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电影技术与艺术_胶片论文

数字时代的电影技术与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字论文,艺术论文,时代论文,电影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影作为一种与科技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艺术,从无声电影到立体电影,从光学、化 学设备到电子、数字设备,电影发展的历史就是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电影诞生百年后的今天,数字技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到电影的制作领域中, 为人们创造了如痴如梦般的视听奇观,以其超凡的想像力丰富了观众的幻梦天堂。在当 今的电影中,处处留下了数字影像的浓墨重彩:我们刚离开展示着亿万年前恐龙众生相 的“侏罗纪公园”,又亲身经历了海难中的“泰坦尼克号”,随后在万兽狂奔中“逃出 魔幻纪”,浏览憨态可掬但能与三位美国总统跨时空相会的“阿甘正传”,等等。虽然 我们深知银幕上所描画的影像仅仅是电脑所创造的视觉魔幻,或许是一则美丽的谎言。 但就在对那个似真似幻的银幕世界的沉醉之中,电影的数字时代到来了。

一、电影数字化与数字电影

数字化的含义是指将一切以其它模拟形式存在的信息转化成数字信息,这里的数字即 是指由0、1组成的二进制数字。为什么要进行这个转化工作呢?因为我们要用计算机来 处理,计算机的处理工作有着巨大的优点,但它只能处理数字化了的信息。而以往的信 息都是以模拟的形式存在的,必须转化成数字信息。我们将这个转化过程称之为数字化 的过程。它不仅指电影电视所包含的模拟视听信息的转换,也包括其它领域中模拟信息 的转换。数字化强调的是这个转换过程。因为我们正处在模拟与数字信息并存的时期, 在过渡阶段就需要这个转化过程。当未来我们所获得的信息全部以数字形式存在以后, 数字化的工作就完成了。

电影数字化的核心是将以胶片为载体记录的影像转换成数字信号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 ,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完成电影的前、后期制作,再转化成胶片放映或用数字电影放映机 放映。

电影数字化在目前来说主要指电影制作数字化,即计算机技术对包括前期创作、实际 拍摄乃至后期制作在内的完整的工艺过程的全面介入。比如,在前期创作中通过计算机 辅助系统,对未来影片的场景、情节、画面等进行模拟设计及效果预演,以便找出最佳 的叙事技巧和创造视觉冲击力的方案;又比如,在实际拍摄中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完 成某些用传统方法无法完成的拍摄;再比如,在后期制作中用计算机对影像和声音进行 加工处理,把实拍素材和计算机图像合成,乃至在计算机上自由方便地编辑影片。

电影数字化过程中仍需大量采用许多传统的制作工艺,因为电影所用的载体依然是胶 片,这是它最本质的特征。在那些数字技术处理过的画面中,不仅输入的仍是实拍的胶 片影像,就是经过复杂处理合成后的数字图像,在输出端仍需记录在胶片上,最终必须 还原为胶片影像。这其间经过了一个转换的过程,而这种转换过程是非常耗时耗力的,

它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数字技术的发挥。那么,是否能取消这个环节呢?能否从电影拍 摄伊始就采用数字信号呢?这就是数字电影的由来。

电影数字化是对传统手法、技巧与工艺的一种促进,而数字电影则是一场革命。相对 于传统的以胶片为载体的电影来说,它最关键的进步是将胶片为载体、以拷贝为发行方 式的传统电影改变成以数字文件形式发行或通过网络、卫星直接传送到影院、家庭等终 端用户,让全球各地的观众在同一时间看到同一部电影。

数字电影从完整的意义上说,是指电影从制作工艺、制作方式到发行及播映方式的全 面数字化,即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乃至放映诸环节全部实现数字化。从严格的定义上 说数字电影是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载 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 。

数字电影包括三个重要的环节:即数字制作、数字传输和数字放映。

数字制作——指电影的前后期制作全部采用数字设备来完成。采用高清晰度数字摄像 机完成画面的拍摄,将获得的数字视音频信息在数字非线性剪辑和后期制作系统中完成 电影的剪辑、配音、动效、合成等工作,获得一个数字视音频文件。

采用数字高清晰度摄像机直接获得数字视听文件的方式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完全 采用计算机生成的无胶片数字电影也是一种重要形式。如迪斯尼与皮克萨公司联合摄制 的《玩具总动员》及续集,开创了数字电影的全新形式。在其后又不断有由计算机生成 制作的影片问世,如《恐龙》,《最终幻想》等。

数字传输与放映——电影由版权所有者将数字电影文件通过卫星、光缆网络直接以数 据流的形式传输到影院,或由光盘、磁盘或磁带这样的物理载体直接传送或发行到影院 ,影院则通过装备了一块压缩了数百万个微型镜片的高亮度、高清晰度、高反差的数字 电影放映机来放映到银幕上。

由卫星和网络传输是效率最高的传输方式,它是依托宽带数字存储、传输技术来实现 的。但是在目前来说它的成本较高,因此目前还主要以光盘的形式进行传输。

数字化的进程将带来电影制作、发行、保存等全过程的科技革命。1999年3月10日,在 美国举行了一次演示会,数以千计的美国观众观看了数字电影的现场放映。演示会上数 字电影和传统电影同时对比放映,抛弃了传统的电影胶片和放映机的数字电影在画面素 质和音响效果方面都超过了传统电影。电影和影院的数字化进展正在加快,电影将直接 通过数字网络媒体得以传播,数字放映走向更广泛的电影观众的时代已经到来。截至20 02年底,全世界已有100多家数字影院。其中国内13家。

综上所述,今天我们谈论电影数字化时,其所指已不仅仅是那个我们熟悉的概念—— 狭义的“电脑特技”概念。它在目前指的是一个过程,随着数字技术对电影制作的介入 ,将来我们在谈到电影时已经不必特指它是否是数字的,这是一个新的电影时代。

需要指出的是有关数字电影的概念现在有些混淆,许多冠以数字电影(或如港台称谓的 数码电影)之名的作品实际上多是由独立电影制作人用DV格式的数字摄像机(如SONY PD —150)拍摄的独立电影,虽然它也是通过数字方式拍摄与剪辑的,但它采用的DV格式是 采用5∶1的压缩比,质量与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影是无法相比的。

数字电影比胶片电影具有如下优点:

画面清晰、稳定、无磨损、放映场次无限制。以往人们在比较数字电影与胶片电影的 优劣之处时所持的最主要观点就是胶片电影的分辨率高于数字电影。其实这只是看到了 问题的一个方面。的确从画面的素材源来看,胶片摄影机所拍摄画面的分辨率固然很高 ,可达3000多线,但这只是拍摄底片的质量,在经过了洗印、套底、剪辑、拷贝等一系 列工序以后,电影院得到的发行拷贝的质量已经大大降低了,更何况因为电影放映机是 机械接触式的,每一次放映都会划损胶片,一部拷贝的放映场次是有限度的。另外,电 影每秒24格画面是靠放映光孔两次曝光来实现48格/秒的放映速率的,机械快门的构造 影响了它放映画面的平滑程度。

而由数字高清晰度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则不同。虽然在前期拍摄中所获得的第一版的质 量不如胶片摄影机,如分辨率只有1920×1080。但是画面因为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在 后期的剪辑制作过程中是无损失的,再加上用高亮度的数字电影放映机来放映,它所获 得的画面清晰度不逊色于电影胶片放映的效果。数字放映没有机械磨损,可以无限次地 放映。另外,数字电影的色彩也比以前丰富,饱和度高了许多,对比度范围也加大(这 两点也是以前争辩电影胶片优于数字电影的主要论据)。放映时更不存在抖动的问题, 画面平滑流畅。

降低后期制作成本、适合特技处理。以往要对画面进行特技处理的话,必须将胶片转 换成数字形式。工序复杂,耗资巨大,也降低了图像质量。而数字电影直接以文件的形 式存在,非常适合在数字后期制作系统中完成一系列制作。

节省拷贝的洗印、存储、运输费用。由于数字电影是以数据流的形式存在的,不像电 影胶片拷贝那样占用大量的空间进行储运,节省了发行费用。当然现在租用卫星线路和 网络投资也不菲,但随着数字电影的普及,这部分的成本会越来越少。

杜绝化学污染、有利于环保。当今世界各个领域都非常重视环保,以前电影的洗印工 业是化学污染的大户,每年都要耗巨资来进行环保。而数字电影则彻底摆脱了这个束缚 。

发行速度快、发行方式多样。如果采用卫星或网络的话,可以使全世界的观众同时观 看同一部影片,这是一点对多点的发行方式。也可以点对点的方式,指定发行给某个电 影院。

减轻放映强度。多年来电影的放映中承载了过多的体力劳动,放映人员的工作环境较 差,机械劳动强度较大。数字电影的放映只需轻点鼠标即可实现放映工作,一切由计算 机控制。

拓展影院的使用领域。由于由高亮度、高清晰度的画面投射设备,电影院不仅可以用 来放映电影,也可以用来进行现场转播,以及其它娱乐活动。

有利于版权保护和影院收入稳定。多年来困扰电影发行商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电影版 权的问题。尤其是在数字时代,影片可以无损失地复制的能力给版权保护带来了严重威 胁,盗版DVD、VCD的猖獗使电影出版商蒙受了巨大损失。而采用数字电影放映手段,片 源从一开始就掌握在发行商手中,各影院只能播放数字电影的数据流,影院本身不能复 制,即使使用光盘发行的话数字加密技术也能给防止盗版加上一道强有力的安全锁。另 外发行场次也可以由片商来控制,影院无法偷漏瞒报票房。

二、编织“真实的谎言”——数字化电影制片术

数字化电影制片(Digital Filmmaking)通常指把计算机和数字技术与传统的电影艺术 创作和制作工艺相结合而逐渐发展起来并已日趋成熟的现代电影制片过程。

数字化电影制片肇始于80年代,兴盛在90年代。在电影发展史上没有哪项技术像数字 技术这样如此迅速地普及到电影制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段。在当今的电影制作领域中 ,数字技术不只是运用到电影制作的单一环节中,更重要的是它从节目的前期准备开始 就广泛参与,直到完成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可以说数字技术几乎贯穿于电影制作的每一 个方面和过程中。下面我们以电影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来说明。

1.数字化的前期准备

一部电影、一部电视片在拍摄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前期准备工作的 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败,数字技术的应用给前期准备工作带来了极 大的便利。包括剧本的写作、制片预算计划、制作时间表的产生都可以由计算机完成。 剧本写作和文字处理程序有效地帮助作家形成和修改剧本。制片人员运用计算机软件制 作拍摄计划和编制预算,利用专门的软件可以直观地列出电影或电视剧本的每一场景中 需要的设备和人员。并且可以计算出每一个项目的成本,很快地得到总的预算,同时产 生一个完整的制作时间表。

形象化预审视是前期准备中的主要环节。在电影摄制过程中,形象化预审视方法为电 影制作人员提供了直观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未知因素,使制作人员心中更加有数。

在数字化电影制片过程里,形象化预审视主要是在前期准备过程中,即在主要的拍摄 工作开始之前或者在摄制过程中,用计算机及相应软件,根据制作人员的创意和想象, 用模拟图像的方式制作出的模拟片段,它可以帮助导演在一个活动的三维时空中完成过 去通过平面的、连环画似的“故事板”完成的绘制拍摄蓝图的工作。在一个三维的动态 环境中,导演、演员、摄影师在开拍之前就能预先了解一下影片的节奏如何,摄影上要 注意什么,摄影机该如何运动、灯光该如何设置,某个场景设计方案的视觉效果如何, 等等,使他们得以方便地完成并审视自己的创意和设计。而且随着技术的继续发展,形 象化预审视阶段的工作可以做得愈来愈细致、完善、全面、动态、立体和逼真,有的形 象化预审视甚至一直贯穿于整个摄制阶段。

形象化预审视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布景建造、照明设计、角色挑选、服装、 化妆、外景采制、找道具、情节示图、摄影机位置和运动等许多方面。包括了人、物、 时间、空间、运动以及互动关系等等。

目前形象化预审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所采用,用它可以设计出完美的视觉效 果,同时还提高了摄制效率。

2.数字化的现场制作

前期准备完成后,现场的实地拍摄是重要一环,它为电影制作提供了后期制作所用的 素材。从宏观上来说,计算机在电影制作中有两个功能:即控制和处理功能。在现场的 制作中主要以控制功能为主。能控制什么呢?具体来说它可以控制直接和间接获取画面 的装置。如可以精确地控制摄影机来摄取画面,能够控制灯光照明装置布设灯光,控制 拍摄中所用的道具完成导演所规定的动作,控制虚拟角色采集动作数据。在今天,许多 拍摄用的机械设备都可以用计算机来遥控操纵,从而减轻了实际拍摄过程中的难度和危 险,增强了拍摄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计算机在实际拍摄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对摄影机的控制和操纵上,用带有电脑 控制装置的摄像机来拍摄画面。尽管这种方式并不是主流的摄制手段,但是它得到了越 来越多的电影制作人的青睐,其原因是它所具有的优势:

一方面用它来完成那些用传统方法无法完成的拍摄,可以拍摄到高难度的镜头,或者 在惊险场景中摄影师无法到达的位置拍摄,这时用计算机控制摄影机运动便成为非常有 效的选择。

另一方面可以用于复杂的场景合成。用计算机控制摄影机进行的多个自由度的运动和 操作,可以精确按照指令而动作。由于可以精确重复原有动作,因此能够用多重曝光合 成复杂的特技画面。虽然许多效果可以靠在后期制作中应用计算机软件直接处理画面来 完成,但是在做画面合成时,比如把计算机生成的画面和实拍的部分合成时,尤其是二 者画面内的人物之间或人与物之间要有严格的互动关系时,需要有精确的对位关系,这 就需要用计算机进行摄影机的运动控制。

计算机控制无疑拓展了摄影的表现力,它所带来的精确而完美的画面效果,使得越来 越多的新颖创意被提出,被探讨、被采纳,而这些创意往往是用传统手段无法实现的。

电影是纪实与再现的艺术,而道具则是再现场景的重要物质基础。早期的电影道具主 要是静止的和手动的,如人工控制的猩猩模型,由人来控制可以活灵活现地模拟猩猩的 动作,非常灵活,但是要重复动作就不可能了,而这在后期合成时是必需的(如同摄影

机的重复拍摄动作一样),这时计算机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在美国影片《真实的谎言》(1995)一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要用原子弹炸毁迈阿密市 的恐怖分子阿齐兹绑架了特工的女儿,特工(由施瓦辛格扮演)驾驶着鹞式战斗机去搭救 。为拍摄这场戏,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剧组用玻璃纤维制作了一个47英尺长的鹞式战 斗机的实体模型,并把它放到实际拍摄场地——迈阿密市中心一座摩天大楼上。为了让 飞机动起来,由动作控制大师布鲁诺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液压传动系统指挥着战斗机模型 按拍摄意图完成了各种动作,这些动作都被记录下来并能够精确地重复。

在室外楼顶上还安装了一个巨大的建筑用起重机,上面吊着一台可以遥控升降的摄影 机,在接下来的拍摄过程中这个装置就像预先设定好的那样精确重复了所有动作。

在高楼上不能拍摄从飞机里向下俯瞰的镜头,因为那样观众就能看见屋顶上的液压传 动系统,镜头会穿帮。为了体现真实的空中搏斗场面,导演将战斗机模型连同计算机控 制系统搬到了洛杉矶机场的一个由飞机库改装的室内摄影棚中,在一块巨大的绿色幕布 下进行拍摄,以利于后期的抠像制作。在摄影棚中计算机控制系统提取了先前拍摄的各 种动作,由演员再次进行表演,这样,能够保证两次拍摄的动作完全一致,合成时天衣 无缝。经过数字技术的合成,天空中的鹞式战斗机和迈阿密上空的天空合为一体了,感 觉飞机正在城市上空翱翔。

在近年来的科幻影片中,计算机控制的道具模型更是大显身手。如《侏罗纪公园》中 的恐龙,一部分是用三维动画软件制作的,而大量的画面是由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模型来 完成的,类似的例子还有《泰坦尼克号》中的沉船模型等。

用计算机对摄影机、道具进行精确的控制最早被用在《星球大战》一片的拍摄中,对 飞行中的宇宙飞船模型和摄影机进行控制,被称为运动控制技术。

3.数字化的后期剪辑

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最有意义的贡献是在后期剪辑领域。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使得 编辑和修改电影就像操作文字处理软件一样简单和快捷,使它越来越多地受到导演和剪 辑师的青睐。数字技术改变了用样片和磁片进行后期剪辑合成的传统工艺。数字非线性 后期制作系统将所有拍摄下来的胶片素材,通过胶(底片)转磁,转换成数字信号进入视 频工作站,以多画面显示、可反复试验和修改、随时选看效果的电子剪辑手段,取代了 胶片剪接室里的手工操作;在计算机上,剪辑的结果就是胶片编号的编码单,即EDL表 ,用这张EDL表回到胶片上套底,就完成了剪辑的全过程。同样,影片中的各种声音, 也可以经过以上各道程序,在计算机音频工作站上完成加工、创造和混录。

电影的数字化后期制作所采用的硬件系统主要包括:胶片扫描、胶片记录设备、数字 合成系统、二三维动画制作系统、高速网络、超大容量存储器、运动捕捉器和三维扫描 仪等相关设备。

4.数字化的电影特效

数字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传统电影特效能做到的,它可以做得更好、更完美 ;传统电影特效不能做到的,它更可以出色完成。从宏观上说,计算机参与电影特技的 制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起控制作用,控制着用来辅助产生画面的装置,用以拍摄特 殊的画面或进行合成,如上面所述;二是直接参与电影特效画面的创建,这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第一类功能是计算机生成(Render)影像,即“无中生有”,也称为计算机图形(

Computer Graphics)技术或电脑成像(Computer Generated Imagery,简称CGI)技术。 他利用计算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软件从建立数字模型开始直到生成影片所需要的动态 画面,在整个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摄影机的参与,这类功能与用传统的模型摄影方法相仿 。模型摄影技术先创造物体,进而创造画面,而计算机可以直接产生画面。

早期的电脑成像技术诞生于军事和航天领域中,但那时要有超大型的设备、复杂的程 序编制过程和昂贵的价格。进入80年代,电脑成像技术日趋成熟,它成本的降低,制作 周期的缩短和视觉效果的改善开始得到电影制作者的关注,少数电影制作者开始尝试采 用电脑成像技术为自己的故事增加说服力和新的表现方式。但在这一时期,电脑成像技 术还并未真正得到电影制作者的认可,主要原因是电脑所创造的图像过于生硬,它的真 实感难以得到观众的认可,影响了影片的真实性。

而进入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动画为代表的电脑成像技术日益成熟,开始大量参与电 影制作,迅速涉足于银幕。从《终结者2》(1989)中的“液体金属杀手”到《侏罗纪公 园》(1993),从《精灵鼠小弟》、《透明人》到《最终幻想》,计算机生成影像的能力 已经达到无与伦比的程度。

第二类功能是数字影像处理,利用软件对摄影机实拍的画面或软件生成的画面进行加 工处理,从而产生影片需要的新的图像。这包括对画面的色彩处理(《辛德勒名单》中 的红衣少女),对合成画面的质感处理(《阿甘正传》中对阿甘与肯尼迪总统握手画面的 胶片颗粒度处理),对画面的变形处理(《天使爱美丽》中的夸张变形镜头)等等。

第三类功能是数字影像合成。自从电影、电视诞生以来,合成技术在影视制作的工艺 流程中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么什么是合成技术呢?合成技术是指将多种源素 材混合成单一复合画面的处理过程。早期的影视合成手段主要依靠胶片洗印和电子特技 实现的,如电影中的遮片,电视中的键控技术,在早期的影视制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 应用。以上这些影视合成技术在早期的影视制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都有很 大的局限,不能实现比较复杂的合成画面,尤其是在计算机制作的图像进入电影之后, 用传统的合成技术无法将其合成在一起,需要由数字技术来完成。

数字影像合成技术是在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中,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的原理和方法 ,将多种源素材(包括实拍的画面和计算机创造的画面)混合成单一复合图像的处理过程 。这类似于化学方式的胶片洗印技术产生的画面合成效果,但功能要强大得多。从理论 上讲,计算机合成的层次可以达到无限的。

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是电影领域最具革命性的变革之一。它不但带来了全 新的制作手段,改变了传统的电影制作工艺;而且对电影的本质及创作观念都产生了强 烈的冲击。一方面,对电影本质的再认识,电影作为纪录媒体的本质正在数字化的冲击 下悄然发生革命。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使虚幻的世界和我们认为真实的世界结合在一起 ,达到了全新意义上的超真实境界。

三、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

1.数字技术丰富了创作手段

电影艺术是视觉艺术的延伸,图像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元素。从电影诞生以来,电影摄 影机是获取画面的唯一手段。通常一部电影的图像和声音是由摄影机和录音机面对真实 的人和环境记录下来的,这种摄制工艺能够模拟出现实世界的逼真感,也给电影赋予了 重要的属性即纪实性,这种纪实性是依托于电影画面的获取手段而产生的艺术表现特性 。在很长的时间里,即使是那些奇思妙想创造幻觉的影片,也只是通过模型特技、洗印 合成或电子特技等手段来制作,所能实现的不过是真实世界的简单变形或移位,还谈不 上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摄影机之外还有另一种获取画面的手段,即绘画。这是伴随着人类诞生而生的形象 化手段,也当然地成为电影画面的一大来源。卡通片中的画面大量来源于人工绘制的方 法。但是这只适用于动画片,它没有反映真实世界的能力。

虽然百年来的电影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仑美奂的佳作,表现了人类的喜怒哀乐和我们 生存的世界。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艺术需要迅速地变革以跟得上时代的飞速发展。 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变化太快了,人们的思维观念发展如此迅猛,传统的电影摄录手段 和绘画手段所产生的画面制约着银幕视听思维的拓展,远远不能满足富于想像力的艺术 家的要求。这时,一个新的角色——计算机出现了。它宣布另外一种获得逼真画面手段 的诞生。由计算机参与创造的画面不仅能够模拟真实,甚至能够超越真实,实现难以想 象的画面效果,极大地拓展了电影艺术的表现空间。我们在《恐龙》、《最终幻想》中 看到的大部分画面完全不是由摄影机所拍摄,不是被感光在胶片上的光影,而是以二进 制数据为基本单元由计算机计算所生成的影像,这是一个全新的影像生成的方式和过程 。

2.数字技术变革了生产工艺

数字化为电影制作创造了全新的前后期制作手段,并已经进入了影视制作的各个领域 。数字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电影制作的速度、效率和灵活性。数字高清晰度摄像机正 在崭露头角,向主流的摄制手段迈进,从而使电影可以摆脱胶片的制作方式,直接采用 以非线性编辑为代表的数字化电影制作系统,利用它强大的处理能力轻松完成任何一部 电影的录制、编辑和传输。早期渗透着过多体力劳动的电影制作工作转化成为在电脑前 轻按键盘或鼠标的创作过程,电影制作的涵义发生了变化。

数字技术为电影艺术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计算机化摄影机的使用,使摄影机的功能 超过了人的眼睛,它可以找到许多人眼无法看到的视角,拍摄人眼无法看到的东西,从 而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视觉奇观。

另外,数字技术不仅是在前期摄录和后期制作领域得到应用,可以说,它涉及到了电 影制作的各个领域和阶段,在创作伊始数字技术就参与其中。总之,电脑展现了这样一 种前景:传统手段能做的,它可以做得更好更完美;传统手段不能做的,它照样可以出 色完成,数字技术改变了电影制作工艺。

3.数字化开辟了电影业的新天地

曾几何时,电视的出现给电影带来巨大的冲击。在数字特效运用之前,传统电影制作 方式所制作的电影很难再对观众产生吸引力,为了把观众从没有文化品位的电视节目中 拉回影院,好莱坞也曾搞过形形色色的技术创新,诸如立体电影、全景电影和各种制式 的宽银幕电影等等,但收效甚微。电影行业一度低迷到让人怀疑是不是还有存在的必要 。电影对于电视的优势就剩下大银幕和胶片的高清晰效果了。

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一切都改变了。数字技术迅速进入电影的制作过程不吝于 给电影注射了一剂强心剂,使得电影在继续发挥其大银幕高画质的同时呈现出造就视觉 奇观的能力,这是目前的电视所难以匹敌的,因此就成为电影再造辉煌的杀手锏。数字 技术最令电影制造者喜笑颜开之处,莫过于它给电影带来了不菲的票房收入。对利润极 大化的追求是制片商钟情于数字技术的源动力,这也让数字技术从最开始在电影中的从 属地位,一度跃升成为领衔主角。在上个世纪90年代,虽然全球的电影市场一片低迷, 但是广泛应用了数字技术的美国电影却风靡全球,票房最高纪录一再被打破。《侏罗纪 公园》打破了《星球大战》持续十几年的历史票房最高纪录,《泰坦尼克号》又打破了 《侏罗纪公园》的票房纪录。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票房收入超过一亿美元的 影片基本上是运用数字技术制作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数字技术是一部影片成功的必然 因素,但它确确实实在许多影片的成功道路上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4.数字化从技术上加快了影视互动进程

传统上电影和电视是传递活动影像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它们的艺术特点不同,同时拍 摄、制作和播放的技术条件又有所不同。以前人们在谈到电影电视的区别时,过多地关 注二者在制作工艺及画面质量上的差异。电影是用胶片摄影机拍摄的,电视是用电视摄 像机拍摄的,胶片的颗粒度(直接影响着分辨率)和色彩的宽容度都要高于电视。由于电 影的发明早于电视,电视在艺术上借鉴了许多电影的表现手法。而在技术上,则是电影 亦步亦趋地跟在电视后面。

而数字技术则打破了以载体为主要依据来划分影视艺术的分野。在数字领域内,电影 画面和电视图像都变成了计算机中以0、1存在的数据文件,其实质是一样的,处理手段 也完全一样。就目前来说,二者的后期制作过程一致,对电影的后期制作手段也同样能 够应用到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如数字特技、三维动画等,电影的最新成果很快便推广到 电视中去,从而使电影和电视工作者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电影和电视首先在数字 后期的制作领域走到了一起。而随着前期摄录设备的趋同(数字高清晰摄像机在电影拍 摄中的应用),影视艺术的互动乃至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电影和电视正在同步走向 未来。

5.数字技术丰富了电影语言、造就了新的电影时空

任何一种视觉艺术必须要同时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上展开才能给人以欣赏的快感。从古 至今,在人类文明所创造的艺术形态中,惟有电影给人们以壮观的时空感受,它比戏剧 、舞蹈等舞台艺术以及绘画艺术在创造丰富生动的时空方面更有长处,这也是电影艺术 的本质特点之一。当人们坐在电影院里沉浸在动人的情节中时,也体验到了在二维的银 幕上通过透视原理和物像的运动来展现出的三维时空。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及 电视的冲击,如何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成为电影发展的重要课题。但以往人们的 努力往往受到技术的制约。作为与技术手段关系最为密切的艺术形式,数字技术给电影 带来了生机,为多维时空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手段。而计算机生成的图像或协助生成的 图像不仅能够更加立体化地展示原有的三维空间,同时强化了电影所具有的时间 + 空 间的四维时空效果。在这种画面上所创造的作品给传统的镜头组接原则和剪辑观念提出 了挑战。

众所周知,电影在三四十年代由于广角镜头的出现使得摄影机可以拍下距离从半米到 六七百米的清晰画面,这一技术上的进步影响着电影理论大师巴赞对摄影机表现力的看 法,他认为摄影机可以完整地表现生活,进而提出了纪实美学的理论,这是电影技术丰 富电影语言表现力的最生动的例证。而在数字技术的参与下,计算机能够设计拍摄的运 行轨迹,并且可以无限制地重复,再由数字技术合成,这样就诞生了一种新的转场方式 。在一个不间断的画面里(这不是我们所说的摄影机从开机到关机之间连续的一段镜头) ,一个人可以穿越多重时空,电影的奇观本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美国电影《骇客帝国》中采用全息静动摄影术制作的画面为观众带来了新奇的视觉 效果。这种拍摄方法来源于Staff Motion摄影法和Goal Motion摄影法的结合。其原理 是以被摄体为中心,把Still Camera即单镜头照相机按一定的间隔排成一圈或一排,在 同一瞬间每架照相机都摄下一个静止的照片,由于照相机有同步快门控制,这样就能在 一个时刻拍摄到多个角度的静止画面,然后输入电脑进行编辑处理。电脑就像动画师一 样将一系列静止的图片组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连续的画面呈现在银幕上。之所以称之全 息静动摄影术,是因为它像全息摄影一样能够拍摄立体画面,而与全息摄影不同的是画 面给人的感觉是动态的,它把照相机拍摄的静态画面通过后期处理形成了连续的动态画 面。照相机排列的路径决定了画面的动势。

6.数字技术带来了对电影本质的重新探求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辩:电影究竟是用以记录现实的还是用以虚拟现实的。遵循着早 期理论大师们的理论,其本质定位在“物质现实的复原”(克拉考尔)或“存在的证明” 上。这些本质特征都是建立在以照相为基础的真实性上。后期的电影特效也只是在原有 的画面上进行简单的、低水平的处理,并没有更深层次上的画面再创造。而数字技术所 带来的视觉效果,像《阿甘正传》中阿甘跨越时空与三位美国总统握手的历史虚构;《 侏罗纪公园》中将亿万年前灭绝的恐龙重现在银幕上与人共“舞”;《谁害死了兔子罗 杰》中真人与卡通角色逼真自然的交流,等等。这些计算机创造出来的影像表明电影不 仅可以不再是物质现实的简单复制,它所制造的“视觉谎言”也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 真实”概念。

7.数字化改变了观者的观影习惯

数字化的拍摄、数字化的制作、数字化的观影环境,给观众以全新的观看体验。在电 视领域,以大屏幕、高画质的等离子体和液晶电视为代表的观看设备正占据主流。以光 纤网、宽带网为代表的传输渠道将给电视观众提供大量的频道可供选择,观众观看的视 角也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选择的多维视角画面,看电视的习惯将大为改变。

单纯地谈论数字化对于电影的意义而言,这是一些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制作的影片。而 实际上,数字化对电影观众产生的影响更为瞩目。数字化不仅改变了电影自身,更重要 的是使电影这种传媒形式的特性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数字化正在迅速变革着电影的载体 形式和传输手段。电影的发行和放映可以不再以物理的方式进行,他可以以比特流的形 式通过光缆或卫星将一部影片直接传到影院,或者随着带宽的加大观众在自己家的计算 机前借助互联网络看电影的惬意享受也指日可待。

数字技术还给我们带来了观赏上的全新形式。以数字放映机为主的数字电影院将提供 更好的放映环境,声光色影的质量将大大提高,会带给观众一个更精彩、更清晰、更身 临其境的观影经历。更有意义的是,互动性、非线性叙事方式的影视作品(包括网络作 品)改变了以往那种单向的观影习惯,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

8.数字化带来了大众视频消费时代

电影曾经是人类艺术殿堂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引得无数人对它顶礼膜拜,“神圣” 的电影艺术有着一道高高的门槛。对电视也是一样,长期以来由于它高昂的制作成本和 贵重的专业设备一直使业外人士与之无缘。而数字技术改变了这一切。电影电视不再是 一种垄断性的行业,大众视频消费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传统影像业正面临挑战。数字DV摄 像机的普及和廉价带来了影视制作的个人化。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 作品来与社会交流,而这个过程会很便捷。随着数字影像作品的增多,作品交流欲望的 增强,一种新的影视传播方式会孕育而生。

四、诱惑与陷阱——如何避免数字化的误区

1.滥用数字技术之弊

虽然数字技术的介入使电影的艺术想像力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使其摆脱了技术条件的 制约,为电影创作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特别是对于电影制作技巧的丰富、制作与传 播手段的改进,对于增进电影的艺术感染力,以及对于社会电影文化的普及与深化,都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对技术的痴迷追求把本来为电影艺术创作服务的技术手段游离 出来单纯来炫耀制作技术,成为数字技术应用的大忌。这种倾向在近年来的电影中有愈 演愈烈之势。1977年,人们对乔治·卢卡斯所呈献的电影大餐《星球大战》表现出了极 大的赞叹,高科技的应用造就了电影的辉煌,甚至影响了一代美国青年。詹姆斯·卡梅 隆《终结者2》也在当年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数字技术在电影 中大放异彩的时期。而近些年来,技术虽然呈几何级数般发展,但是艺术创造力和表现 力却相对停滞,数字技术含量很高的影片似乎已经提不起观众太多的兴趣。2001年诞生 的被称为该年度影坛“超人气科幻大作”的《最终幻想》在全美的3000余家影院全面登 陆。作为一部纯粹的主要由电脑动画制作的电影,片中人物的逼真程度无与伦比,甚至 令许多大牌明星都为之汗颜。但就是这样一部“将数字化进行到底”的数字特效大片, 企图虚拟一个超时空,而味同嚼蜡的老套情节却使观众厌烦,虚拟人物在细节上的失真 也使间离效果更加明显,耗资1.37亿美元的大制作其票房也成了“最终幻想”。人们不 禁要问“数字化是诱惑还是陷阱”。

其实这不是技术的失败,这是过度炫耀数字技术的结果。对技术的过分追求与执着就 意味着对电影本质的漠视,一味追求感官刺激让电影失去本身的意义,令人目瞪口呆的 金属质感画面更容易映衬出影片行尸走肉般的死寂与冰冷。过多地使用数字效果,也会 在无形中增加视觉冗余信息,影响观众接受有用的信息,喧宾夺主。“过犹不及”。

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可以意识到,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来说,永远都是一柄双刃剑。技 术越是进步,其异化作用的表现也愈加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严肃的问题一 直萦绕在人们心中,那就是高科技时代由人类发明的技术是否会被滥用,从而对人类的 生活造成负面作用,在这方面有着惨痛的教训。原子能技术既给人类解决了能源问题同 时也给世界笼罩上了核战争的阴云,工业革命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同时也为两 次世界大战制造了规模空前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基因技术可以制造克隆羊,当然也就 可以克隆人,这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伦理道德危机。就如同电影《透明人》一样,我们 可以目睹一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从完全透明的状态变为正常状态的过程,的确很逼真, 甚至完美。因为它不但调动了电脑绘图专家,还吸收了生理学家来参与。但是这部影片 所反映的主题是人类该如何控制自己的创造能力,这倒给我们以启发。

看电影不同于玩游戏,《最终幻想》系列至今仍是全球游戏迷们的最爱,而人们坐在 电脑前玩游戏时的感觉并不等同于在银幕前的观影体验。虽然视觉体验是看电影的一种 动机,但观众更为关注的依然是电影的主题,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感需要在银幕上获 得一种认同。离开了主题,电影就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而《最终幻想》电影版中的 人物虽然是电脑生成,其造型、动作比以前成熟多了,但它终究代替不了有血有肉的人 。

2.如何避免数字化的误区?

一部电影,如果过度依赖技术手段,失去了对人生的感悟、对现实的体验,变成了纯 粹数字技术的演示版,电影艺术离穷途末路就不远了。在让人们享受数字技术的视觉盛 宴时,对人的心灵无异于是一场谋杀。

技术的外表不能代替人的思考,电影的本质是叙事,要给观众讲个什么样的故事,渗 透着导演的构思与创造。这种包含着人文内涵的东西,是技术无法代替的。如何把数字 技术与内容有机联系起来,让数字技术为人物与剧情服务,是避免数字化误区的良方。 被誉为好莱坞“最擅长运用特技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说:“其实所有的电影元素 都是特技,摄影机是,镜头是,麦克风也是。对我而言,这一切只是科技的艺术形式罢 了。”早期的《E·T外星人》用模型特效制造了一个可爱的外星人E·T,并讲述了他与 人类的感情故事。整部电影使叙事和特效达到了完美的融合,也许当年的特效比不上现 在的大片高超,但是,它所反映出来的“人”(地球人与外星人)间温情永远都会是电影 迷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在谈及审美感受时提到了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悦耳悦目,这 是最低层次的感官享受,其次是悦心悦怡,最高层次是悦智悦神。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 术,自然要给人以视听效果的真实感和惊悚感,但单纯依靠高科技和数字技术给人以视 听感官的刺激是不够的,电影应该突破单纯的感官享受,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一直以来,在电影制作人中存在着如何应用数字技术的争议。这首先涉及的问题就是 在电影中数字技术究竟要表现什么?进一步说数字技术应该表现什么?从电影数字化进程 中的得失两方面经验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数字技术要表现传统影像不能表现的视觉奇观。电影自诞生伊始就不断地制造着视觉 奇观,以前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许多题材不敢想,时间久了也就不去想。而数字技术 打开了思维的闸门,数字技术使传统的以摄影机为主的获取画面手段有了新的驰骋空间 ;在计算机上创造电影画面可以为所欲为。现实中存在的、不存在的、想象中的甚至匪 夷所思的想法都可以付诸于实施而呈现在银幕上,变成可见可闻的生动影像;数字高清 晰度摄像机的使用展示了电影全数字化制作的美好前景;由计算机控制的摄影机能够以 人所不能的角度和动感进行拍摄;计算机所控制的道具、灯光等有助于创造更为新奇的 视觉效果。借国人熟悉的一句话演绎而来就是“人有多大胆,机有多大产”。数字技术 可以处理画面和创造画面的能力为电影艺术家的想象空间减少了许多缺憾。

数字技术要满足网络时代观者的心理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说,电影给人们感官上的 愉悦之处就在于它可以使观者以超常的视角去看世界,从而获得满足。数字技术自从在 应用到电影制作中伊始,就满足了人们极大的好奇和观奇心理。人们不仅愿意看到《终 结者2》中能够融化的机器人,也愿意目睹阿甘跨越时空与肯尼迪握手,和猫王一起接 受采访,到中国打乒乓球,同样更有兴趣奔驰在侏罗纪公园中与史前怪兽擦肩而行。

数字技术要更真切地传达人类的情感。数字技术不只是用来制作视觉奇观,或用来表 现惊险、恐怖影片或激烈的动作片的特技效果,如果以平常心来看待它的话只是把它看 作是一种电影制作手段,那么它同样能贴切地表达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数字技术 为导演的叙事增加了表现手段,能使其故事更加饱满,更加动人。从早期的影片《人鬼 情未了》所展现的一对燃情恋人穿越生死阴阳界的相会,到《精灵鼠小弟》中由三维动 画技术创造的可爱的小老鼠,一直到近年来的《天使爱美丽》,数字技术的应用表明它 可以给电影艺术和电影美学提供一个新的舞台。电影制作者完全可以用数字技术叙述一 个逼真的故事,更深入地表现导演的意图,创作出完美绝伦的艺术画面,以此更深刻地 表达制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寄托的关注和影片内在的含义。正如我们看到的,《阿甘正传 》中影片开头那根在空中不断飘浮的羽毛的画面,是由数字合成技术将实际拍摄的素材 和计算机动画制作的羽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象征着阿甘平凡而完美的一生,充满诗 意,寓意深刻,留给人许多感叹与思索。

数字技术是制造电影真实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越来越多的电影采用了数字特效手段 作为商业卖点和艺术亮点,从而造就了电影奇观。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电脑制造了 恐龙,也能生产出完全不用真人演出的电影,但它并不能真正代替人类的表演。作为人 制造出来的计算机化的画面,它仍有其局限性。电影中毕竟是人在交流,技术手段不应 喧宾夺主。电影制作的任何技术形式,包括数字技术,都不可能在电影中直接地独立存 在,必须作为表现形式或表现内容的有机组成。恰当运用数字特效将大大增强影片的可 视性与艺术性。否则,一味偏重于数字技术只会适得其反。乔治·卢卡斯拍摄的《星球 大战首部曲—幽灵的威胁》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有计算机的参与,用电脑制作了浩瀚的沙 漠和无数个外星球场景,应该说特技效果是十分新颖,无可挑剔的。但是该片由于过分 卖弄特效,剧情内容单薄,甚至连故事也叙述得很不连贯,人物性格苍白,感情层面几 近于无。观众看了以后,除了一些古怪形象的感受外,脑海一片空白。

3.如何在视觉特效方面来评价一部影片

视觉特效在影片中的价值取决于视觉特效与真实性叙事的结构平衡。以是否具有内在 的真实为评判标准。

谈论到“电影”这个词,如果不加限制词,我们指的就是叙事性的影片。数字技术在 电影画面中体现出来的效果大致有两种:显性的和隐性的。前者看重的是视觉效果,往 往体现现实中久已不存在的或根本不存在的画面,如《深渊》中的水怪、《侏罗纪公园 》中的恐龙、《终结者2》中的未来杀手等等,目的是给观众以视觉刺激;而后者是把 特效巧妙地隐藏在叙事之中,表面上看起来数字技术只起到一种辅助作用,如《泰坦尼 克号》等灾难片中的灾难场面、《阿甘正传》中的羽毛、甚至是《战栗空间》中的“长 ”镜头。

这两种效果的最大差异就是人在影片中的地位。前者表现的主体大多是异类,而后者 的主体大多是人类自身,创作者通过数字手段制造出来几近真实的影像来突出塑造人或 人所处的环境,有助于更好地表现影片的人文内涵。在这方面最成功的影片是《阿甘正 传》、《泰坦尼克号》。

电影艺术的本质决定了电影成功的根本原因还是人文精神。《泰坦尼克号》是数字时 代的爱情神话,没有数字技术的参与很难表现这一爱情故事,没有爱情故事的注入数字 技术就会显得空洞无味。在《泰坦尼克号》中,由计算机参与制作的镜头高达500多个 ,但它们并非像《侏罗纪公园》、《终结者2》或者《独立日》中的特技效果那样令观 众在观看时啧啧称赞“这个特技镜头做得真棒!”、“那个镜头真像,肯定是特技做的! ”,他们只是以一种常规电影拍摄所难以创造的非凡的视觉效果将观众带入一个真实动 人的叙事情境中,让他们的心灵与“泰坦尼克号”共沉浮。导演卡梅隆的最终目的就是 要用逼近真实的视觉效果来创造感情效果,视觉特效隐含画面之中,让观众在潜移默化 间完成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如果说在此之前,好莱坞运用高科技的目的是为了夸张影像 的奇观效果的话,那么,从《泰坦尼克号》开始,人们将以一种更为平和的眼光来看待 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作用,如同摄影机和道具一样,它将成为越来越多的电影创作追求 真实、走近观众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

1895年12月,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咖啡馆放映《火车进站》和《工厂大门》时, 也许并没有意识到电影的诞生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如此大的影响。电影彻底地改变了我们 看世界的方式,也扩充了我们原本单一的感知经验。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公 司取名为“梦工厂”。确实,电影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创造“梦”的地方。大银幕上演 绎着的故事,总是在真实与虚幻之间和观众捉迷藏。而电脑的引入为电影艺术家的创意 提供了更大的挥洒空间,数字技术不但丰富了电影艺术家的造梦手段,同时也促使电影 艺术家不断地探索新的电影语言。观众也由此能观赏到更多更精彩的电影作品。从电影 制作的角度看,数字化带来了制作手段的丰富、制作效率的提高和制作成本的节约,但 是这并不是全部。从深层次的意义上说,数字化为人类提供了一把将电影艺术从必然王 国带向自由王国的金钥匙,提供了让人类的思维想像力自由驰骋的可能性和途径。

标签:;  ;  ;  ;  

数字时代的电影技术与艺术_胶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