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_图书馆论文

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_图书馆论文

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龙江省论文,信息资源论文,社会科学论文,保障体系论文,文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石油、森林、煤炭等生产基地,是一个资源大省,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黑龙江省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大省。如果从哈尔滨阎家岗遗址出土的人类头骨化石的年代算起,黑龙江地区的远古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万年。今天,信息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举足轻重的战略资源,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黑龙江省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必须坚持信息事业、信息资源的自主权,必须建立全省范围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促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社会的发展,并及时构建系统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信息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保证黑龙江省各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从事教学、科研活动所需的各类知识信息,而且对塑造黑龙江文化大省的形象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黑龙江省作为东北亚经济中心的地位变得名副其实。

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完整的地域性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整体效益,提高读者的文献信息保障率,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文献资源建设的当务之急。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献资源建设;二是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

黑龙江省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机构是黑龙江省内的各类图书馆、党政机关信息部门、史志办、博物馆、纪念馆和档案馆及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单位,但重点机构是各种类型的图书馆。

黑龙江省的图书馆建设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06年齐齐哈尔就创建了黑龙江省内第一座图书馆;1926年,哈尔滨市图书馆开始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迅速发展。1956年全省有图书馆11所,1958年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发展到47所,1959年增加至57所。1979年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达到83所,最早成为县县有图书馆的省份之一。[1]2006年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达到95所。[2]黑龙江省现已形成为以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党校图书馆、社科院图书馆几大系统图书馆为核心的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收藏基地。

黑龙江省图书馆。1958年开始建设馆舍,1962年正式开馆。2002年异地扩建的新馆舍正式开馆,占地总面积27894平方米。[3]

哈尔滨市图书馆前身为哈尔滨市立图书馆,建于1926年6月。1949年2月市立图书馆由哈尔滨迁至沈阳,所遗一曼街旧址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建成哈尔滨市图书馆,1950年10月正式开馆。2003年经异地扩建,馆舍面积已达到20500平方米。[4]

齐齐哈尔市图书馆的前身是黑龙江图书馆,始建于1906年,是黑龙江省第一所图书馆,也是全国创建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是黑龙江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中唯一一所国家评定的“一级图书馆”。[5]

牡丹江市图书馆是一座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1953年建馆。图书馆面积1.2万平方米。[6]

黑龙江大学图书馆,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1958年成立。1981年9月,6800平方米的图书馆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7]

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1年,是黑龙江省规模最大、馆藏文献最为丰富的省属高校图书馆之一。馆舍总建筑面积为55213平方米。[8]

佳木斯大学图书馆2006年6月16日新落成。总建筑面积3.7104万平方米,不仅是目前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最大的文献信息服务和保障中心,而且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佳木斯市中小学生可免费到其馆内设置的生物标本馆、三江区域历史陈列馆、天文馆参观、学习。[9]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1979年3月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成立。1995年由图书馆和院情报研究所合并组建了文献信息中心。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图书馆。1948年4月成立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图书室,1956年更名为图书馆。1997年建立新馆,面积达6130平方米。[10]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图书馆。1948年10月,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成立了资料室。1954年建立了图书馆。1958年更名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图书馆。1997年建成新馆舍,面积达4580平方米。[11]

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源主要集中在以上述各类图书馆为主的全省各类图书馆中。

20世纪初,黑龙江特别是哈尔滨、黑河、绥芬河口岸成为国际商贸中心,俄、日等许多国家在建筑、宗教、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与黑龙江流域文化相交融,成为近现代黑龙江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的图书资料。黑龙江这个多民族的边疆大省,逐步形成了边疆的、多民族的、带有中西兼容性的文明特质。加上各图书馆后来自己有意购买的一些资料,现在黑龙江已经形成了以英文、日文和俄文为主的外文收藏体系。外文图书和报刊的收藏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大学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市图书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其中,哈尔滨市图书馆的藏量在东北地区也是最多的。

黑龙江省还有一些特色文献资源也属于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范畴。黑龙江省的特色文献藏书主要表现在地方文献、民族文献、古籍善本文献和研究级文献的收藏。

历史上,黑龙江孕育了鲜卑、契丹、蒙古、女真、满族等五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及其政权。在我国北方及全国范围内,先后建立北魏、辽、金、元、清等王朝。为中国的南北文化以及欧亚两洲的文化融合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民族聚居和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促成了黑龙江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黑龙江地方文献的收藏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市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省档案馆、省史志办以及各地市图书馆。

黑龙江民族文献的收藏主要以民族聚居较多的地市图书馆为主,同时,各级博物馆、档案馆、史志办、文物考古研究所、民族研究所的收藏也比较集中。此外,朝鲜文图书收藏最多的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收藏有大量的满语语言学、满——通古斯语诸语言学文献等等。

根据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联合导航系统记录,黑龙江省古籍善本的收藏单位主要有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哈尔滨市图书馆、黑龙江大学图书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佳木斯市图书馆、牡丹江市图书馆、大庆图书馆、伊春地区图书馆、大兴安岭地区图书馆、黑龙江中医学院图书馆、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东北林学院图书馆、牡丹江师范学院图书馆、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图书馆、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黑龙江省博物馆。

构成黑龙江省研究级文献的主要有:东北地方史料、日伪时期东北地方文献、东北解放区文献资料、满铁研究资料、满族史资料、东北亚经济、日本史研究资料、蒙古地区研究、朝鲜史及韩国研究资料、俄国研究资料,以及俄语、日语、朝鲜语等研究文献。

黑龙江省以收藏社科文献为主的图书馆在长期的积累和建设中,汇集了大量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料,各馆也都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馆藏特色。

公共图书馆都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地方性,藏有丰富的古籍和地方文献史料。如:

黑龙江省图书馆入藏的古籍中,善本书385种、6602册。其中有:元版《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145卷)、元版《韵府群玉》(20卷)、明版《新镌古今大雅南宫词纪》(6卷)、明版《新镌古今大雅北宫词纪》、清乾隆内府刻本《大清一统志》(359卷)等。中外地方文献近5000种。[12]

哈尔滨市图书馆主要是收藏东北地区特别是哈尔滨地方文献、日文满铁资料和俄文原版图书。该馆1992年编印的《馆藏地方文献书目(1902-1990)》收录了馆藏中有关东北三省的中文图书、期刊,日文图书、期刊,古籍线装图书,中文报纸等文献目录共计4585条。其中包括中文图书1182种、期刊97种、报纸54种、古籍线装图书449种;日文图书2617种、期刊110种;缩微资料86种。入藏的古籍中较珍贵的如清雍正敕撰的《八旗通志初集》(250卷,80册)、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吴廷燮撰《东三省沿革表》(6卷)等。[13]

齐齐哈尔市图书馆迄今为止收藏的古今中外各类文献有110多万册,其中古籍10多万册。藏有唐、宋、元、明、清珍贵古籍6600余种、114,657册。[14]

牡丹江市图书馆藏有线装书12806册,其中善本书102册,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珍贵古籍,还有极富特色的地方文献800余册。[15]

黑河图书馆收藏有《乾隆大藏经》,是2006年黑河图书馆建馆50周年馆庆时香港佛陀院教育总会赠予的,共121册。是康乾盛世所修的盛大典藏。它既是佛教的至宝,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收编了元、明、清历代高僧大德的全部著述,可以说是集佛教传入中国1700年间译著之大成,是研究佛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翻译工作的重要文献资料。[16]

高校图书馆都具有系统、完整地收藏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供教学与学术研究的文献资料的特点。

黑龙江大学图书馆研究级文献有:俄罗斯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特藏库中收藏了具有史料价值的中国30年代图书17000册,名人字画、字帖1000余册。在5000余种、90000余册古籍线装书中,明清善本、抄本、日本版本等较珍贵的图书780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四明丛书》、《四部丛刊》、《古今图书集成》、《京华丛书》、《钦定全唐文》等,在近300000册外文图书中,129474册俄文图书是该的藏书重点。其中,最具研究价值的是俄罗斯侨民在中国出版的俄文图书,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资料。[17]

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有外文图书13万册,珍藏古籍线装书17万册,线装地方志480种、5100册,线装家谱132种、1431册。教育科学和中国古典文学是该馆藏书的重点。该馆收藏的明代张隽所辑《古今经传叙略》为海内孤本,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18]

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的藏书都是围绕各院科研重点,较系统、全面地收藏有关各类或专题的文献信息资料。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有3项国家级研究藏书:西伯利亚史、东北边疆史、中俄关系史;有5项省级藏书:文化学、政治学、地方经济学、社会学(生活方式)、东北亚研究等。尤其是哈尔滨犹太人和俄罗斯问题研究方面的文献是该馆的重要特色,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中文普通书100546册,古籍图书50000册(包括了相当数量的善本典籍、珍本图书);中外文过刊28925册。1987年以来,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先后与前苏联、美国、日本等国的学术机构建立了交流与交换关系。

党校图书馆馆藏基本都是社科文献,具有重点收藏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共党史、党建,以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运史、经济管理、中国近现代史等文献的特点。黑龙江省委党校图书馆馆藏省级研究级重点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类图书以及地方文献。[19]

此外,还有一些黑龙江省所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列入黑龙江省的人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源,加以整合、研究和保护。满、蒙、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民族丰富的神话以及赫哲、鄂伦春和达斡尔族中间长期流传着的长篇说唱,如赫哲族的“伊玛堪”、鄂伦春族的“摩苏昆”和达斡尔族的“乌钦”等,这些史诗性质的说唱,是黑龙江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如不加以保护将有失传的危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缺乏一个区域性的图书馆协作规划,各馆文献资源建设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拥有资源的各单位的现代化水平也有很大差别,文献资源不仅被重复建设,而且难以共享。因此,加强黑龙江省各类型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构建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而有意义的任务。

黑龙江省的人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应该是各文献资料拥有单位在网络资源保障下的联合共建。这可以使黑龙江省内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党校图书馆及各级档案馆、史志办、民族研究所等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拥有单位形成既可上下贯通、又可横向联合的网络系统,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局域或广域网络上的资源共享。鉴于黑龙江省各文献资源拥有单位对资源的拥有情况与特点各不相同,而且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与独特的收藏,所以,资源的重新组合已不可能,由某一家图书馆来牵头更显得不切实际,因此,找出一个权威机构以避免群龙无首已成当务之急。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由省有关部门出面统一协调,逐步构建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资源保障体系。

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是图书馆之间的跨系统合作,主管部门应从制定政策入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咨询者的隐私保护、技术标准、服务质量标准、质量的监督与控制等进行规范和完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保障体系的顺利构建。可以把黑龙江省图书馆作为全省公共图书馆的龙头;把黑龙江大学图书馆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龙头;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作为社会科学系统图书馆的龙头;把黑龙江省委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系统图书馆的龙头,先在本馆或本省行业范围内形成纵向资源保障体系。然后,本着“统一协调、分工合作、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公共图书馆、党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四位一体的共享机制,实现覆盖全省、高效快捷、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组织体系;建立布局合理的综合性、区域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信息资源网络;实现全省信息服务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手段现代化、规范化服务平台。最终的目的是要在全省各文献收藏单位实现公共查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协调采购、联机编目等功能,力争实现全省人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深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为全省的全民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文献保障服务。

在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构建过程中,各图书馆必须明确自身的网络建设是实现未来图书馆全面信息服务的关键环节,只有全面完善网络硬件设施,才能打破馆藏界限,建立起文献资源共享网络,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一个文献获取的自由空间。与其他系统图书馆相比,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在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构建方面已初具规模,全省已有19所院校加入到“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下的CASHL的资源和服务体系,并成为其会员馆。该中心是在教育部的统一领导下,本着“共建、共知、共享”的原则,“整体建设、分布服务”的方针,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提供文献保障服务的体系,是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性的唯一的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收藏和服务中心,其最终目标是成为“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平台”。由于其建设宗旨是组织若干所具有学科优势、文献资源优势和服务条件优势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有计划、有系统地引进和收藏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采用集中式门户平台和分布式服务结合的方式,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服务体系,为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工作者提供综合性文献信息服务。因此,黑龙江省收藏有人文社会科学文献的各图书馆非常有必要加入到这一服务体系之中。与已加入到这一系统的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相比,黑龙江省其他各类型图书馆在资源、人才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均处于较弱的态势。为了切实保证自己在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被弱化或边缘化,各图书馆应切实加快发展,努力把自身特色做强,优势做大。为便于网络连接,建议其他各馆也采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网络技术,以保证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全面、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在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工作中,除了遵照国家颁布的信息和文献的标准以外,还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因为国际标准是世界各国标准化发展的普遍趋势,其标准具有领先的地位。黑龙江省地处欧亚大陆桥、东北亚腹地中心,要实现国际范围内的信息交换和信息资源共享,采用国际标准是最佳选择。200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与OCLC合作开发的“联合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计划建成由专家库、知识库、资源库组成的全球联合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目前全球已有数百个图书馆参与此系统。黑龙江的建设最终也应该是加入到该系统中。

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应分四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以虚拟方式组建综合性信息枢纽。为改变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应在组建资源共享网络的基础上,尽快建立起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系统的能够制订公平合理具有法规效用的联盟协定的综合性信息枢纽,以形成联盟规模、联盟管理、联盟作用。

第二步是建构书目网络系统。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必须改变目前和国内外各种书目信息检索网络接口分散或过少、用户利用不便的局面,通过建立集中型书目网络系统,加强开发书目信息检索系统,为将来把自己的服务对象扩大到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打好基础。

第三步通过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及加强数字化资源开发,形成完备的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第四步创建完善的物流系统。文献传递系统是图书馆利用共同性的保障系统,而物流系统更是这一保障系统的关键。可以借鉴OCLC的相关做法,创建一个既包括自身拥有的传送网络、寄送系统等,也应包括网络虚拟传送系统,同时还具备相应的咨询服务和帮助功能的物流系统。

保障体系构建先是需要系统内纵向布局,构建本系统(行业)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纵向协作网;然后是地区内横向联结,实现地区文献信息保障;最终目标是建立省级横向协作网。也就是通过对全省人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的整合搭建起一个网络化、专业化、个性化和大众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以有效整合的人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支撑,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网络文献传递服务、个性化推送服务、信息定制服务及教育培训等,实现高效跨库、无缝链接的“一站式”服务,创造一个可以将全省的人文社会科学信息资源整体互动的资源共享环境,进而实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资源共享。

收稿日期:2008-03-25

标签:;  ;  ;  ;  ;  ;  

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