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四大都市区人口与空间互动联系研究
□ 涂云海
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空间组织形式,其人口、经济、空间等联系紧密。区域间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位联系,其主要载体之一就是人口,人口和空间动态联系能够深度反映经济社会资源要素流动状况。我们以大数据的视角,基于个推海量的移动设备位置数据、线下场所位置数据、线上App相关行为数据等深入挖掘计算,抽取2016年至2018年每年11月的数据作为样本,对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的人口数量、人口画像、活跃指数、区域内部、区域之间、重点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重要交通枢纽等进行深度多维洞察分析。
一、从人口总量看,四大都市区人口稳步增长,杭州都市区人口增长态势最好。 从2016年至2018年每年11月抽样一周数据来看,四大都市区的常住人口均小幅稳步上升。截至2018年11月,杭州、宁波、温州、金义都市区的常住人口分别为 2387.5 万人、1653.3 万人、956.7 万人、605.6 万人。从 2016年到2018年,杭州、宁波、温州、金义都市区的常住人口分别增加了78.7 万人、22 万人、7.7 万人、8.1 万人。杭州都市区常住人口从2016年的 2308.8 万人增加到 2387.5 万人,两年平均增幅达1.7%,为四大都市区之首。
二、从四大都市区2018年常住人口画像来看,杭州都市区高学历人才聚集,宁波都市区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较多,金义都市区人口较为年轻,杭州、温州都市区人口消费水平较高。 杭州都市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群占总体人群的2.5%,分别是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金义都市区的 2.3 倍、3.6 倍、3.1倍,本科、专科学历人才在总体人群中的占比超1/4,人口学历水平整体较高;宁波都市区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较多,占比为24.3%;金义都市区人口较为年轻,18~24岁人口占比超30%;杭州都市区的常住人口消费水平高,高消费水平占比近30%,温州都市区消费水平较高,高消费人群以28.6%的占比几乎与杭州持平。
三、从四大都市区人口活跃指数(指定区域活跃人口与总区域活跃人口均值的比值,用于同一时间点上各区域的相对人口活跃度比较)来看,杭州都市区核心区活跃指数居首,高达1.44,都市区周边区中,宁波都市区周边区活跃度领先。 都市区核心区中,杭州都市区核心区人口活跃指数为1.44,居四大都市区首位,宁波都市区核心区人口活跃指数为0.95,低于均值。都市区周边区中,杭州、宁波都市区的周边区人口活跃指数分别为0.71、0.74,温州、金义都市区的周边区,山区面积占比大,人口活跃指数较低,分别为 0.39 和 0.21。
由于核心区通常为该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四大都市区核心区人口活跃指数是非核心区1~5倍。其中,宁波都市区核心区和周边区人口活跃指数分别为0.95 和 0.74,在四大都市区中指数最为相近,即区域内人口活跃较为均衡;温州都市区核心区和周边区人口活跃指数分别为 1.19和 0.21,相差约5倍,即区域人口活跃差异性大。
由于地缘相近、大湾区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和高铁交通等原因,宁波都市区核心区流向上海的人口数最多,工作日为3790人次,周末为2890人次。可以预见,规划建设中的沪甬跨海大桥和沪甬跨海铁路等将进一步增强两区域联系。
我省铁路干线较为发达,四大都市区中的杭州东站、金华南站、义乌站、宁波站、温州南站均是重要的高铁枢纽,铁路交通为区域经济联系和人口互动创造了良好条件。从两年数据来看,杭州东站11月客流日均值都在10万人以上,宁波和温州高铁站客流量均较大,金华南站客流量增幅较小。
八、从四大都市区重点交通枢纽来看,我省五大机场客流2018年较2017年日平均增幅为17.4%,旅客来源地分布广泛,五大重要高铁站客流2018年较2017年平均增幅为7.5%,我省重点城市与上海往来十分密切。 对都市区内萧山、宁波、温州、义乌、舟山共5个机场2017年11月和2018年11月数据分析发现,杭州萧山机场客流总量最大,日均客流达近8万人。对比两年数据发现,2018年机场日均客流较2017年平均上升17.4%,其中温州机场和宁波机场上升趋势明显,分别达30.5%和 21.0%。 旅客在各个机场平均停留时间1.79小时,萧山机场、温州机场旅客流量大,停留时间长达 2.12 小时和 1.87 小时;义乌机场旅客停留时间为1.47小时,远低于平均停留时长。
Translator's note(译者注释): “Xi Shi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 Dong Shi was an ug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ays.”[5]295
六、从我省四大都市区与上海人口交换来看,上海与我省四大都市区核心区的人口流动频繁,人口流动在工作日普遍高于周末,从上海流向我省各都市区核心区的人口/交通量大于我省各都市区流向上海的人口/交通量,在各个都市区核心区中,宁波都市区核心区流向上海的人口数最多。 2018年11月,我省四大都市区与上海日均往来8万余人次。其中,上海往我省四大都市区核心区的人次多于我省四大都市区核心区往上海的人次。上海往杭州、宁波、温州、金义都市区核心区的日均客流在工作日为39938人次、21480人次、6584人次和6384人次,在周末则为30740人次、14971人次、5385人次和6190人次,工作日人流比周末人流平均高25%。工作日与周末的人流差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区经济和商业联系的密切性。
据王莉介绍,挂号改革进行得很顺利,在门诊患者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多措并举重构了挂号流程。例如,设立门诊自助服务大厅,增加患者自助服务功能,利用挂号显示屏的重新分屏,加强自助机使用宣传及适时更新挂号信息。
四、从四大都市区吸引力来看,杭州都市区吸引人口驻留,宁波、温州需提升人口留存。 对2018年11月四大都市区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构成的分析发现,四大都市区本地人口占比均值为83.3%,外来人口占比均值为16.7%,外来与本地人口分布呈现 “二八占比格局”。杭州都市区人口数为四大都市区之首,其外来人口占比超过20%,居于首位。金义都市区外来人口占比达19.58%,居第2位。宁波、温州都市区当月本地人口占比分别为86.1%和87.2%, 都超过均值,宁波、温州都市区外来人口流入不及杭州与金义都市区。
核心区与周边区人口交换较多。杭州都市区核心区与周边区之间日均交换量在4万—5万人次,宁波都市区核心区与周边区之间日均交换量在3万—4万人次,核心与周边交互频繁;金义都市区核心区与周边区之间日均交换量在1.8 万—2.5 万人次, 次于杭州、宁波两区;温州都市区核心区与周边区人口交换较弱,在3000~5000人次。其中,宁波、温州、金义三大都市区人口从核心区流向周边区的趋势明显,核心区日均净流出人数分别为4590人次 (宁波)、2237人次(温州)、7617 人次(金义)。 与其他三区不同,杭州都市区周边区净流入核心区人口为10365人次,体现了杭州作为省会城市、重要交通枢纽、信息发达城市的强吸引力。
七、从重点城市与上海人口交换来看,上海与杭州人口流动最为频繁,嘉兴与杭州、上海之间,绍兴与杭州、宁波人口之间人口流动量大,绍兴与上海之间人口流动量较少。 从2018年日均数据来看,上海与杭州人口流动最为频繁(上海→杭州8758人次,杭州→上海4562人次),其次是杭州与宁波(杭州→宁波4385人次,宁波→杭州5035人次),最后是宁波与上海(宁波→上海2790人次,上海→宁波3813人次)。
嘉兴和绍兴由于分别位于杭州—上海中段、杭州—宁波中段,其日均人流量均居于前位。其中,杭州往绍兴、嘉兴均达38000多人次,绍兴、嘉兴往杭州均达30000多人次;上海往嘉兴达31211人次,嘉兴往上海达12698人次。
五、从四大都市区之间人口交换来看,杭州都市区与宁波、金义都市区联系更为紧密;四大都市区 核心区与周边区联系频繁,杭州都市区核心区吸引力强劲。杭州—宁波都市区之间、杭州—金义都市区之间、金义—温州都市区之间的人口交换量位居前三。其中杭州、宁波都市区之间日均人口交换量(双向)约2万人次,杭州、金义都市区之间日均人口交换量 (双向)超1万人次,人口交换频繁。温州与宁波都市区联系最为密切,与金义都市区次之,与杭州都市区的人口联系较弱。从温州都市区到杭州、金义、宁波都市区的日均人流分别为3396人次、4466人次、10686人次,从杭州、金义、宁波都市区到温州都市区的日均人流分别为3875人次、2355人次、7732人次。
旅客在高铁站平均停留时间1.37小时,比机场旅客平均停留时间少0.42小时。各个高铁站旅客来源地TOP5包括杭州市 (出现5次)、温州市(出现 4次)、宁波市(出现3次)、金华市(出现3次)、台州市(出现2次)、嘉兴市(出现1次)和上海市(出现5次)。与机场客流来源不同,高铁站客流来源地主要为浙江省内城市,上海与浙江各地通过高铁线路紧密联系。
现有著作对于欲在该领域深入研究的学者来说大有益处,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入门过程具有一定难度。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本领域知识理论性较强,而现有著作起点较高,与本科阶段知识没有很好的衔接;另一方面,大多数著作可能是由于篇幅所限,很多公式未给出详尽的推导过程,给读者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针对这两方面原因,在选用教材时应注意教材是否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系进行梳理,使读者由熟悉的知识开始入门,逐渐过渡到新内容,而且尽量做到每个公式给出详尽的说明和推导过程。
研究生学习胃镜技术是最基础的操作,但是随着全球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的发展亦突飞猛进,不仅仅能用于诊断,还可以内镜下治疗,提高疾病的诊治效率,减轻患者负担。因此研究生需要拓展眼界,了解内镜发展的动向及新方法、新技术。通过科内定期学习内镜新技术的视频,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或现场参观等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有助于对内镜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将来内镜高级技能的学习做好理论基础。同时,可鼓励学生之间和(或)师生之间多进行学术交流,通过互相激励、学习不断丰富学生对消化内镜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掌握。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都市区建设、发展、管理带来新的视角和可能。我省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使海量数据得以产生和累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为数据沉淀、处理、分析和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对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的人口和空间动态联系进行的洞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本试验材料选取两种不同类型的茼蒿为:“小叶茼蒿”和“大叶茼蒿”,于2016年9月定植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基地。
一是都市区常住人口增加是利好转变,得益于区域发展,也能为区域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结合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现状,可以预见人口将是各地区需要争取的重要资源,各都市区在强化管理的同时,需要不断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生活工作环境、提升政府服务和治理水平、完善人口人才引进政策,使人口来得了、留得下、过得好。
二是大都市区发展对区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干线是区域的交通血管,对于加强区域联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小时经济圈”将有效助力区域紧密联系发展,发展都市区内部多样、纵深、立体交通,提高核心区域与周边区的联系效率,形成区域内资源共享、产业结构互补、经济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如上海辐射长三角城市群,龙头带动作用明显;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将9区联结,覆盖21区县,有效提升了发展效率等,均可作为“一小时经济圈”的经验借鉴案例。
三是人口的空间移动,既得益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也促进了技术交流、商贸发展和文化融合等。保障和加强区域间人口有序、高效、高质量交换,是加快整体血液循环、提升活力的重要举措。都市区周边区需要努力提升自身人口活跃度,一方面,要利用好核心区的带动作用,加强与核心区的经济联系;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依据自身特色,打造优势产业,提升人口活力,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