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传统行业也正在经历着重大变革。原始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事业单位也不例外。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大量普及,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不允许出现披露,而传统管理方法的低效率将不可避免的出现管理上的失误,这种失误很可能会制约事业单位的发展。所以,改变原有的低效率管理方式,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优化,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事业单位迫在眉睫的大事。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途径
前言
在对事业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时代的背景对其档案管理方式进行全面的创新,尤其是在大数据以及“互联网+档案管理”的推波助澜下,档案管理的模式及方法已经逐步向着新的方向发展。所以,为了能够让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得到根本的提升,需要不断创新思路,让档案管理体系得到优化。
1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存问题
1.1 对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够重视
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认识程度不深刻,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简单的存档和输入工作,造成忽视的原因首先是单位领导不重视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不同于单位的其他业务科室,不能为单位带来实际上的利益,因此许多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档案意识薄弱,监督力度不够,对档案管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都不大。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自然也不会在乎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如何提高策略,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相应下降,变成敷衍了事。
1.2 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是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贫乏,有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并非档案专业出身,缺乏相应的档案专业理论知识,甚至一部分事业单位中的档案管理人员只是兼职进行档案管理,实际上还在从事其他岗位的工作,事业单位的档案馆里并没有转移的管理人员进行,导致了档案管理的混乱。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其实本身并没有具备计算机信息技术,还在使用传统的纸质存档方式,不仅容易出现人为错误,还容易造成档案丢失。事业单位没有形成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容易在工作中应付了事,缺乏工作责任感,工作中一旦出现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
2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途径
2.1 提高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由于事业单位普遍存在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低的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档案管理事业的创新与改革,所以,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提高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具体来说,有关部门应首先建立健全与档案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档案管理标准和工作流程。对于事业单位的领导而言,应该提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因为只有领导阶层足够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整体的档案管理水平才能够实现较大的提高,形成事业单位自上而下的管理创新。相关的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有关部门指定的法律标准,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工作细则,在原有的法规基础之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化,不断地探索适合本单位发展的创新管理方式。
2.2 运用专业体系完善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事业单位工作档案的管理工作者,对相关的领导者而言,一方面,领导者和相关单位合作制定相应的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档案收集不完整,收集困难的问题,结合专业的知识体系出台适当的惩罚措施及硬性规定;另一方面,对于工作者,定期地进行培训,培养自身的素质,提高工作能力,使工作者意识到该部门是责任重大的部门,担负着整个管理计划的开展,给予工作者压力将其变换成动力,提高工作热情,促进事业单位工作档案收集整理和工作的高效进行。
2.3 制定有效的监督措施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事业单位每一位工作人员都知道的,所以档案管理不仅要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而且更要加强监督的力度,对一切损毁、盗窃档案的违法行为,不能姑息,不能隐瞒,要及时上报告,以便及时查处,挽回损失。在这里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心理及思想动机,对档案工作加强重点保护,最好在档案室安装上摄像监视器,这样就可以凭借监视器查看前来查阅档案的利用者,或档案的提取者。作为档案管理员还要做到眼勤、手勤、嘴勤,争取把档案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2.4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安全、保管和利用负有直接责任,作为档案的直接管理者,他们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修炼,首先,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要有甘于平凡,默默工作的奉献精神;其次,业务素质必须过硬,只有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才能让档案室变成自己的家一样,准确知道每一份档案的具体方位;再次,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总结分析能力、敏锐观察能力,能准确辨别出每一位档案利用者的别有用心,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
2.5 及时更新档案管理设备
档案管理设备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档案管理的设备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度,好的设备可以提高工作进度,省时省力,节约工作成本。档案管理的设备应包括:档案柜、档案架、电脑、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这些都是收集档案、记录档案所必需的硬件设备。除此之外,进行档案管理的办公室应还配有灭火器、除湿器、温度测控仪、保险箱等一系列保证档案材料和档案管理人员安全的一系列软设备。以上提到的这些软件和硬件都是一个档案管理室基本应配备的,在信息化爆炸的今天,档案管理需要注重与时代接轨,将原本的纸笔记录更新换代到自动化管理档案,引入相关的管理系统,利用数字化平台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够完成更大的工作量,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2.6 加大信息化建设
加大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投入和使用力度,可以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首先应该积极引进计算机辅助系统,还要做好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以及系统更新工作,还要加大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和相关操作技术工作,使其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并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对计算机出现晓得故障可以自行解决和维护。
结语
总而言之,经过相关部门人员的不断努力,近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很多地区的档案管理得到改善,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上也有很大的进步。事业单位其他方面的工作与档案收集整理是息息相关的,材料管理工作的提升,对其他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工作中不断吸取前人的经验,少走了很多弯路,同时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事业单位材料管理的相关制度实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子铭.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6,26:64+66.
[2]魏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研究[J].科技资讯,2016,26:85+87.
[3]张建平.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改革势在必行[J].科技展望,2016,34:233.
[4]王楠.浅议信息化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科学化[J].现代交际,2016,02:129.
[5]其米格.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1:96.
论文作者:刘爱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2
标签:档案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事业单位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工作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