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经济增长方式的条件和困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方式论文,困难论文,条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什么条件,我国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哪些条件尚不具备?如何才能具备?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而现在对这些问题研究得不够。
前苏联和日本的例子充分说明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过程中条件问题的重要。前苏联在70年代初就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经济集约化,但直至苏联解体仍未能真正转向集约经营的轨道。
日本战后经济恢复以后,也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日本政府把民用产业优先、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营高效率化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并采取了促进企业竞争、发挥信贷作用、加快技术革新、利用沿海优势、发挥企业家作用等促进经济提高的措施。经过日本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从50年代起花了一、二十年时间,国民经济走上了集约经营的轨道,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为什么日本成功而前苏联失败。我认为这主要是由条件决定的。这当然不是说前苏联不具备任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条件,也不是说前苏联在所有条件上都比日本欠缺。应该说在有些方面如经济规模、工业体系、科技水平乃至职工队伍,前苏联70年代早已具备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条件,在经济实力、科学技术以及资源等方面也比日本有优势。前苏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缺少体制条件。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缺少改进经营管理实现科技进步的动力和压力,加上缺少市场竞争和严重的商品短缺现象,粗放经营导致的经济效益差甚至亏损也不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决定了苏联国民经济是不可能走上集约经营轨道的,而日本由于战后实现了农地改革、解散财阀、企业改革等措施,造成了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成了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加上政府指导得力,从而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苏联失败和日本成功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或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无必然联系,但同是否实行市场经济制度是有必然联系的,看来市场机制是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必要条件。
那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究竟需要哪些条件呢?我的初步看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至少要具备以下一些条件。
1.国民经济尤其是工业有一定的基础,产业结构能适应集约型增长的要求。如果工业没有基础,就只能主要搞新建,即搞外延扩大再生产,谈不上集约型增长。工业还要能提供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工具,这样其他部门才能实现集约型生产经营。从经济发达国家的历史看,他们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
2.科学技术有一定的水平,而且进步较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就是把先进的科技成果运用到生产中去。当代科学技术有许多特点。例如,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了,其贡献率由本世纪初的5 -10%增加到70年代的50-70%;科学技术已走到了生产的前面,过去是生产——科学——技术,现在是科学——技术——生产;科技变成生产力的进程大大加快,现代型集约增长方式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
3.重视经营管理,不断改进经营管理。集约经营也是随着管理科学、管理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科学管理的出现是了不起的大事,如果没有科学管理,就不可能有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就谈不上规模经济,也谈不上现代经营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管理热潮,这是他们经济效率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
4.有一支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职工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职业道德以及积极性主动性都是集约经营的必要条件。很难设想刚从农村来到工厂的农民职工能使工厂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形成这支队伍要有一个培育锻炼过程,需要有比较发达的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还要靠在实践中锻炼。
5.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湟茨提到现代经济增长需要有制度条件,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首先要具有充沛活力的企业,正是这些企业在进行集约型生产经营,其次要有竞争性的市场体系,竞争促使企业提高技术改进管理增加效益。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可以实现粗放经营,集约经营则有赖于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作用。
6.政府实行促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政府要为企业实行集约经营创造条件,包括建立和健全法制。企业能够做到做好的事,政府不要去做,企业不能做而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必须做的事,政府则应该努力去做,这样的事是很多的。政府要起引导作用、督促作用,保证作用。
我国现在是不是已经具备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条件?我认为可以说已经基本具备了。理由如下:
1.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经济规模已相当可观,地区布局已经展开,正在完善之中。
2.我国已有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改革开放以来又引进了几万项先进技术,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技术基础。
3.经过四十多年的管理实践,积累了经验教训,培育了一支经营管理队伍,出现了一批企业家,不少企业已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
4.培养了一支有觉悟、有文化、有技术的产业工人队伍,这支队伍数量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
5.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正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一部分国有企业已具有活力。
6.经过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方针,制定了必要的政策。
由于具备了以上基本条件,经过努力,我们是能够完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的。应该指出,我国目前情况和前苏联有极大区别。我国经过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尤其是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经济改革的各个方面包括企业改革、价格改革、市场体系建设、计划体制改革等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有利的制度条件。事实上,我国已经有一批企业走上或正在走上集约经营的道路。
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有企业应唱主角,但我国国有企业还未普遍成为真正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和市场竞争主体,包袱很重,困难很多。国有企业建成现代企业制度,能够顺利完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乡镇企业虽然发展迅速,异军突起,但由于起步晚,技术水平一般比较低,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也有不少困难。
科技进步是集约型增长方式的技术基础,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理应取代劳动和资本而上升到首要位置,但在我国,还没有形成一种促进科技迅速进步并尽快使高科技产业化的经济社会机制,这也制约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经济增长的质量还取决于管理水平,包括微观管理水平和宏观管理水平,取决于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而在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宏观管理水平总的来说都还较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我国还处于经营体制改革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正在建立,还未完全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质量的制度基础。
此外,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就业任务重,目前还有几千万人需要解决温饱问题;粗放经营,热衷于铺新摊子增人增设备的惯性依然存在。这些更增加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困难。
因此,在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要性可能性的同时,我们更要清楚地认识到转变的复杂性艰巨性。我们要利用已具备的有利条件,积极地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还要努力创造充实完善各种必要的条件。坐等完备的条件而不积极实行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是不正确的,看不到条件的不完备方面从而忽视这方面的任务也是不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