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必须在各方各面都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当地自然植被和后来移入的人造布景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管理维护,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满足使用者多重需求的高品质风景园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视觉审美的需求,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和未来扩张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1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规划
1.1科学规划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规划过程中,要对风景园林建设的地形特点、地理环境予以充分考虑,以便能够更加科学地引入植物。与此同时,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应该要尽量选择当地种类,既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又能够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此外,为了能够让风景园林设计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园林绿化部门可以在对本地植物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也可以将一些已经引种成功的外来植物引入使用。
1.2优化布局
在风景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务必从植物景观的整体布局出发,根据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规划选择合适的植物总体框架。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在栽植的时候,可以科学的选择生态位置进行栽植。
2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原则
2.1生态适应原则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应该基于“模拟自然”、“顺应自然”、“施法自然”的要求,建立在对各种草本植物的生态习性极为了解的基础之上,结合草本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立地条件(如土壤、光照、水分、温度等)来选择植物的种类;基于草本植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所需配置的景观类型(花坛、公园景观、道路景观、花镜、居住区景观、河畔景观等),以及其观赏价值、生态习性等来合理挑选植物的栽培地点,并且要对藤本、草本、乔木、地被、灌木、亚乔木等植物之间的关系予以妥善处理,通过合理地布局和构思,使之能够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群落中得以统一、协调,从而能够让这些具有不同观赏特点的植物形成一个季相效果明显、有序和谐、稳定积极、层次变化丰富的园林景观。
2.2季相美原则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植物,要注意兼顾意境、形体、姿态和色彩等多个方面的美感,利用艺术化手段来将植物的美学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使之能够满足现代城市对于园林艺术性造景的需要。在配置植物的过程中,要在考虑植物本身质感、颜色、外形的基础之上重点考虑其季相变化效果,要确保所选择出来的植物能够伴随着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色;植物应该要基于风景园林设计的目的来合理选择。例如: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较为适合种植到人行道两侧,突出美化环境的效果。另外,对于植物的季相变化要予以高度重视,从而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植物姿态、形状、叶色等变化予以较佳地欣赏;要基于不同植物的形态、观赏花期、特点等角度出发来相互协调搭配,让植物的观赏周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延长,使之在不同的季节显示出不同的美感和色彩感,进而能够让大自然世界的风貌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感受。
2.3彰显主题原则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不同的园林要素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设计主题。例如:为了表现出浓郁的景观特色,那么可以密集种植大小各异、高低不同的某一类特定的植物。又例如,若在规则园林中需要表现出肃穆庄严、对称、整体规则的感觉,那么既可以规则式种植彩叶植物,又可以片植彩叶植物,还可以群植彩叶植物,这些种植方式都可以将大气、简约的风格都较好地体现出来。此外,对植的植物可以选择紫叶碧桃、银杏、红枫、朴树、鸡爪槭等分支点、高度、冠型一致的植物,为了将园林设计均衡的特点较好地体现出来,可以将其对植于桥头、大门、楼阁、厅堂等两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
3.1现状分析与初步各方面规划统筹
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增加了水利工程、微生物学、城市生态学、水土保持等多门学科,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更加综合和复杂。首先,第一步是要进行准确的现场调研和周边考察以获得保质保量的初始条件,建设地区的水文地质、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与微量元素、气象一般情况及其变化幅度和已有的植被覆盖分布情况都需要有近10年的数据支持。已有植被的生长状况,如树龄、高度、冠幅、寿命、病虫害的敏感性和是否需要特殊养护,在规划设计之前都需要了解清楚。原则就是在尽可能利用已有植被的基础上,再考虑人为引入新的植物景观。其次,还要对周边的绿化用地概况进行考察和总结,后期人为引入的植物景观不能是强制加入环境中,而应该和谐融入、互利共生。最后,对所有收集到的信息,专业的设计师要尽心分析概括,归纳出该地区特定的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
3.2方案设计结合施工管理进行设计反馈调整
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最终目的可以概括为改善环境质量,其在方法上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也已经引起全社会越来越大的关注。优秀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大工程,必须结合空间规划、特色规划、时序规划、群落规划、树种规划、色彩规划。园林植物景观规划方案设计必然有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设计调整这3个阶段,不断解决建设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现代的风景园林往往规模较大,植物景观面积较大,如一般性公园70%以上的陆地面积是绿化用地。现代风景园林规划所服务的功能性建筑愈加丰富,植物景观的各特色分区之间更应该分清主次,同时又保证该风景园林是一个有序的绿色整体。在规划和施工阶段,要关注植物的周期变化,包括季相变化和近、远景规划。优秀的设计者懂得举一反三、开拓创新、因地制宜又顺势而变,梳理理论研究的思路,逐渐补充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规范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程序,最终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一套实用性和操作性更强的工作方法。
3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改进意见
3.1构建适用性园林植物数据库
园林植物数据库的构建可以大大方便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者的工作,协助其进行植物的选择和搭配。基于风景园林已有设计内容构建的园林植物数据库主要包含文字与图片2大部分,需要包含园林管理、植物审美、生态性状、园林人文条件等大量有用信息。植物覆盖地表按疏密程度从大到小分为密林、疏林和疏林草地3类。植物景观空间规划要求按照数据库中的植物的形态与生长特征进行疏密协调。市场上现有的园林植物的数据库已被发现具有较多缺陷,对于植物的形态和色彩等视觉明显因素的信息虽然比较充足,但是缺少对于植物分枝点、生长速度和范围等因素的关注。部分地区开发力度逐年加大,植物的生长特点随着地质水文条件的改变程度较大,数据库却不能及时更新,甚至多次出现数据库信息与设计者关注的植物属性信息相差较大的情况。
3.2绘图软件的综合应用与配合
配套设置有高品质植物景观的居住环境具有调节小范围内的气候、提高景观美感等方面的优势。设计要求绘制出植物的平面图和立体图,平面图上要明确标出各种不同的植物种类的位置和种植范围。施工图的设计一般要满足植物种植和施工设备安装的需要,还要满足非标准设备的制作以及施工和预算的需要。设计文件中要有设计说明及图纸,植物种植施工的设计图纸要清晰明了。CAD绘图软件是核心软件,但在展示植物细节时不够直观。所以我国的专业人才应该不断更新建模软件模型的功能,最大程度提高风景园林设计场景的真实度,有必要时可组合最优化功能配合各种软件的成果。
4结论
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具有整体性、丰富性、可持续性观赏方面的需求。但是,从实际建设情况来看,人们并未满足设计需求。针对这一现象,相关建设人员必须要加强研究,通过合理的设计程序,提高植物景观设计的可观赏性,提升风景园林的美观性,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瑜.研究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6,27:62-63.
[2]诸葛强,周志美.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规划设计[J].农业与技术,2016,22:199.
论文作者:吴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植物论文; 景观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风景园林论文; 园林论文; 风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论文;