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思考_经济全球化论文

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思考_经济全球化论文

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时期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102(2008)09-0079-06

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又一次划时代的关键性机遇。以国际服务贸易为先导,实施大流通带动战略,会使我国国际贸易空间和重心向国外转移,这对于加快我国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由立体化经济趋变为平面化经济,向服务经济社会转型都会发挥根本性作用。

一、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相融并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对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判断是确定我国经济贸易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之一。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这一判断对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时期的划分

第一时期:20世纪70年代前几百年的经济全球化是以货物贸易为主的经济全球化时期,即货物经济全球化时期。

第二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的20年左右,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全球化,即制造经济全球化时期。

第三时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信息化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角落渗透,制造经济全球化快速向服务经济全球化跨进,至本世纪初经历了10多年过渡阶段后,从21世纪初开始,跃进到了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

(二)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七个方面的判定依据

一是全球对外投资转向服务业为主。在跨国公司新一轮产业调整中,资本向服务业转移趋势越来越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FDI总额的1/2以上开始流向服务业,并不断加快。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2005年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占世界对外投资总量比重上升至近70%。

二是国际服务业发展向自主扩张型转变。目前通过商业存在实现的服务贸易大约是跨境提供的1.5倍。服务业由制造业跟随型加速向服务业自主扩张型转变。美国《财富》杂志2006年评选的世界500强中,以服务贸易为主的跨国公司占五成,服务贸易营业收入也占近五成。

三是国际跨国并购重心转向服务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跨国并购由制造业向服务业集中的趋势不断增强。2005年,服务业跨国并购出售额为3939.66亿美元,占全球并购额的55%。

四是全球服务外包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2007年,全球离岸服务外包从IT应用服务、业务流程外包,进一步向IT基础设施服务和设计研发服务扩展,据不完全统计,产值达1.2万亿美元。未来几年,全球服务外包的产值将继续保持40%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五是服务贸易统计口径不断调整。由于国际上对服务贸易认识的不断加深,对服务贸易统计涵盖范围的认定不断扩大,服务贸易统计口径也在进行不断调整,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等6个国际组织拟将加工贸易的加工费纳入服务贸易统计范畴,由此全球服务贸易额将大幅度增加。如果把加工贸易的加工费按10%计算,在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比2005年增幅23.7%的基础上,可提升近83%左右,增幅将达107%。此外,由于服务贸易涵盖行业众多,涉及内容庞杂,许多项目收集数据困难,现有统计体系滞后等原因,未统和漏统的一定较大量存在,如果把这些都能较完整地统计进来,服务贸易发生的实际数额将会更大。

六是服务贸易自由化不断向前推进。许多国家对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持谨慎态度,设置了许多限制和壁垒。随着世界多边服务贸易国际管理和监督约束机制以及具有预见性的自由贸易的法律框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服务贸易逐步自由化的原则越来越多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服务贸易自由化不断向前推进,开放的领域将不断扩大,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广阔。

七是服务经济全球化是服务经济社会的必然延伸。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且这些发达国家已陆续进入服务经济社会,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经济全球化的服务经济的本质属性。因此,对世界经济发展时期的判定,不仅要依据统计数字反映的基本情况,而且重要的是还要挖掘构成经济全球化主体国家的经济类型的实质,以及这些国家在国际经济事物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实质,为经济全球化时期的判定提供本质依据。

(三)服务经济社会是经济强国的重要标志

服务经济社会率先在经济发达国家实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服务经济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更赋有的科学性和竞争性,有利于发达国家保持其经济强国的地位,并将服务经济模式强势推向全球,从而获得对全球经济的掌控权,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各种权益。这主要表现在:

1.产品质量和创新得到保证。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不同在于:货物贸易是有形的物品,交易呈现出点状,注重的是物品的本身,对生产过程很少关注;而服务贸易是无形的服务,交易呈现出线状,注重的是服务,对生产服务全过程都很关注。一个是点,一个是线;一个是结果,一个是全过程,这是区别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重要标志。服务交易与货物交易过程相比存在着许多不同,使服务贸易除了要具有货物贸易的基本特性外,还更应具有过程性、系统性、直接性和不可运输等特性。服务经济社会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对生产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必然使产品生产的效率、质量和创新得到有力保证。

2.平面化经济结构具有经济自我调整的功能。服务经济实际上是把一、二产业中的众多行业和生产的许多环节移放在了服务业层面,使许多由企业内部的生产和服务靠管理形成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推向由外部社会形成的、靠国内外众多企业通过优胜劣汰以更加专业的社会化服务来获取。由一、二、三产业构成的三层次的产业立体结构,转移到了服务业一个大平面上,呈现出经济的平面化。这种大范围的行业、生产环节和服务交织在一起,竞争将更加残酷。其结果是,从横向上看,使各产业和企业结构始终趋于一个合理状态;从纵向看,使一、二、三产业共同直面市场并得以协调发展,形成了服务业引导经济发展的格局,服务主导型经济由此产生。服务经济社会呈现出的平面化经济,具备使产业和企业结构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的功能,必然推进整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3.服务经济全球化支撑国家经济强势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服务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导致其将向国际社会寻找服务销售市场,以获取更多经济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法则,必然驱使其将服务外包给成本较低的国家;为使世界经济与本国经济相协调,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必然向外推行服务经济社会的生产组织方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必然使人们追求和享受全球最好并有特色的服务;从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战略考虑,必然加快实施服务贸易的全球布局,获得对全球经济的掌控权,把利益获取建立在经济全球化之上,支撑其国家经济强势发展。

4.服务经济为强国更强奠定了基础。服务经济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促成了资源节约、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结构合理、创新不断,经济进入到了一个全面合理竞争发展的新阶段。更加充分的竞争为经济强国科学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必然使强国更强。

(四)服务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经济和社会利益,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由于对全球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认识明确,措施得力,抓住了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最后机遇,使我国制造业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对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的判定,同样为确定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确定新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基础性依据,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空间和重心转移

我国货物贸易已经位于世界第三、出口第二,但我国货物贸易出口80%采用的是FOB,进口80%采用的是CIF,我国货物贸易的主战场在本土;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仅为8.6%,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第一位的旅游服务贸易也发生在本土。可见,目前我国国际贸易活动的空间和重心在国内。

而发达国家货物贸易通常采用的运输条款与我们相反,服务贸易在发达国家国际贸易中比重不断增长,如2005年,美国货物贸易出口10382.78亿美元,跨境服务贸易出口3888.16亿美元,占货物贸易额的37%,加上商业存在产生的服务贸易外向(出口)5280亿美元,占货物贸易额的5l%;两项相加服务贸易占货物贸易出口额达88%,基本反映了其国际贸易活动的空间和重心在国外。此外,如再将商业存在发生的货物销售额计算在内,三项相加值远远大于货物贸易出口额,其国际贸易的活动空间和重心无疑在国外。

大力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必然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空间和重心向国外转移。由此,我国国际贸易将从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逐步把国际贸易活动的主战场引向国外,形成有利的国际贸易态势,这对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巨大的导向和拉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将促进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这主要表现在:

1.提升我国商品档次。我国是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存有较大差距,我国商品几乎没有国际知名品牌,无论在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还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本身,总体上归在中低档次,其中有些属于质量水平问题,有些则属于营销问题,无论是质量水平,还是营销,大都可归属于服务贸易和服务业范畴。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一是可以建立我国掌控的国际销售体系,获取国际市场信息,改进和宣传商品形象,树立我国商品的自主品牌,最大限度获取贸易主动权;二是可以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规模化进程,实现我国经济贸易的全球战略性布局;三是可以扩大服务贸易进口,引进先进服务,为我国服务业发展提供直接借鉴,提高我国服务业管理水平和产品档次。

2.带动经济结构根本调整。我国经济将由第二产业带动发展,转向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发展。在三个产业中,第一产业是基础,第二产业是支撑,第三产业是主导,服务贸易在主导产业中起先导作用。通过服务贸易的先导作用,对服务业、第一、二产业产生连带效应,并引领整个经济发展,整体上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我国商品也将获得巨大的国际品牌发展空间。这对我国贸易和经济结构调整将产生根本性作用,并走向自我调整的良性发展轨道。

3.促进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服务经济社会的判定,不仅仅看服务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过半,更重要的是看社会生产组织方式是否发生了变革,即是否由工业生产组织方式转变为服务生产组织方式。这既是衡量服务经济社会最重要的标准,也是我们深入认识服务经济社会的主要逻辑思路和本质所在。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国际贸易的空间和重心的转移必将在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我国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加速变革。

三、加快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战略途径

在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服务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导向和带动作用。发挥服务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推进我国国际贸易空间和重心向国外转移,形成国内外整体发展的格局,加快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就要对服务贸易发展进行全局筹划,把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战略重心放在解决服务贸易发展的关节点上,这是推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据此,应实施大流通带动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简称大流通带动战略)。

所谓大流通带动战略:即通过在国内外建立高效、顺畅的大流通渠道,带动生产要素向科学、高效的方向加速分化、聚集,对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和配置;带动服务和生产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带动国际贸易的空间和重心向国外转移;带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形成种类齐全、国内外布局合理的格局;实现服务贸易带动服务业,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带动第一、二产业,服务业为主导,服务贸易为先导四个方面以及三个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产业关系和结构,实现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加快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

大流通带动战略的实质即通过对流通领域这一点的突破,紧紧拉动金融、信息和研发产业跟进,支撑服务贸易整体发展,促进国际贸易空间和重心向国外转移,进而对服务业、第一、二产业产生联动效应,让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效用,加快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

(一)战略实施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现在起在到2010年,打基础阶段。主要是建立服务贸易和大流通管理体制和组织协调机制,初步建立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将旅游、运输、海外承包工程等调整到快速发展的轨道,进行国外商业存在的全面规划,通信服务贸易具有相当的国际竞争力,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贸易向规模化发展,金融保险服务贸易初步具备参与国际金融领域的竞争能力,研发服务贸易向系列和规模化方向发展,文化教育、咨询、工业设计、广告和展览等商业服务贸易出口渠道基本理顺,软件等外包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对服务贸易进口进行全面规划,大力引进先进的服务贸易理念、产品、管理、经营和商业存在,形成有序进口的局面。

第二阶段,从2010年到2015年,较全面发展阶段。建立起较顺畅的国内外大流通渠道,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基本建立,旅游、运输、通信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快速发展,海外工程承包强势发展,实现国外商业存在基本布局,金融保险服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研发服务贸易初具系列和规模化,文化教育产品、咨询、工业设计、广告和展览等商业服务贸易出口较快增长,特许权使用和许可费用全面起步,软件等服务外包全面发展,服务贸易整体布局基本完成。服务贸易的有序进口助升我国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发展水平,对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阶段,从2015年到2020年,全面发展阶段。国内外高效率的大流通渠道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国际营销网络规模发展,成为旅游、运输、展览和海外工程承包等出口强国,国外商业存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主要作用,成为软件等服务外包大国强国,其他服务贸易全面发展。服务贸易进口处于理性、合理的境况,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战略空间布局

在国内布局上,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点,以港口和主要交通枢纽为纽带,以中等城市为骨干,以产业集群为重点,以现有的工农业布局为基础,以发挥区域经济功能为特色;在国外布局上,以国际贸易空间和重心向国外转移目标,以国外商业存在为主要方式,以建立营销渠道售后服务网络为突破口,形成以国内为依托、以国外为前沿、全纵深的国内外大布局。

(三)战略主要举措

战略目标是通过下两个层次的战役和战术目标的不断实现来最终完成,选择一系列能够体现战略意图的战役目标,把战略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战役任务,是完成战略任务的主要方法。在战略第一、二阶段,暂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五类18个战役性项目作为部分任务,为达成战略目标和设计整个战役任务提供一个基本思路。

第一类,基础项目:

1.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整合项目。我国已建、在建和拟建的交通设施基本具备了建立畅通的大流通渠道的运输硬件条件,关键是缺乏物流枢纽设施和现代化管理等软硬件建设,在加强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将各种流通资源进行整合和衔接。在东、中、西和东北部建设20个左右具有支撑作用的大流通枢纽,作为推进现代化大流通的基本项目。

2.城市和产业集群基地建设项目。以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城市为中心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部分城市,以及围绕着这些大中城市为中心而形成的产业群,具有较全面发展化服务贸易的有利条件,应率先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带动型经济;中西部和东北大部分地区应发展工业化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并举型经济。为此,选择各有特色的10个城市及周围的30个产业集群作为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发展基地,构建服务贸易出口基地支撑体系,用以点带面和体系拉动,加快服务贸易产业规模化和企业集团化建设进程,奠定服务贸易的发展基础。基地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为主,并与消费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

3.海运强国项目。海运是国际运输的主要方式,也是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优势项目。国际海运是国际化和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现我国进出口货物运输大多使用的是外国货轮是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加快我国国际贸易支付和运输方式的改革,建立船东与货主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寻找我国国际贸易与海运相结合的更加有效途径,优化发展船的种类和性能,提高综合海运和现代化管理能力,采取船只建造、企业兼并和收购等手段,壮大海运队伍,促成海运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增强国内外海运承接能力,加快成为海运强国。

4.国际营销网络建设项目。我国的出口商品销售渠道主要被外商控制,是造成我国商品贴牌生产、利润低等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商品主要出口国以自建、收购、兼并、参股和互换销售渠道等方式,建立自己可以掌控的营销渠道,使我国企业能够直面国外市场,以便于缩短商品的设计和研发周期,提高利润和竞争力,赢得信誉,创建自主品牌,在更高基点上达成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互动。

5.境外售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售后服务是销售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境外销售的薄弱环节。采取企业自建、同类企业共建、合资和合作等方式,加快建立境外售后服务网络,提高产品销售数量和信誉,完善创建品牌体系。

6.境外商业存在建设项目。随着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立、海外承包工程的快速发展和各类企业“走出去”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充分依托境外经贸合作区、利用海外承包工程和各类“走出去”的企业,尽可能多增加服务贸易的种类、数量,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基点,以承包工程为契机,以各类“走出去”企业为纽带,加快商业存在向规模化和系列化方向发展,建立起境外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境外服务贸易出口基地。

7.金融国际化项目。金融产业水准是一国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对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国际化的金融产业,我国经济发展将会受到迟滞,反之,则会为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活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便捷程度,盘活整个经济以提供有力保障。我国金融产业改革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建设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金融产业为当务之急。加大金融企业改革的力度,开发更多的金融服务品种和采取更多方式,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加大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企业向集团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支持力度。在3-5年内,培养2-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企业集团,促进金融现代化进程,为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支撑。

8.信息化融合项目。促进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发展,使信息化建设在点和面上同时展开,并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在社会信息现代化背景下,为企业间的各项活动相互连接,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创造更大空间。选择2-3个产业群、100个左右企业,作为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整体发展的重点单位,进行试点、示范并推广。

9.研发社会化项目。研发的社会化表现为:一是采用多种形式集中社会技术设备和人才;二是大力发展社会化专业研发机构,鼓励个体化研发,并提供制度保障。由于我国研发体制、机制和资金,以及研发和生产企业的关系等原因,研发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市场化进程参差不齐,国际化进程更为滞后,研发产业发展较为迟缓。研发是社会生产力创新的源泉,是经济创新的引导力量,也是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研发的企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建立研发与生产企业新型关系;加快研发向产业化、社会化、规模化和高端化发展,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加快在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城市建立研发产业创新中心或集群,使研发产业成为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发展的引导力量。

第二类,推进项目:

10.超市国际化项目。鼓励超市实施集团化、规模化、全国化和国际化经营,培养2-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超市巨型集团,以国内跨地区经营为依托,向国外扩张建立分店,作为商业企业向综合、专业和连锁等现代经营方式和业态转变的带动力量。

11.服务外包创新项目。这里主要指IT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外包。发展服务外包要考虑:我国经济结构与服务承包强国经济结构的异同,服务外包在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中的位置,我国经济建设的人才布局中服务外包可能拥有的人才数量和层次,服务外包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与其他企业的发展的相互制约关系。发展服务外包要进行总体布局,先培育出2-3个大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作为产业支撑,在把承接服务离岸外包做大做强的同时,加快向服务承包与发包并进,外包与内包并进的方向全面发展,便服务外包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2.服务贸易品牌培育项目。加快我国服务贸易品牌建设,发挥品牌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是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服务贸易的品牌与货物贸易的差异在于,货物贸易侧重于商品的品牌,而服务贸易侧重于企业和服务提供者个体的品牌,通过企业的组织管理和个体声誉来体现。加强服务贸易品牌建设,就要建立服务贸易品牌推进体系,形成出品牌、爱品牌,创品牌的措施和氛围。以品牌和个体声誉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做大做强我国服务贸易。

第三类,助推项目:

13.中国感动世界文化传播项目。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经济,才能成为真正强势经济。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具有巨大潜力,要把握文化产业特性,研究国际文化市场规律,有针对性地推进文化产品出口。通过文化服务贸易的规模化、持久化的发展,使我国的文化被国际社会崇爱,在取得文化服务贸易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国际经济贸易上的心理情感优势,深化有利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和氛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并具有国际化的经济贸易与文化的合力。

我国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国际水准的优势文化项目,关键是把这些文化项目与现代传播技术和文化市场运作方式结合起来,把文化服务贸易和经济贸易结合起来,把发展文化服务贸易与文体产业集群建设结合起来,把促进文化服务贸易发展政策与文化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结合起来。

选择8-10项有影响力、利于全面和深度推广的项目作为突破口,并在其中选择2-3个项目作为重中之重,集中精力先于突破,再有步骤地逐步扩展;培养8-10个专业化、国际化的文化企业集团;选择5个左右城市作为推进文化服务贸易产业群建设城市。

14.国际商务旅游强国项目。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具有世界第一的国际竞争力,将潜在的竞争力变为现实出口能力,国际商务旅游可发挥重要作用。发达国家的国际商务旅游在国际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国际商务旅游市场巨大,商务旅游者在消费层次和潮流上具有引导、示范、宣传和带动作用,发展国际商务旅游还对增加贸易机会,带动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巨大影响。加强国际商务旅游的计划、组织和宣传,把国际商务与国际旅游有机地衔接,形成系列化运作,并作为主力军以促进我国成为旅游强国。

15.服务贸易引进创新项目。制定服务贸易引进规划,完善引进程序和办法,使政府和中介组织为企业的引进提供服务,走出一条合理性、集约型引进发展之路。建立服务贸易进口引进、借鉴和创新机制,培养一批重大引进创新示范项目,推广经验,营造创新环境和氛围,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创新企业的发展,把创新企业转换成服务贸易出口的资源。

第四类,保障项目:

16.展览国际化项目。我国展览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展览大国,但不是展览强国。要整合国内外展览资源,改革国际招组展方式,增强展览的国际化程度,培育2-3个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展览大企业集团,加快成为展览业强国进程。

17.财政保障项目。应逐步把国家财政投入的方向和重点转向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尤其是现代化物流、信息、研发和其他商业服务等对服务贸易和服务业起支撑作用的产业,以及在国外设立的商业存在,通过加大对这些基础项目的扶持力度,为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18.服务贸易人才培训项目。发展服务贸易和创建服务型经济,思想的转变需要学习和培训,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需要学习和培训,公务员和企管人员需要学习和培训,许多行业都需要学习和培训。培训中要把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通过全面培训,把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和发展服务贸易工作引向深入。

总之,经济全球化已进入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服务经济社会的生产组织方式也必然全球化。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期,处在制造经济和服务经济两个时期并存和转换的历史关口,应发挥服务贸易的先导作用,通过实施大流通带动战略,推进我国国际贸易空间和重心向国外转移,推进我国社会生产组织方式深刻变革,推进我国向平面化经济方向发展,推进我国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化进程,走出一条更加先进的经济发展之路。

标签:;  ;  ;  ;  ;  ;  ;  ;  ;  ;  ;  ;  ;  ;  

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思考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