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院校成人教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科论文,成人教育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院校论文,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已进入转型期。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地方工科院校如何适应成人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明确办学定位,彰显办学特色,实施科学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备受成人教育界关注。
一、机遇和挑战: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内外部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经历农业社会转为主业社会,由传统社会转为现代社会,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社会转型。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还很不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培养要求,表现为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成人(继续)教育需要和高校向社会所能提供的优质教育之间的矛盾。地方工科院校只有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握影响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才能在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中找准有利于发挥自身办学优势的成人教育发展之路。
(一)影响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外部因素
1.通过与国内高校联合办学形式,国外高校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市场,推进成人教育国际化发展,与此同时国外成人教育政策,发展重心、发展方式的变化,成人高等教育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影响,给国内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既带来生机,又构成冲击。
2.随着普通高等教育改革深化,民办高等教育应运而生,高等自学考试制度有序推进和网络远程教育及各类各级继续教育蓬勃发展,以及国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与学历层次不断提升,客观上给可持续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带来严峻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结构变化,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等所带来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对劳动从业人员素质提出更新更高要求,促使劳动力和专业人才接受成人(继续)教育,通过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增强岗位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针对性和职业转化性,进而为成人高等教育开拓发展空间和创造良好机遇。
(二)影响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部因素
发展目标——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发展数量、资源配置、空间布局要立足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较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级各类学习需求。
内部管理——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立、教学方式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利用等要较好地适应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主体需求——21世纪成人高等教育必然面临满足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成人高等教育在基本完成作为“学历补偿和提高教育”的使命情况下,更多地将担负继续教育职能,以此促进办学思路调整和形成新的发展规模。
层次提升——要实现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目标,迫使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历史使命必将是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和高素质多元化人才。
二、理念和策略:打造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核心竞争力
组织变革理论认为,组织依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变化,要及时调整并完善自身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应变能力。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前沿阵地和实践领域,其发展关系到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到普及化的进程,关系到全面开发成人所有内在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关系到学习型社会形成的速度,为此必须正视发展环境,明确教育类型,调整教育结构,拓展办学空间,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与模式,增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明确办学定位,实施科学发展
地方工科院校成人高等教育要实现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与区域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紧密联系,确定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在职从业人员为受教育主体,以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办学能力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利用信息时代高科技手段,提供多种适应成人特点的教育形式,转变精英教育阶段传统的质量观,致力于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综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复合人才,通过最优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经济,体现社会和经济效益最佳结合的科学发展策略。通过积极探索走以追求质量与效益为目标的内涵和多元化发展道路,实现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之间、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从而实现成人高等教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二)树立创新意识,实行开放办学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处于相对“劣势”,要转变观念,打破传统单纯追求学历目标和经济效益为主的观念,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设置适应成人需求的专业,淡化学历教育,积极为有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各年龄段和学历层次的人提供学习资源和机会。在继续抓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同时,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于一体,把岗位培训、大学后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尤其着力发展成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实现开放办学中走出困境,寻找发展新路子。
(三)发挥自身特色,树立品牌效应
特色和品牌是增强成人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地方工科院校应立足适应大众化教育趋势和要求,紧紧围绕社会和成人学习者需求实际,改变“千校一面”现象,调整专业结构,修订教育计划,建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方式方法、教学手段和管理体制方面不断改革创新,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凝练办学品牌。
(四)改革招生制度,实施弹性学制
改革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统一招生录取方式,实现拓宽入学口径,推行高校招生自主制度。改变传统单一、封闭的教学管理体制,实行灵活、自主的弹性学分制,淡化固定的学习必要年限,鼓励学员采取“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试行“学分银行”,分段完成学业。在确定的教学计划框架下,尊重成人学习者的意愿,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进度,增加实践性课程和技能培训,调动成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成人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特色。
三、举措和途径:致力高等应用型成人教育人才培养
地方工科院校作为推动和引领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地方工科院校成人教育面对激励的教育竞争市场,在发展空间、办学资源、生源质量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但伴随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自身办学实力日趋加强,地方政府对高教事业日益重视,大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传统产业生产技术和产品品质升级,社会对新技术及人才需求增加,同样要求成人高等教育也要结合区域经济和就业结构现状、自身办学定位和优势,肩负起面向产业、依托行业、服务企业,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等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任。为此,地方工科院校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应在政府统筹下,面向社会和市场,有的放矢借鉴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主动走出校门,走进企业,鼓励和接纳一线在岗从业人员培训和报读,倡导和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多元化、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等应用型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共同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办学场所、师资结构、专业建设、技术支持、实训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利用校企双方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使学员完成学业后既掌握了一定理论基本知识,又有更好投身生产实践能力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推行和实施该培养模式有利于实现成人高等教育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一线,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使高校和企业在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技能训练与岗位需要、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之间相互协调;有利于实现企业主动开发人力资源意向,为企业提升行业层次和实现日后可持续发展储备所需人才;有利于实现高校真正招收到学习目的明确,无就业后顾之忧的完全意义上的“成人”学员,并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自主性、生活自律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等应用型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得以有效实施,达到校企双方合作“双赢”,确保学校和企业所提供的教育服务以及所培养的人才质量,能真正满足社会、企业和学员个人发展需求,成人高校必须创造人才培养运行条件并对实施进行必要的保障。
(一)树立正确质量意识,把握成教办学特点
衡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办学成效和学生质量标准,应坚持“能力本位,全面发展”的办学原则。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学习周期短,自由度相对较大,成人学习目的明确而又现实,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工作实践,受教育和干工作能相互促进和提高。为此“校企合作”高等应用型成人教育人才培养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要考虑成人学习者的职业与生活需要,根据其学习基础、学习需求和学习经历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和把握培养质量的适应性、时效性和多样性。
(二)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建立创新课程体系
实施“校企合作”,必须贯彻“工学合作”思想,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学员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有机结合,强化岗位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使学员就是员工、教学内容就是工作内容、教室就是工作室,将提高学员职业素养贯穿教学整个过程,提高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
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创新课程体系,基础理论教学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原则确定教学内容,打破学科本位思想及学科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实学实用”,建立“核心+岗位”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课时数。同时,加强教学组织安排和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三)着力搭建实训平台,编撰实践应用教材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等应用型成人教育人才培养,在硬件建设上,要围绕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采取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实训实习基地,学校使用企业现有设备,在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学生实训实习教学任务。做到实训平台、实习基地设备与生产一线同步,让学员在生产环境中得到锻炼。在软件建设上,要加强对实训实习基地的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培养学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职业道德。
吸纳合作企业中长期在一线工作、了解学员认知规律的专家参与编撰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具有实践应用特色的教材。其内容既是依照相关学科理论体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体现知识结构的严谨和有利于学员考核评价,更是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符合企业工作程序和岗位工作实际,以及结合产业发展、科技进步、工艺创新和企业技改等新成果和新动向。
(四)注重建设师资队伍,建立质量评价标准
高校定期派专业教师赴企业一线锻炼,使教师真实了解企业、了解产品开发与生产过程,增强解决工业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促进教师“双师”素质提高。同时,通过产学合作,聘请来自企事业单位有关专家、学者和行业权威、骨干作为教师,建设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架建高校和企业间的桥梁。
在校企之间组建指导、统筹、协调和检查相统一的管理和监督机构。根据企业周期性发展实际和对员工岗位标准的阶段性要求,高校和企业共同构建人才培养的教师教学业绩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标准与考核体系,以实现地方工科院校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