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展论文_臧东运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展论文_臧东运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神经外科 301500

摘要:颅内动脉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否则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失去生命。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手术介入方式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本文笔者主要针对近年来临床上使用的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挽救广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生命,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进展

在临床上,颅内动脉瘤比较常见,该病的死亡率非常高,达30%-60%之间,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目前,临床上关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不是十分明确,大部分的医学工作者认为此病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疾病存在密切的关系。在过去,临床上治疗颅内动脉瘤主要是采用开颅夹闭手术方法,但是这种手术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恢复比较慢,预后差,治疗的整体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2-3]。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临床上开始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介入治疗的方式变得多样,介入治疗技术也变得更加成熟,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也逐渐提高,给广大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带来福音[4]。下面,本文主要探究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技术发展过程,详细情况见下文:

1弹簧圈栓塞术和球囊重塑术

1.1弹簧圈栓塞术

对于初期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来说,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单纯的弹簧圈栓塞术,主要的治疗原理就是通过闭塞动脉瘤腔来实现治疗的目的,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对术者要求比较高,一旦出现放置位置不合适的情况,无法及时进行撤回,为解决这一问题,临床上出现了机械可脱性弹簧圈[5]。这种弹簧圈是在1991年设计发明并用于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具有较好的柔软性,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可以显著提高成功率。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机械可脱弹簧圈也逐渐淘汰,开始使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这种弹簧圈可以在无拉力的情况下脱落,从而有效避免了弹簧圈向载瘤动脉移动。近年来,为了满足宽颈动脉瘤治疗的需要,开发出了很多类型的弹簧圈,主要有水凝胶弹簧圈、纤毛弹簧圈、放射活性弹簧圈等,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6]。

1.2球囊重塑术

对于宽颈动脉瘤患者来说,最主要的介入治疗方法就是球囊重塑术,主要是指弹簧圈栓塞的基础上采用球囊进行辅助,主要方法如下:在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之后,球囊会保持充盈的状态,将瘤颈口封闭,然后将通过微导管在瘤腔内部置入可脱弹簧圈,保证栓塞致密后,排空球囊,将其撤出导管。这种手术方法的适应症比较广泛,适合用于复杂解剖结构的动脉瘤,可以有效的避免弹簧圈脱出,提高完全栓塞率。但是一定要注意一点,就是在充盈球囊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度,防止出现载瘤动脉和瘤动脉发生破裂。另外,反复对球囊进行充盈,也比较容易导致出现血管痉挛以及迟发型狭窄的情况。同时,还需要注意,不能填塞过度,否则容易出现动脉瘤破裂的情况[7]。

2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的类型有很多,其中比较复杂,治疗难度比较大的动脉瘤包括夹层动脉瘤、宽颈动脉瘤、梭形动脉瘤等,为了解决注意问题,国外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提出将支架辅助技术运用于动脉瘤治疗中。1997年,国外学者使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联合支架方式治疗梭形动脉瘤,取得了成功,这就标志着将支架辅助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是可行的[8]。所谓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就是指将支架作为辅助,在弹簧圈栓塞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栓塞过程中血流对瘤壁的冲击力,促使瘤内血液停滞,逐步形成血栓[9]。另外,这种手术治疗方式也有效降低了弹簧圈脱入载瘤动脉的可能性,从而促进内膜新生。但是这种手术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支架的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导管的到位,从而容易出现支架移位的情况。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支架包括Neuroform 支架、LEO 支架和 SolitaireAB 支架,其中Neuroform 支架主要应用在宽颈动脉瘤治疗中,在填塞动脉瘤方面更为致密,能更有效防止血栓游走和弹簧圈的脱出。LEO 支架比较柔软,可以在较为弯曲的血管壁上附着。SolitaireAB 支架较为灵活方便,可以反复回收和使用[10]。

3覆膜支架置入术和血流重建术

3.1覆膜支架置入术

覆膜支架置入术主要用于宽颈动脉瘤和巨大动脉瘤的治疗,其表面覆盖共聚物薄膜,治疗原理是通过封闭血管壁缺损、重构载瘤动脉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与传统的栓塞治疗方式有所不同,临床实践证明,这种创新的介入治疗方法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即比较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血栓,适应症范围较为狭窄,不适合用于弯曲部位的动脉瘤治疗,并且比较容易闭塞分支动脉[11]。因此,在对患者治疗时,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情况以及各种治疗手段的利弊,对于位置低的颈内动脉、无重要分支血管以及椎动脉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就可以采用覆膜支架置入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今后需要不断开发更为柔软的新型覆膜支架[12]。

3.2血流重建术

对于载瘤动脉的治疗,临床上比较常采用覆膜支架置入术和血流重建术,但是临床实践发现,血流重建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不容易产生覆膜支架置入术所导致的并发症[13]。血流重建术的治疗原理是依靠植入的支架改变动脉瘤内部的血流方法而引发的血栓,以达到治疗动脉瘤的目的。近年来,关于血流重建术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少,主要有分支血管在支架释放后的安全性问题以及术后缺血问题[14],临床上也有出现引发血栓的情况,对于这些负面影响,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十分明确的答案,其具体的原因还需要深入研究,明确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断完善治疗手段,提高手术治疗效果[15]。

4小结:

到目前为止,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伴随着其他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技术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开颅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预后差的缺点,并且治疗效果确切,因此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弹簧圈和支架材料不断涌现,栓塞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因此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范围不断扩大,效果变得更好,安全性也更高。虽然如此,目前临床上对于治疗颅内动脉瘤仍然存在较大的难度,如何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需要医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于金录,许侃,王宏磊等.13例烟雾病及其综合征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10):871-873.

[2]高国栋,邓剑平.努力提高和普及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09(10):973-974.

[3]龙霄翱,陈兵,陈立一等.长条状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改进[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2):2689-2692.

[4]Molyneux A,Kerr R,Stratton I,et a1. International subarchnoidaneurysm trail(ISAT)of neurosurgical clipping versus endovascularcoiling in 2143 patients with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a-randomized trail[J]. Lancet,2012,360(9342):1267-1274.

[5]高霞,方芸,刘刚等.1例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16-18.

[6]厉春林,胡娜,阮亚飞等.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11,33(12):1901-1902.

[7]Guglielmi G,Vinuela F,Sepetka I,et a1. Electrothrombosis of-saccular aneurysms via endovascular approach,part I:electro-chemical basis,technique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J]. J Neurosurg,2011,75(1):1-7.

[8]徐伟光,彭蓉.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并发症观察及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34):156-157.

[9]孙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J].心理医生,2017,23(22):249-250.

[10]梁鹏,刘桂杰,于文文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技术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4):31,33.

[11]白新学.91例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7):67.

[12]王永祥,罗俊生,霍小川等.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展[J].解剖科学进展,2010,16(4):377-379,381.

[13]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9):3093-3103.

[14]林发牧,李西锋,许小兵等.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其复发和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7,16(5):484-490.

[15]谭华桥,周育苗,方淳等.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17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4):279-285.

论文作者:臧东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展论文_臧东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