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青春走得太远_中学生论文

不要让青春走得太远_中学生论文

别让青春走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别让论文,走远论文,青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异性交往:青春期的心理需求

在采访时中,近95%的中学生认为“早恋”这种提法不准确,是成人对他(她)们不理解的一种表现。

一位高中生说:“什么叫早恋?不过是少男少女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的一种朦胧的好感而已。”

一个女生对记者说:“其实,我们并不像大人想象的那样。从没做过什么越轨的事。”

一个市重点校的同学说:“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天天上升天天增加的课业负担,独生子女独处寂寞,需要一个能倾诉心声的朋友来听我们宣泄。”一个职高生感慨地说:“异性交往其实是件非常平常而普通的事情,但大人们常常把它与早恋混为一谈。”

一个男生叹息道:“也不知是谁发明了‘早恋’这个词,弄得男女生之间要隔着一层什么似的。”

一位曾被批评有“早恋”倾向的同学很气愤地说:“有时男女生在一起,并没有早恋的意思,可老师、家长一通严防死打,时间长了不是也是了。”

有50.4%的中学生承认自己有“异性朋友”;57.7%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周围存在着超出正常异性交往的现象,尽管这部分人数量不多,但影响很大。

异性交往主要出于什么目的?被采访者的答案几乎完全一致:需要关心、安慰、帮助等精神上的需要。

一位同学说:“我们生活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之下,我们渴望理解与沟通,希望有人听我们倾诉。但当我们想说的时候,却常常听到诸如‘小孩子有什么烦恼的’之类的话。可我们又真的不能就让它那么压抑着,总要找个人一吐为快,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宣泄和满足。”

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被采访者都表示有话不愿与父母、老师说,而愿与同学、朋友交流。“也许是年龄相仿,对世界的看法大体一致吧。”

在采访中,76%的同学认为,如果真的超出正常交往范围,进入“早恋”,他们认为是绝不应该的。

父母老师,需要理解和引导

在采访中,我们欣喜地看到绝大多数老师能客观地审视这个问题。有86.7%的老师认为绝大多数中学生间的异性交往是正常的,完全可以理解。

广渠门中学李雅东老师说:“青少年处于一种半成熟状态,生理和心理日渐发育,在异性之间产生一种朦胧的好感,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关键在于把握分寸,不能过度。”

一位老师说:“出现这种情况,决不能采取特别强硬的办法,那样只能适得其反,但是也不能放纵。我会私下里找他们分别谈话,像朋友聊天一样来开导他们,教他们学会控制把握自己。”

“一棒子打死是最愚蠢的办法,要相信学生能够明白,要尊重学生,他们也有尊严。”一位老师如是说。

一位中学生谈到自己的老师时很激动。他上学时和一位女生非常要好,以致后来真的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老师知道后便常常与他聊天,并讲起自己的恋爱经历。老师问他:“一个月内,你能不能尽量不去找不去想那个女生?如果你茶不思、饭不想,心里老想着那个女生,那老师就祝福你们;如果感觉并没那么强烈,就试着忘了吧……”一个月后,那个男生找到老师,深深地给老师鞠了一个躬。“我感谢老师及时、巧妙地提醒了我,帮助我度过了那段时光。”

像这样的老师还很多,他们科学地看待中学生异性交往,并在孩子需要点拨的时候,善解人意地伸出手来。

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个别老师和家长,无视学生的内心感受,主观臆断、捕风捉影、简单生硬,造成学生心灵的伤害。

一位中学生谈起自己的经历:“本来我与同桌的女生就是一般关系,顶多是比跟别人多说了几句话,不知怎么就传到老师耳朵里,结果先是把我们调开,然后找家长,在班里不点名地批评,弄得满城风雨,好像我和那个女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也许是同病相怜,我们俩反倒好起来了。在学校不行,我们就悄悄地上外边去。也可以说,是外界促成了我们吧。”

还有一个同学说,上了高中后,母亲对她看管得很严,常翻看她的日记、偷听电话、私拆信件、限制外出。尤其是男生打来电话,母亲总要问东问西,弄得她不胜其烦。“有什么事我也不会再和妈妈讲,因为她根本不信任我。”

在被调查的学生家长中,44%的家长采取各种强硬措施制止孩子“早恋”;30%的家长采取说服引导的方法;18%的家长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成绩就无所谓;7.5%的家长根本不管不问。

中学生们认为,在“早恋”这个问题上,一些父母及老师的意见往往比我们更偏激、更片面。“他们总是被动地制止,却很少主动地去认识我们的内心,理解我们的期望。”回避和棒喝都不是好办法,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和理解。

专家忠告,爱是需要学习的

专家们认为,中学生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心理开始发生变化,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更加明显,男生的阳刚之气和女生的阴柔之美形成鲜明的对照。由于身体的发育、体征的成人化、对性别差异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产生了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生理上的反应,不必惊慌。

这种对异性的好奇和朦胧情感,并不是真正的爱情,这种情感是纯洁的,但应加以克制,不能任其随意发展。

为什么中学生愿意找异性朋友来倾诉心声呢?专家认为,同性之间,从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价值观方面,大都相似或相同;而异性之间,对同一问题则常常会从不同层面上去理解和分析,因此有较好的互补性。

另外,青春期渴望与异性交流,也是一种心理需求,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也是十分合理的要求。

弗洛伊德曾说过:“正常需求得不到满足,会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出现。”因此,对中学生异性交往应加以正确的理解与引导,在他们性本能刚刚觉醒之际,就使他们的理智作好充分的准备。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希望,每个家长都渴望了解孩子。专家建议家长不妨多与孩子谈心,有事多商量,尊重孩子的人格,不回避青春期的敏感话题,不要居高临下、简单粗暴地处理孩子的心理及情感问题,帮助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

专家还建议学校应强化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增加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开放性、广阔性,帮助他们跳出两人世界;在为学生指引一条求学之路的同时,更注重从心理上扶持学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专家特别指出,爱是需要学习的,是需要在生活中积累的,它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爱的核心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标签:;  

不要让青春走得太远_中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