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四大名旦”的情感表达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名旦论文,透视论文,期刊论文,情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传统的四大媒介中,期刊媒介远远落后的广告总收入很直白地彰显了其总体的衰落不振,业界人士戏谑:“要想砸钱,就办期刊。”庆幸的是情感类期刊的长盛不衰给这衰败的庭院增了一丝繁华。虽然情感类期刊的成功有“女人的钱最容易赚”的原因,但从期刊“四大名旦”对情感因素的处理上,可见,这类期刊的成功并非是完全凭借其天时、地利、人和而不动脑筋的坐收暴利。
一、期刊“四大名旦”的现状
在中国,《读者》、《知音》、《家庭》、《女友》被称为中国期刊“四大名旦”,在发行量上它们一直稳居中国期刊业的前茅,并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势头。
1981年诞生于兰州的《读者》,在其成长、发展的历史中,几乎创造了中国期刊的神话。创刊仅仅3年,杂志的发行量就由创办时的10万份,达到了1984年的180万份。出刊第4年,杂志便跨入了中国期刊排行榜前10名。1995年,发行量突破400万份,跃居世界综合文化类期刊前10名之列。2000年4月份一度达到605万份,现如今,发行量仍稳定在520万份以上,居世界第四。无论是在读者的心目中,还是在业内人士客观的评价中,《读者》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期刊。
全国发行量最大的纪实类期刊《知音》杂志,则成为了一种“知音”现象:《知音》1985年创刊,当年年底发行量就超过100万份,1996年达到200万份,海外版达30万份,1999年月发行量跃至450万份,除了主打产品《知音》,还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面对特定读者群的期刊,由一刊变成七刊,并大都相当成功,系列化、小众化的发展路子走得很平坦。2000年成立了报刊集团,走上了多种经营之路。
《家庭》是第一个“吃”中国期刊集团这只“螃蟹”的媒介,20多年来,《家庭》杂志月发行量居全国同类期刊前茅,并发行到港澳地区和海外27个国家,发行量在全球文化综合类期刊中位列前8名。在分众传播为潮流之时,《家庭》也敏锐地把握住了这次机遇,推出系列刊《风韵》和《孩子》,《风韵》抓住了大部分期刊对30岁以上的妇女关注不够的“空白点”,《孩子》则抓住了家庭围绕的“中心点”,抓点十分准确,并以全新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参与期刊市场竞争。
《女友》杂志创刊15年来的业绩也一直不凡,1996年发行量达到65万,以其厚度与多彩页印刷表达着它的质量与财力,在《女友》之后,又相继创刊了《男友》、《文友》,都出师告捷。2001移师海外与澳洲亚太多元文化出版发展有限公司、澳洲中国书店联合出版月刊《朋友》。从已出版发行的杂志看,总体反映良好。
然而,业界有些人土却对这类期刊的成功或心态酸涩,或看法偏颇,认为“俗”、“浅”的东西不屑谈论,不值得深入探讨。但成功自有成功的原因与理由,客观分析这一现象才是正确的心态并有益于中国期刊的向前发展。情感类期刊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以期刊“四大名旦”为例来分析它们在对情感因素的运用上一“情”定乾坤的办刊理念,探寻它们的特色与可取之处。之所以以它们为例,一方面是因为这四本刊物有代表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对情感因素的成功运用是其最大的特色,有可资借鉴之处。
二、情感的定位
定位准确是成功的一半,因为以后要做的就是努力走的问题,而不存在时常停下来怀疑路子是否对的困惑。为此,情感类期刊的定位就是要在诉说故事中做好“情”字大文章。因为不论一个人的层次如何,在心理上都有对情感的需求与对轻松休闲的需求。在阅读心理上,对故事的好奇远胜于其他文本,一个有层次的人可能对时政不感兴趣,但一般不可能对情感及真实的故事不感兴趣。同样,一个有素质的人可能因专业或爱好而对某一类期刊不感兴趣,但一般不会对情感类故事完全排斥。正如美国的麦克道格尔所说:“人情味就是对人类的兴趣,对人类美好和进步感到兴趣,对他人的不幸的同情。”他进一步指出,读者兴趣就是人情味,因为这类期刊着眼于人的本性(对情感的追求、向善心理、好奇心理等)而具有很强的适众性与心灵接近性,一般不用过分细分受众,这样,在受众上就具有宽领域与多层次的优势。
《读者》立足于人文关怀,对人的关注有一种基督教似的怜悯慈爱精神,并在哲理故事中,用这种精神润物细无声地劝导人们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不幸,并要睿智地看待人生、看淡名利。读完《读者》,在情感体会上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两个长者在向你谈社会与人生,一个是具有强烈人文主义的智者,一个是具有怜悯之心的博爱教父,能让人心弦为之怦然而动,可见,办刊定位上,《读者》反映的是对“人本身的善待、关注之情”;《知音》的读者对象定位于平凡人身上,故事也主要来源于平凡人,用纪实的手法诉说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给平凡人看,咬定“真”字与“情”字不放松,相对而言,《知音》多反映的是“一种知音相惜之情”;《家庭》的办刊定位上主要体现的是“家庭”二字,围绕夫妻、父母子女等家庭成员间的亲情、爱情等来体现可贵的家庭亲情与温馨的家的氛围,用一种浓浓的感情为家的安稳与幸福服务,相对而言,围绕的是“家庭亲情”;《女友》一个“友”体现了其定位是青年女性,也表明主要定位于城市女性,因而,抓住的是青春小资女性对生活对爱情的浪漫之情,反映的情感多纯净、缠绵、浪漫、时尚。所以,它主打的是“浪漫纯情”。
对人的关怀是人类最终极的关怀;对情感的需求也是人类最本质的精神需求,因而,“四大名旦”在办刊定位上准确地选定了各自的情感定位。
三、情感的内涵
任何媒介取胜于市场的最重要条件就是要做好“内容为王”这一块,如何在内容上完美地体现所定位的一种情感,“四大名旦”各有侧重,也各有特色。
《读者》首先在栏目的安排上强调“人文主义关怀”这一主题,它强调文章隽永与余味无穷的哲理性,再之是知识性与趣味性,并注重文章的风格为这一主题服务,《文苑》里刊登的一是充满浓浓亲情的故事,并偏好带点淡淡哀伤与怀念色彩的文章,二是人与人之间充满人文主义的感人文章;《社会》栏目又细分为《社会之窗》、《杂谈随感》、《警世钟》等,钟情在忙碌红尘中不忘保持人的高贵品质与以人为本的生活态度以及警世“三言”类的文章;《人生》则倾向于抒写漫漫人生中人与人之间的动人情感故事、人生旅途中一刹那的真情碰撞、能给青年人对人生的看法与态度以启迪的隽永哲理故事;《生活》则力图告知人们在不可预测的生活中如何活出一种达观的状态,在选材上喜欢智慧小语类文章、喜欢带点佛性生活态度的故事;《补白》栏目补的是清新短小的人性、亲情、生活哲理的小品文。在整个栏目内容设计上编辑力图用自己的所有情怀来使人们生活在幸福之中,远离痛苦与不幸,人文主义浓烈。
《知音》在内容选材上对文本的选择坚持走纪实的路子,着意弹响“人情美、人性美”之曲,力求做平凡人的知音。其所描写的人情美主要表现在友情、亲情、爱情这三种情感的美上,通过表现这三种情感的故事来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达到一种心灵洗涤的作用。该刊的《人情大世界》、《爱心行动》等专栏最能体现这一特色。在《知音》中,更多的是反映爱情,好似它最重要的主题,但它所反映的不是风花雪月的爱情,而是经历过风吹霜打的爱情、经历过考验的爱情。这样就显出了生活的深度与爱情的纯度。内容选材对人性美的表现上,立足于以平凡人身上的故事来体现平凡人那种扶危济困、见义勇为、隐忍付出、吃苦耐劳等传统的人性美德,凸显普通人身上的光辉品质。做法上一是尽力落脚于下层平民,二是尽力落脚于命运多舛的家庭,三是所写的对象大都是文化层次较低的群体,从而体现“小人物的伟大”,用来自低层平民的那种为他人承受苦难的大无畏精神来体现可贵的人性美。因而,也就更易于令人动容,并尽善尽美地达到了“人情美、人性美”的要求。
《家庭》在内容上与《知音》有很大的相近性,也强调纪实,注重真实的有关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故事。但另一方面,《家庭》更强调围绕“家庭”做情感“文章”,强调怎样建筑好家的温馨。如《家教特区》指导父母怎样教育好子女,但却不是刻板的说教,而是用生活中存在的现实例子,用讲情感故事娓娓道来的方式达到启迪父母教化孩子的功能,如《拔苗助长,害惨了“神童”儿子》。《寻常人家》、《我爱我家》写寻常人家的故事,《挽救婚姻》则立足于告知如何挽救婚姻保持家庭完整的故事,以给情感危机边缘的人以借鉴。《家庭》在内容上以“家庭”为核心,以有关爱情、婚姻等方面为辐射来做好家庭“情感”文章。
《女友》在内容上则是着力把握青春都市女性的心理特点,特点就是有点小资、有点浪漫、有点善感。因而在内容安排上有两大特色,一是做好青春偶像、明星的情感档案故事,以满足读者的追星心理,此者求真;二是做好缠绵悱侧。怎样最浪漫怎样才纯情就怎样写、就怎样编爱情故事,此者不求真实惟求动人。所以,《女友》的着力点就是要善于引领小资女性的心理倾向与生活时尚。例如追星、追偶像,能让她们呼啦啦地跟在你后面跑就是成功;再如浪漫,就是要善于发现感人的爱情故事,没有真的那么编也可以,只要能让她们为故事里的爱情故事或哭或嗔,成天幻想着自己也能成为故事中的人物就是成功。《女友》在内容上注重两把扇子同时煽情。
四、情感的表达模式
“四大名旦”在表现形式上各有“善情”之处,其中以《读者》、《知音》、《女友》最为突出。《家庭》的表现形式接近《知音》,但运用没有《知音》成熟,因而下文就不做多述。
《读者》充满“人文关怀”地款款诉说故事与哲理小品文 《读者》强烈的人文关怀主题,使其在主题上就具有了可亲可近性。在表现形式上,这种主题使得在叙述中很适合于用款款诉说情感故事的方式来叙事,特别是《文苑》中的文章,这一特色更加鲜明,里面多是关于亲情、友情等的怀旧文章,作者用一种充满深情的笔调款款情深地诉说往事,使读者在其诉说中情感越积越浓,读罢那些过去的亲情、友情故事,读者会有一种淡淡的哀伤久久挥之不去。这种怀旧文章的叙事模式为:“直接从源头回忆→中间叙述故事→结尾再目光回收”,这种模式使诉说方式或深情、或明快,都让人感到亲切养眼。《读者》在表达方式上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通俗晓畅哲理式的叙述方式。这种文本,其中一类接近“小女人文学”,故事可以编造,讲求对生活、情感的感悟,文风清新隽永;另一类是哲理小品文,可以伪托伟人说理、可以编造哲理故事,只要能启迪人们应有怎样的生存态度即可。不管哪种文体,《读者》都讲究文章情感中的人文关怀精神,在表达手法上讲究清新可亲、晓畅通达,力图使文章达到品茗之后余香长留的效果。
《知音》的“知音体”与对悲剧的利用 在文章写作形式上,《知音》的独特“善情”之处就是“知音体”了,这是《知音》讲情感故事长期以来摸索出的独特写法,“知音体”到底是什么?一句话就是:传奇的纪实故事+绘声绘色的描述来表现情感传奇。《知音》的文章讲求用情感之语来描述故事,有深情蓄积于内,正如沈德潜《说诗语》言:“以无情之语而欲动人之情,难矣。”有编辑说,不是谁要你那么写,而是不写成那样就上不了稿,自己琢磨久了,也就写成那样了。至于为什么那样写,从理论上讲,黑格尔的话能做最恰当的解释,他说:“既不是它碰巧在那里,也不是由于除它之外,就没有别的形式可用,而是由于具体的内容本身就已含有外在的、实在的,也就是感性的表现作为它的一个因素。”因而,“知音体”的写法在功能上就是要感动五道关口的审稿者,文章能“情动五关”,刊物自然也就办出感情。在人物的表现手法上,它的做法主要有三种:其一是相互辉映法,就是用涉及的主人公的共同美好心灵及言行来表现“人情美、人性美”;其二是以丑衬美法,美丑相对,自然更加鲜明,读者自然会感到美者愈美,丑者愈丑;其三,体现悲剧美法,悲剧感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命运对人的生存残酷无情的否定,同时,人对命运毫不妥协的抗争,往往是以人的失败而告终,从而产生一种悲壮的美。悲剧一般表现的是善恶力量的正面冲突与交锋,因此,更能扣人心弦,也更有感人的力量与道德教化作用。对于悲剧,读者很容易从三个方面被拨动心弦:一是悲剧人物身上所具有的悲壮与崇高;二是因反面人物及外物对正面人物的迫害,而产生的对悲剧人物的强烈同情与对反面人物的否定及本能厌恶;三是对悲剧人物的受难感受。因为,人的苦难、痛苦、不幸、危机,无论以何种方式表现,都会引起观照者的痛感,使读者产生随之命运起伏的情感变化。《知音》在这方面的选材相对较多,且立足于以平凡人所遭受的不可抗拒的巨大外来灾难为背景,来写平凡人与命运“精卫填海”似的不屈抗争的悲壮故事,给人一种震撼的悲壮美。悲剧的感人之处就在于主人公的不幸不屈与多种情况下失败的命运结局,因而更能打动读者。但这样也容易带来读者欣赏后的沉重心理反应,作为休闲类期刊,《知音》选材上的巧妙在于所选的故事在结尾大都有一个真实的“光明尾巴”,而这个光明尾巴的实现则多是个人与社会共同相帮的结果,这种结局一方面符合中国人的阅读心理,另一方面也让读者在享受故事的同时感动于人性的美,并吻合了《知音》的定位。
《女友》写作表现形式上的“新新语言”与煽情的表达方式 《女友》针对的是16岁~30岁之间的女性,这类小资群体追逐新潮,讲究小资情调。因而,《女友》在写作上的一大特征就是对“新新语言”的运用,以接近读者的阅读习惯。另一特色就是在叙述上对小资情调故事的煽情。如对《流星花园》的报道中,这类语言比比皆是:“你《流星花园》了吗?”、“F4是离我们很近,能与我们同呼吸、共心跳的people。套用道明庄姐姐对道明枫妈妈的一句话:我们要的不是神唉!”、“给一个感动的理由先”……在爱情故事上的煽情,一是语言上的煽情,二是故事结构上故意一波三折,故意搞得荡气回肠的煽情。所以,在表达方式上具有鸳鸯蝴蝶派风格。
五、情感的培植
刊物办得情意绵绵,目的只有一个:煽旺读者的情感之火。“四大名旦”的制胜法宝就是着力培植读者对刊物的感情,使刊物所表达的感情与读者的情感达到高度吻合。《读者》、《知音》的读者定位相对宽泛,但在对受众情感的培养上,《读者》是在抽象上培植读者对刊物的情感,《知音》则是在具象上培植读者对刊物的情感,而《家庭》与《女友》是在有自己的专门针对性上寻求相关受众。因而,受众更容易固定。
《读者》在培养这种感情上采取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办好杂志。内容好了,杂志办成熟了,就有好的能吸引读者的作品,也就不会在栏目设置上换去换来而无所适从,这样,自然就有了固定的读者群。《读者》在内容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是十分宽泛而抽象的,那就是定位于“人文关怀”并极力在这四个字上做好情感文章,人文关怀就是体现在对人的最基本的关怀上,是围绕“人”字做文章,这一点与《知音》不谋而合。对人的倾力关怀自然会在心理上接近读者,在内容也不会是面目可憎。再之,《读者》像美国《读者文摘》一样,栏目简单而清新,且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如果刊物一旦被读者接受,就会很容易地形成固定读者群。因而,《读者》就是以这种“休养生息”之法找对了培植读者对刊物情感的路子。
《知音》在这方面也很注意培养读者对刊物的感情,其一是深入百姓生活,生活气息浓厚,反映百姓的情感、苦难、奋争,文章感情真挚,通俗优美,内容与写法都十分贴近百姓,既没有精英们的脱离下层也没有新锐们的前卫浮华,而是把目光主要放在平凡人身上,真正做读者的“知音”。其次,坚持走情感路线,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因为期刊的围剿与恶俗期刊的大量出现,知音人一度为路线问题产生过争论,最后还是坚定了下来,因为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爱情、亲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受到进一步的冲击而变得淡漠,人们需要这类反映“真情美”的故事,这是读者的情感需求,坚定的路子使《知音》有了稳定的读者群。再之,《知音》把重点放在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及精神世界的真诚关注上,每篇故事都在故事的倾诉中倾注大量的感情与读者进行心灵沟通。如《心灵深处》、《人在旅途》等栏目让各式各样的主人公自己写自己的真实故事,把自己的真实人生记录下来,讲述他们所经历的挫折和坎坷及对友情、亲情、爱情的所思所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克服人生的困难与不幸,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痕,同时对其他读者也产生触类旁通的启迪心智的作用,做读者人生道路上的真正知音。
总之,期刊“四大名旦”的成功既不是剑走偏锋,也不是以“俗”、“浅”取胜,它们反映的是人类的人性之美,是缠绵纯净的爱情之美,当时政、新锐类杂志为市场而苦恼、为“高处不胜寒”而自艾自怜时,应别丢失了最基本的办刊常识:刊物是办给人看的,人是有感情的,别忘了要办出感情。情感类四大期刊做好了“情”字大文章,成功也就理所当然。业界应做的是:把它们作为一个可资借鉴的例子,思索一下当代刊物如何反映时代的情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