入细致并坚持不懈的努力,创造一个整洁、有序、舒心、健康向上、有浓厚文化氛围、有团结合作精神和兄弟姐妹情谊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宿舍环境,培养学生严于律己、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慢”体现在育人的人文环境中
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熏陶和文明风尚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受良好的校园软文化熏陶之外,还有自然环境的陶冶,这方面也是促进师生健康成长、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多年来学生当中没有发生任何违法犯罪现象,学生操行评定优秀率99%以上,学生会考一次通过率98%以上,学生毕业率99.5%以上;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自觉为学校困难基金会捐款帮助困难同学已成为一种良好文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如《远岸夏色》李颖慧同学的网站“322班生日”栏目有极高的点击率;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的潘龙海成为广西“壮歌王”。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结集成书,近几年有《农村高中主体性教育研究》、《让壮乡儿女走向世界》《新课标中学语文教学案例与论文》、《清泉石上流》等;个人出书有隆运洪老师的《烛光履痕》,谢显恒老师的《心香一缕》。
二、“慢”在教学工作中稳步推进
不同阶段的需求总归是不同的,教师这个层面所需与学生这批群体所需也是不一样的,认知事物也是有区别的。因为人的认知是一个曲折而渐进的过程,并带有各种限制,教学的变动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已知的信息去推导未知东西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认知渐进的过程。同时,不同的学生他们的基础不同,他们的接受能力也有高低,最终他们所要达到的探究能力也有强弱,我们虽然强调要让学生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但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按照自己预设的目标前进,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进行深一层理解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地位,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在施行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慢慢地推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多年来,为强化教学的稳步推进,我们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教研一体、以研促教”的指导思想,深化实施课程改革,有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一是加强学风建设和书香校园建设,通过开放图书、完善书报读书栏、鼓励学生晨读晚读等方式和倡导“早到早读,激情早读”文化及自习节“零抬头,无声音”文化,打造成一个浓厚的书香校园。二是实施教学开放周,开门让社会各界进校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以此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和谐发展。三是狠抓常规管理。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细节入手,从一言一行做起,立足于管好今天,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养成雷厉风行、追求完美的的工作作风。四是加强“两个方式”转变的研究,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建构“人人有课堂教学课题,个个搞课堂教学研究”武高教学文化。五是加强教风建设,强化指导、检查、落实,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努力做到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写好一篇论文、一次专题汇报、一次汇报课或研究课,每一课后写好教学反思,每周一次教研活动、精心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好导师等“七个一”常规要求。六是加强与初中学校的联系,建设好生源基地,探讨初高中教育教学的有效衔接和优秀生源培养机制。七是始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与区内外名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努力让每个教师都有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机会,形成教师培养绿色通道。八是加大投入,建立资源信息库。鼓励教职工将自己总结、创新的资源信息提供给学校,对审核录用的资源信息,实施奖励。
三、区域局限及生源因素促使教育工作必须在“慢”上做文章
说心里话,这几年来,让武高人引以为豪的是语文和英语两个学科在高考中占有一席之地,始终处于全区前列。这跟这两个学科不瘟不火、步步为营的“慢”教学有一定关系。以下我就以我校语文学科的课前5分钟的做法来说明。我们这所壮族地区县级高中,学生90%以上是少数民族,80%来自壮族地区的农村,还有20%左右来自崇左市及南宁市五县。受环境影响,孩子们从小习惯用方言来思维,加之汉语书籍阅读量少,在语文学习上碰到很大的困难。可以说,汉族学生遇到的,他们遇到了;汉族学生没有遇到的,他们也遇到了。针对地域环境、文化背景带来的约束,和他们读书“少、窄、浅”之不足,从立人、成才的角度考虑,十多年来,我们坚持以微型课题作为抓手,以素质养成为依归,进行开放式教学探索,形成了“心口合一,提高语文能力”“阅读与文化积淀”“阅读与个性化作文”的三步语文教学策略,这策略各有侧重,逐级提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高一开始,针对学生普通话表达困难,“不敢说”,也“说不好”的现状,每节课课前五分钟,老师都安排一位学生上台练习说话。在“说”之前,由其本人将所说的内容要点抄录到黑板上,然后脱稿表达。一年级重于“练胆”,提高自信心,克服原有的“惧说”心理。所说内容侧重于诗歌诵读、散文陈述等美文演绎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和感情。用公开操练的方式,改变他们用壮语思维的习惯,提升他们的普通话表达能力。二年级则让每个学生就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向全班同学简述、摘述或作别的创造性复述。如:讲述名人轶事、名著推荐、新闻评析等。要求:陈述时,突出自己的整体阅读、系统思考和独立见解,在锻炼学生语感和表达水平的同时,锻炼他们的信息整合能力,以及思维的概括性、深刻性和条理性。三年级则安排每个学生利用课前几分钟,辨别四到六组近义词和俗语、成语,或鉴赏一首诗词,或对某个热点人物、事件进行点评,或对某篇美文进行赏析。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是一名教育一线的老师,也是一名教育工作的领头羊,说心里话,我非常喜欢“慢教育”这个提法。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工作并不是立杆见影的工作,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往往与教育背道而驰。以“慢”心态来对待教育,陪伴师生慢慢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尤其慢慢地陪伴学生从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呢!
论文作者:谢显恒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学生论文; 文化论文; 师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班组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9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