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选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时代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它需要的人才是一种新型人才。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而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因此人才的选拔是知识经济的命脉,人才对知识经济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人才对农业经济的作用,也大大超过了人才相对于工业经济的作用。人才在知识经济中发挥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的最重要素质是其创新能力。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知识和法律规范下的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不尽资源。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智力型经济,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主要地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而不再依赖于稀缺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创新是一种智力活动,创新活动源于创新型的人才。发展新型智力经济的核心在于人才,在于用新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培养和交流人才;在于用新的概念全方位地认识和选拔人才,不仅着眼于科学研究人才、技术开发人才,而且着眼于从事研究和开发的管理经营人才;在于用新的模式高效率地使用和激励人才,其核心是发挥人才的创造性,人才是未来智力经济的制高点,是这场新的国际竞争的焦点。谁掉以轻心,谁就会在世界新格局中失势。
人才的拥有比资金的投入与积累和市场的占有与扩大更为重要。国内外许多高技术企业都是在有了技术创新设想的人才和看到潜在市场的人才之后,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的。除技术和市场人才以外,管理人才也同等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说,管理人才是更高智力层次的人才。
要发展我们的知识经济就要开发我们的智力资源,使我国的高级人才达到国际水平,只有拥有了能与国际高水平人才抗衡的人才,有了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人才,我国的知识经济才能发展。因而我们有必要参加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各种国际人才竞争。
一、人才选拔的标准
知识经济人才的首要标准是真正有知识,主要是真正有现代科技知识,现将联合国系统和西方国家对高科技产业的研究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个人基本知识要求简单总结如下:
1、高等数学(一些基本概念,例如微分方程);
2、在R&D(研究与开发)某一领域中的实践(至少5年);
3、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例如:关于算法语言的基本概念);
4、现代管理方法(例如:应用系统分析,矩阵管理法);
5、外语知识(阅读英语的能力对R&D领域的任何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6、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法律、经济、本国历史和科学史)。
一个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归纳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述知识基础,而这些基础知识的普及将大大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的能力。
对于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可以总结为下面的简图。(见图示①)
在这8个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在中国,1979年以前最普遍的答案是“出身”、“社会关系”、“个人历史”。而在今天,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时刻,最普遍的答案是“思想品质”、“知识”和“创造性”。
二、知识经济人才选拔的观念变化:什么是“群众”
依靠群众来选拔人才是国内外都遵循的原则,但是“群众”的概念正随着科学技术和传媒手段的迅猛发展而发生变化。
1、多大范围算“群众”
目前选择的“群众范围”存在一些弊病,考评基本以20~30人的司局单位为主要依据,一是作为“群众”人数不足;二是测评群体中可能有相当部分的人自己本身实际上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三是被测群体中可能有小团体;四是可能存在被少数人操纵的情况。从而,由于各种羁绊造成创新型人才被压抑、难以脱颖而出的情况。而真正的群众永远是欢迎创新人才的,因为他们的创造是对广大群众的最好服务。
我接触过一些老同志,他们说战争年代干部基本上以连队为单位选拔,100多人在生死考验中推选的人才一般是没错的,选拔单位缩小就不准了。
国外的人事干部说,选拔高级干部的民主测评应该在与他们有直接接触(同事、朋友)和间接接触(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报道)的、而且在具有测评这级干部水平的100人以上的群体中进行。
从科学上来说,群众路线的依据是统计规律,达到一定统计数量以后,事物的规律就能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我曾用蒙特卡罗数学方法在计算机上计算过用分子运动来测算弯曲管道的流导(流动通导),像人事问题一样,曲管的流导至今还没有理论计算公式。模拟分子(群众)超过100个,统计规律就呈现出来,达到250个,统计规律就十分明显,和流导实验曲线全无二致。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用下述具体办法来合理扩大考证群体:
(1)扩大了解范围,如了解与被考评者有接触的小单位以外的人员。
(2)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曾在媒体上发表过的文章、电视讲话等的群众反映更应作为考评依据,因为它代表真正的群众——公众的反映。
(3)组织专家评议委员会考评。
2、老公务员(老干部)的推荐作用
老公务员(老干部,包括退休的,下同)是推荐人才的宝贵财富。我国历来有伯乐识才的传统。从科学上来说,老公务员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对人才的敏锐、深刻、全面的洞察能力,在目前是没有任何先进技术可以替代的。
当然,人推荐人也有弊病,可以考虑用以下方法兴利除弊:
(1)重点考虑两个以上老公务员共同推荐的人选。
(2)给主要推荐人建立计算机档案,记录被推荐人的跟踪情况来考评推荐人,据此建立各级“伯乐库”。
(3)推荐后由下面将说明的专家评议委员会进行考核。
3、专家评议委员会的作用
通过媒体选拔和老公务员推荐大大拓宽了选才渠道,十分必要,但又有脱离原来单位群众的问题。怎么办呢?由上级和原单位人事部门建立临时的专家评议委员会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专家评议委员会不仅可以扩大群众范围,还可以对来自媒体选拔和老公务员推荐等渠道的候选人进行科学考评。
国外选拔干部在人事部门上报最终意见之前,采取评议会的方式,在更广泛的群众范围内征求意见,成为领导拍板前的倒数第二关,甚至被认为是最有权威的一关。为了使没有被本单位推荐的人才可以脱颖而出,规定须有不少于1/3的外部门专家参加。
专家评议委员会一般组成如下:
(1)小单位干部群众20%(如有不同意见,照顾两方面);
(2)大单位相关干部群众20%(包括同级和下级);
(3)单位外有关专家25%(包括基础知识、专业和行业专家);
(4)在人事方面有经验的老公务员10%;
(5)上级和单位人事部门25%。
据国外经验,委员会总人数在11~21人为宜。
在评议会上一般应给予委员会成员质询和本人答辩的机会。对单位外专家和老公务员在会上的意见应予记录,并由人事部门进行分析,逐步建立专家、老公务员人事顾问团,随时推荐给专家评议委员会。
三、选才方法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性
只有明确了被选拔人才在高科技产业的研究与开发(R&D)中的作用,才能以更明确的目的和更客观的标准选拔人才,这种作用可以归纳如下图示。新的人才观念和新的选拔方法,对于我们选拔出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技术产业创业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和国际接轨的选才方法,才能选出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才有可能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的知识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实践证明,农场主不经过观念改变和重新学习是办不好工厂的。选拔好跨世纪的新型人才,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迎接新时代到来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