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为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该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把合作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交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让学生回忆、思考已学过的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类推出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呢?通过设疑,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在明确学习任务后各小组经过初步考虑,对问题进行逐个分解,首先围绕三个问题进行思考。一是如何转化?解决化曲为直的问题。二是转化成什么平面图形?三是圆和转化成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各小组就着手展开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较好的钻研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在思维的比较中取得了问题的完满解决。随后,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二、把实践活动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享受数学课堂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如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我设计时主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具体有以下两个:一是导入部分:我为每位学生提供5根小棒,学生从中任意拿出3根,摆一摆,可能出现什么情况?结果有的学生摆成了三角形,而有的学生没有摆成三角形,此时,老师接过话题:能否摆成三角形估计与三角形的“边的长度”有关系,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样很自然地就导入了新课,为后面的新课做了铺垫。二是新授部分: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按老师的要求来摆三角形,并且做好记录。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认真观察、发现、比较,说一说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情况有几种?为什么?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又有什么规律?得出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从而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着提问:“还有更全面的总结吗?”这使学生敏感地意识到这种表达可能有缺陷,问题究竟出在哪?学生不得不深思。最后学生终于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任意”二字的理解,使学生对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认识得到了深化。教学中,我有意设置这些实践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要,又让学生在浓烈的学习兴趣中学到了知识,享受了数学课堂的乐趣。
三、把发现问题的时间留给学生,让课堂成为乐于思考的场所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讨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多问个“为什么”,有意识地探究问题。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通过观察思考,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量角器上有两行数,这些数的排列有规律,一行从左往右,一行从右往左,中间正好是90度”,“量角器上有很多刻度”。也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有两个刻度更方便量呢?”“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等等,学生能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加深了对量角器的认识,为接下来的量角奠定了学习的基础。
四、把反馈展示的时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展示智慧的舞台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有效的课堂反馈展示,能使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学生的切实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就能够一目了然,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学反馈策略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我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打算选用什么材料,怎样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然后再让学生把想法付诸实践。经过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每人都有了自己的验证方法,先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验证方法,然后全班反馈展示。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验证方法,有的用测量方法,有的用撕拼法,有的用折一折等方法,尤其是撕拼法,学生把本不在一起的三个角,通过移动位置,把它转化成一个平角来验证,运用了转化策略,让全班同学清晰地感受到数学学习就是把新知转化成旧知的过程,真了不起!通过这个平台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展示,不仅受到师生的肯定,更是一种自我肯定,获得了成功的自豪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论文作者: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学生论文; 角形论文; 课堂论文; 量角器论文; 数学论文; 刻度论文; 转化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