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淑梅(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人民医院??137600)
【关键词】血透病人 健康教育 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263-01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阶段的病人,心理障碍发生率高,医护人员给予适时的关心、支持,心理及生活上的指导,可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对病人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有一定的意义,现将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总结如下:??????????
一 心理护理
终末期肾衰病人由于疾病长期折磨,长期治疗经济上的压力,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多数病人易产生悲观、抑郁,行为逆反,导致就医依从性差,不接受规范治疗,对生活失去信心,有轻生的想法。针对病人的心理反应,血透室护士适时给予健康教育十分重要,适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使病人心理健康,从而达到身心适应的状态。
1.首先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透析中多与病人交谈,尊重和关心病人,给予生活上指导,及时向家属反馈病人的心理及生理的需要。
2.其次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掌握疾病知识及透析治疗过程:向病人介绍疾病的发展过程,血透知识和血透治疗目的,使病人尽快熟悉透前、透中、透后相关事宜,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3.协助病人解决社会家庭问题:血透病人病程长,经济负担重,需要社会,单位领导及家庭成员的支持和理解,现在国家医疗保障的全面实施,解决了大部分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 饮食指导
长期透析病人因透析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流失,易产生消瘦、营养不良,饮食健康教育指导十分重要,根据病人个体不同制定饮食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蛋白质摄入:病人每次透析可丢失蛋白质2.0—3.5克,每周两透病人需摄入蛋白质1.0—1.2克/千克.天,每周三透病人蛋白质的摄入量为1.0-1.5克/千克.天,应选择生物效价高如鲜奶、蛋清、鱼、瘦肉等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为主要食物。
2.热量摄入:摄入热量多少取决于病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量等。对消瘦营养不良者,适当增加热量,主要以供给纯淀粉(糖尿病病人除外)食物为主,每日供给糖类占饮食总量的60%-65%,脂肪多用植物油,每日饮食中脂肪应占饮食总量的35%-40%。
3.钙和其他物质的补充:多数尿毒症病人血钙水平降低,出现手足抽搐,须补充钙质。血透过程还可使水溶性维生素丢失,所以要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
4.维持水平衡限水:水平衡是透析病人最难控制的,透析间隔期体重超标的主要原因是水摄入过多,液体摄入量包括饮水量、固体食物及药物含的所有水分。可将一日可喝的水用带有刻度的容器装好并分配饮用等。以保证透析间隔期体重增加不超过干体重的3%-5%为宜。
5.限钠:为防止细胞外液潴留,引起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一般病人每日限钠在2—3克内,严重高血压应限制钠摄入量0.5克以下。
6.限钾摄入:透析病人钾摄入量视血清钾含量、尿量、透析中钾排出量及病情而定,日常可食用含钾低的水果蔬菜,如白萝卜、芹菜、南瓜、黄瓜、冬瓜等。
7.限磷摄入:高磷低钙可引起代谢性骨病,病人常有骨痛,关节痛,肌肉无力,四肢不适等,应限制磷的摄入,避免食含磷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及黄豆、花生等。
三 生活指导
1.在身体和病情允许的前提下,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可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活动耐受力,提高病人自信心达到回归社会的目的,提高生活质量。
2.“生命线”的保护:内瘘血管通路是透析病人的“第二生命线”,教会患者及家属每日检查内瘘情况,避免内瘘侧肢体负重,穿宽松袖口衣服,睡眠时不要压迫患侧肢体,透前保持瘘侧肢体清洁,透后适当压迫,观察针眼处有无血肿、出血,适当做握拳松拳运动锻炼内瘘,增加内瘘血流量,防止血流减慢后血栓形成,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3.指导病人遵医嘱服药,特别是降压药,不能随便停药,以免引起血压波动,出现危险。
4 .统计24小时尿量,了解残余肾功能。
四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是一个连续和动态的过程,健康教育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透析病人的心理情况,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给予不同心理健康指导,使病人能正确认识疾病和面对疾病,并能主动了解血液透析及饮食营养和生活保健方面的知识,通过自我调整,积极配合治疗,在这个过程中护士应不断提高康教育的知识和宣教技巧,保证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何长民,张训.肾脏替代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
[2]张学军.护理干预对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0年09期.
[3]文艳秋.实用血液透析护理培训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论文作者:韩淑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9
标签:病人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血液论文; 饮食论文; 疾病论文; 蛋白质论文; 心理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