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效益分析_专科生论文

试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效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效益论文,结构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投资和生产过程一样具有投入和产出,我们把教育过程所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称“教育投入”,把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称做“教育产出”,那么,我们把教育的投入与教育的产出之比,称为教育投资效益。高等教育投资作为教育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广义地讲,它包括两个方面:外部效益与内部效益(即使用效益)。但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可划分为:社会精神文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从高等教育系统和科学管理可划分为:规模效益、结构效益、速度效益;从高等学校职能可上划分为:出人才的效益、出成果的效益和体现于社会服务的效益(简称“社会服务效益”。本文从高等教育系统和科学管理角度出发,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效益进行分析和论证。

一、层次结构效益分析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可以分解为两个比例关系,一个是本科生与专科生的比例,另一个是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效益的高低取决于这两个比例的合理程度。

首先,我们研究一下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中本专科的比例。由表1—1可以看出,我国本专科在校生没有一个稳定的比例,变化比较大,1949年为100∶24,1952年为100∶46,以后专科生急速减少,1966年为100∶6,到1978年又骤增到100∶87,以后又减少,到1981年开始稳步增长,至1993年达100∶75的水平,而由表1—2可见,60年代以后,专科生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即大力发展初级学院,或社区学院,也有国家称为高等技术学院或短期大学。但表1—2是采用合格毕业生之比来说明,如果我们把1993年在校生本、专科之比100∶75折算成当年本、专科毕业生之比100∶113-150,这一比例仅从数字上看,远不低于美、日、苏、法、德五国100∶88的平均水平。

如果把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数字加上去,招生本专科生之比为100∶183,1985年100∶270,似乎专科比例过大,但所谓的“合理结构”是指社会中本、专科在配合中形成的整体效益。因而,就目前来看,在普通高教和成人高教的整体上,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是基本合理的,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教育的专业多数集中在文科和师范,农、林、医技艺性专科较少,有些是成人高教的局限不能解决的,因而,在普通高校中,应加大这些专业的专科生的比例。

表1—1 建国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层次结构的变化情况

年代 研究生 : 本科生 : 专科生

19490.7

:

100

:

24

1952 2:

100

:

46

19580.3

:

100

:

27

19620.8

:

100

:

27

19660.7

:

100

:

6

1978 2:

100

:

87

1981 2:

100

:

21

1984 6:

100

:

56

19869.6

:

100

:

56

19926.5

:

100

:

64

19937.0

:

100

:

75

资料来源:国家教委1993年高教事业发展统计

表1—2 世界五国的本、专科毕业生数之比(本科为100)

年度专科生比重

国名 1965 1970 1975 1980

美国

21263943

日本

35504588

法国

19445584

西德

65

102

14587

苏联 154

164

162

156

平均

49617988

数字来源:郝克明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

其次,我们再分析一下研究生与本专科生的比例关系(见表1—3)。

表1—3 世界五国研究生毕业生人数与本科生毕业人数之比(本科为100)

研究生的比重

1965年 1970年 1975年 1980年

美国

36

34 41 43

日本

4 5

5 5

法国

19

20 27 35

西德

27

32 25 20

苏联

5 4

4 3

平均

19

19 21 22

资料来源:郝克明《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

表3—1给出了世界五国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而我国近年来的招生情况如何呢?92年硕博生共招3.34万人,本、专科生招生分别为30.3万,35.1万,研究生与本科生百分比为11%,93年硕博士共招4.21万人,本专科生招生分别为38.7万,53.7万,研究生与本科生百分比为10.8%,与上述五国相比,比日本、苏联、70年代稍高,但同美、法、德相比差距还很大。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我认为应当在稳定现有研究生规模的基础上,量力而行,适当加强应用性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以达到合理逐步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

二、科类结构效益分析

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主要是指各类高等教育的培养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而科类效益是指高等学校各类毕业生对社会的各类人才需求量的满足程度。亦即科类结构的合理程度。首先我们应当充分肯定,近十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与改革的进程中,内部结构性失调的矛盾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也应该充分地看到,有些老的结构性问题解决了,新的结构性问题又出现了。由此造成了高教投入的结构浪费仍然十分严重。

据对历届招生和毕业生分配情况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中,研究生层次:理科偏多、财经、体育、艺术等科偏低,本科层次:理科也偏多、财经、政法、师范等科类偏低。此外,在各类科类内部,专业点结构也严重失调,如文科内部,基础学科学生数较多;应用性文科学生数偏少;工科内部轻工,土建类专业学生数偏少,农科内部养植、种植类学生为数偏多,而产品加工类偏少;医科内部,营养、口腔、护理、法医等类学生较少。另外,适应科学发展的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也比较薄弱。

其次,专业结构的不合理,还表现在专业的大量重复设置上。如表1—4所示

表1—4 北京地区高等教育本科重复布点6个以上专业的规模效益

在京本科专业布点 点均规模 点年均招生数

专业名称 (个) (个) (人)

计算机应用 14 160 40

英语14 148 37

工业管理工程10 129 32

计算机软件 9 170 42

工业企业管理9 160 40

应用数学8 163 41

日语8 120 30

经济法 7 190 47

工业与民用建筑 6 197 49

法学6 425106

工业电气自动化 6 172 42

俄语6

67 17

法语6

62 15

资料来源:张兴等《北京地区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初步分析》

由表1—10可见,在上述重复设点的13个专业中,除法学专业点年均生规模超过两个班外,其它12个专业均没有达到最低规模效益。这种专业布点多,低水平重复的结果,造成高等教育投资使用效益极低,使本来很紧张的高等教育投资更加紧张。

就对国外各国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科类结构是一个动态结构,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不存在某种稳定的科类结构。

(2)各国因其情况的不同而导致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差异极大,不存在统一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模式,因此照搬任何国家的科类结构都是不现实的。

而对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单一型、传统型的专业多,复合型、新兴的学科太少。

(2)理论性、学术性学科较多,应用性、技艺性学科太少。

(3)重复性、力量单薄专业较多,特色型、实力雄厚专业较少。

由于上述两大结构(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失调的存在,造成了教育投入上极其严重的显在或潜在的浪费。据《2000年中国教育》所载,全国共有专门人才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400多万人,人才使用方面浪费严重,主要表现在专业上用非所学(约占14%以上),层次上高才低用(约占13%以上),数量上既有人浮于事,又有人才积压等,由此造成三分之一的人才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我国专业技术人员中,能力得到全发挥的只有14%。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发挥程度平均只达65%左右,按人力资源利用率计算,全国技术人员约有34%的潜力尚未得到发挥,这相当于344万名专业技术人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这一数字比我国近年来培养的大学生毕业生还要多。这是一种十分惊人的人才资源浪费。

三、组织结构效益分析

①因人员超编而造成的投资浪费是惊人的

近年来,大幅度人员超编给高等学校带来的危害极为严重,其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1)经费支出中的纯消费性支出上升;(2)人力大量积压和浪费;(3)工作效率大大降低(4)教育经费分配上出现畸形,人头费所占比例过大,教学,科研经费比重过少。

表1—5 东北地区部分高校因超编而造成的年度的经费浪费情况简表

表1—6 东北地区部分高校教职工人经费占高校经费50%以上学校情况

校名 生均高校经费 平均每个教职工经费 教职经费占高校

(元/人) (元/人) 经费的比重(%)

校12581

4279 76%

校22515

2640 50%

校33455

2359 53%

校43007

3308 60%

校52839

2742 51%

校64460

3616 57%

校71732

3577 63%

由表1—5可见,35所高校因超编浪费经费高达4541.3万元,按当年平均人才培养成本2688元/人计算,可增招生16865人,扣除这35所高校在校生数(82649人)的20.4%,这就是说,如果解决了超编问题所造成的浪费,这35所高校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办学规模可扩大到现在的120%。由表1—6则可看出,人头费与业务费比重倒置的情况多么严重。由此可见,队伍臃肿,是造成微观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因经费使用不科学而造成的各项不配套,也极大地影响到微观效益。

当前,在我国的大学中,无论是基本建设投资方面上,还是仪器设备的购置上,都有着相当程度的盲目性,结果往往是花钱不少,利用率不高,收效不大。培养能力增长无几。突出表现是各项建设之间不配套,同时各大项本身也不配套,因此不能形成合理的培养能力。

表1—7 抽查三所不同层次的高校固定资产情况分析

由表1—7可见,上述三所高校固定资产结构严重失调,表现为建筑物比重畸重,达70%-90%,而仪器设备比重过轻,仅7%~17%,再深入一步分析,建筑物中教育用房和其它用房之间还有一个合理支出的问题;在仪器设备中,还有一个贵重设备与一般设备之间比例合理与否的问题,照国家教委统计,某高校按教委拟定标准,教学用房缺少29.3%,但却有5%左右的不规则建筑闲置成了仓库。万元以上的贵重仪器设备使用率平均不到60%;而教学必须的实验开出率却只有86.8%,由此可知,微观效益方面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

标签:;  ;  ;  ;  ;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效益分析_专科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