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情感教学法,构建高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论文_袁珍辉

应用情感教学法,构建高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论文_袁珍辉

摘要 教育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是伴随着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融合。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自身的情感融入教学中来,这种情感既包括对知识理解后赋予知识的情感,也包括对学生的情感。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更对学生对深化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对此,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情感教学法的意义展开了论述,并总结了几点相应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感教学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情感教学法的意义分析

1.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品德塑造的重要构成

学生的品德发展过程中,认知时基础,是判断是非对错的前提;而情感是驱动力量,是一种催化剂,是驱动学生行为的重要力量。在缺乏情感教育的知识传授下,学生能够建立对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但是其行为不受认知的支配,甚至在不良行为出现之后毫无愧疚及不良情绪的产生。以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学生在缺乏情感教育的前提下,可能能认识到自己随手丢弃垃圾是不对的,但是毫无愧疚之意,对于自己随手丢弃的垃圾会对城市文明产生怎样的影响漠不关心,对于这对环卫工人造成更多的工作负担毫不在意。再比如,学生明知自己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正确的,而抄袭作业或者延迟作业提交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但是学生却依然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并且在内心中毫无负罪感。可见,在缺乏情感教育的前提下开展的品德教育,很难这正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起到影响,更对学生的道德行为难以起到驱动作用。

2.情感教育有助于深化对学生对新知的领悟能力

融合了教师情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总是能够让学生在对新知的认知中深化理解,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更加投入到对新知的理解中来,学生不再是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而开始考虑到教材中对学生所提出的要求将会有哪些意义和价值,对于个体发展、对于家人和同学,老师和亲友,乃至整个社会有怎样的影响。在这种富有情感教育的基础上,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就变成了一种人文教育。可见,情感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应用,能够起到增强课堂教学成效的作用。

此外,融合了教师情感的教育,让课堂变得富足而充实,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教育和塑造工作时,教师不再是发号施令,而是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路人,成为学生遨游知识世界的领航人。此时,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紧密而融洽。

对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情感教育手段展开对学生的塑造工作,并通过如下措施展开对情感教学法的应用。

二、应用情感教学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措施分析

1.挖掘生活资源,奠定情感基础

生活是学生情感产生的基石,一些情感伴随着学生生活经验的引入和应用而生成。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资源的引入和应用,将会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会调用学生在生活经验中产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重新认识一些道德规范,重新将之作为自己言行的圭臬和信仰,从而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起到良好的教育成效。例如,在《生活有规则》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在新课引入环节便向学生呈现一些不遵守规范和规则的行为。例如,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些乱扔垃圾的现象,遍地垃圾,腐臭的气味弥漫;在人行道上,人们不再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出行,而是肆意在红灯亮起来时穿越马路十字路口;在课间,一些学生随意抛掷篮球,甚至将一名学生课桌上放置的一个水杯打翻;在班级中的一个图书角中,同学们将借来的图书角不及时归还,即便是归还的图书也都是凌乱地折着角放置。在如上生活镜头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时,必然有部分学生感到反感和不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同学们,你们喜欢图片上所展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吗?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吗?显然,这都是一些不遵守规则的人发出的不良行为,并且教师强调这种行为必然会影响其他人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影响着不良行为发出者的生命。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认识规则的重要性,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说出自己应当尊重哪些规则,甚至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图片中展示的不良行为习惯制定规则,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构建情感情境,激发感知能力

情境教学法能够将学生个体代入其中,能够让学生在角色的代入中增进对情感的体验和感知能力,提升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深度,让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增强良好规范的坚持性。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情感情境构建的方式展开情感教学。例如,在《父母多爱我》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由于部分学生讲父母对自己的爱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对自己父母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关爱视若无睹,忽视父母对自己的照拂、甚至对父母的叮咛和嘱咐感到十分厌烦。为了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的感知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等方式模拟构建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增强情感感知力。在情境中,一名母亲将一杯牛奶放置在孩子的床头,让孩子在入睡之前先将牛奶喝完。然后,再讲清洗干净,并为自己的孩子清洗一天的衣物,待到孩子熟睡后,将家里的地板清洗干净,收拾起屋子内的垃圾袋并整理昨日洗过的衣物。第二天一早,母亲又在孩子还沉浸在梦乡时,为孩子准备起了可口的早餐,父亲为孩子整理起书包并送孩子上学。随着动画片的播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种镜头是不是在家庭中十分常见呢?你们的父母是不是也是这样照顾你们的呢?那么你们在生活中主动为父母承担过这些家务吗?你能从父母所开展的这些活动中获得什么体会呢?当教师在情境构建后,将学生放置到这些情境中来时,学生恍然大悟并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到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将自己对孩子的爱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中,虽然父母并未将“我爱你”挂口头上,但是却在每一份工作、每一次家务的承担中践行者对孩子的爱。在这情感情境构建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切身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让学生在情感上触动,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认知和道德品质。

3.引导学生演绎,释放学生情感

对学生开展道德规范的教育,是在帮助学生建立对事物规范的认识,更是为学生建立一种行为的标准——自己的行为不能对他人造成伤害,自己的行为更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否则自己的行为将可能是一种不文明、不道德,甚至是不合法的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帮助学生认识规范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演绎,思考自己在道德标准的约束之下,应当如何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些道德标准。例如,在《空气清新是个宝》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同步向学生呈现雾霾天和晴天时的景象,并让学生意识到空气清新的重要性,进而教师引导学生:空气的清新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维护,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才能维护清新的空气呢?随即,教师引导学生演绎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尽可能地绿色出行;不乱扔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尽可能少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制品。在如上演绎的过程中,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情感被激发,更是在环保意识的驱动下,主动践行对环境的维护。

总结

情感教育的意义重大,能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身于对良好规范的践行和维护中来。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资源、构建情感情境和引导学生演绎等措施展开教学,切实让学生在情感教育的作用下,提升个人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吴丽红.谈情感体验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J].亚太教育,2019(07):96-97.

[2]万希燕.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20+25.

[3]高雅玲.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72.

论文作者:袁珍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应用情感教学法,构建高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论文_袁珍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